蓄电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560937A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610866421.1

    申请日:2016-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H01M2/08 H01M2/26

    Abstract: 一种蓄电装置,第一外装件(10)及第二外装件(20)中的至少一者,在包含第一内侧导通部(43a,43b)及第二内侧导通部(53)的区域具有2阶以上的压花部(51),第一外装件的第一热熔接性树脂层与第二外装件的第二热熔接性树脂层(25)相对,形成具有电极体室(31)的外装体(30),第一内侧导通部及第二内侧导通部面向电极体室的室内,对于与电解质一同被封入至所述电极体室内的电极体(100)而言,正极元件(114、144)与第一内侧露出部导通,负极元件(124)与第二内侧导通部导通,在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外侧导通部(44)和第二外侧导通部(54)。

    蓄电装置
    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194802U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21059078.1

    申请日:2016-09-14

    Abstract: 一种蓄电装置(1),第一外装件(10)的第一热塑性树脂层(15)与第二外装件(20)的第二热塑性树脂层(25)彼此相对,通过被第一热塑性树脂层与第二热塑性树脂层熔接而成的热封部(32)包围,从而形成具有电池元件室(33)的外装体(31),第一内侧导通部(42)及第二内侧导通部(52)面向电池元件室的室内,对于被封入至电池元件室内的电池元件而言,正极元件(41)与第一内侧导通部导通,并且负极元件与第二内侧导通部导通,在外装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外装件的第一金属箔(11)导通的多个第一外侧导通部(43)及与第二外装件的第二金属箔(21)导通的多个第二外侧导通部(53)。

    蓄电装置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148483U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621096229.0

    申请日:2016-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一种蓄电装置,第一外装件(10)及第二外装件(20)中的至少一者,在包含第一内侧导通部(43a,43b)及第二内侧导通部(53)的区域具有2阶以上的压花部(51),第一外装件的第一热熔接性树脂层与第二外装件的第二热熔接性树脂层(25)相对,形成具有电极体室(31)的外装体(30),第一内侧导通部及第二内侧导通部面向电极体室的室内,对于与电解质一同被封入至所述电极体室内的电极体(100)而言,正极元件(114、144)与第一内侧露出部导通,负极元件(124)与第二内侧导通部导通,在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外侧导通部(44)和第二外侧导通部(54)。

    蓄电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549121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610827324.1

    申请日:2016-09-14

    Abstract: 一种蓄电装置(1),第一外装件(10)的第一热塑性树脂层(15)与第二外装件(20)的第二热塑性树脂层(25)彼此相对,通过被第一热塑性树脂层与第二热塑性树脂层熔接而成的热封部(32)包围,从而形成具有电池元件室(33)的外装体(31),第一内侧导通部(42)及第二内侧导通部(52)面向电池元件室的室内,对于被封入至电池元件室内的电池元件而言,正极元件(41)与第一内侧导通部导通,并且负极元件与第二内侧导通部导通,在外装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外装件的第一金属箔(11)导通的多个第一外侧导通部(43)及与第二外装件的第二金属箔(21)导通的多个第二外侧导通部(53)。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462884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880020964.9

    申请日:2018-03-20

    Inventor: 中村武志

    Abstract: 课题是提供一种即使在充分增大了电极的孔隙率的情况下,也兼顾了良好的大电流特性和高耐久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和锂离子二次电池。解决手段是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包含集电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所述集电体在片状导电性基材的单面或两面形成有被覆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形成于所述被覆层上,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的特征在于,所述被覆层包含粉体状导电性材料和第1粘合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和第2粘合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孔隙率为43~64%,所述被覆层的表面粗糙度Ra1与该被覆层所覆盖的所述导电性基材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a2之差(Ra1-Ra2)为0.10~0.40μm。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