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47719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480031267.5
申请日:2014-05-30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3 , H01M4/1395 , H01M4/362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63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通过如下方法得到含有碳颗粒(A)以及将包含能够吸收/释放锂离子的元素的颗粒(B)和95%(个数基准)以上具有5nm以上且40nm以下的纤维直径的碳纳米管(C)均匀复合化而得到的聚集体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所述方法包括:将含有包含能够吸收/释放锂离子的元素的颗粒(B)、95%(个数基准)以上具有5nm以上且40nm以下的纤维直径的碳纳米管(C)和水的混合液压入高压分散装置的粉碎喷嘴中,得到糊剂或浆料,使该糊剂或浆料干燥并粉末化,将该粉末和碳颗粒(A)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051736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310370350.2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4/13 , H01M4/139 , C01B32/162 , C01B32/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5 , H01M4/582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树脂等基质中不会残留聚集块、容易分散且降低电阻的效果优异的复合碳纤维。其解决方法是:一种复合碳纤维,其包含:99数量%以上具有5nm以上且40nm以下的纤维直径的多层碳纳米管、一次粒径为20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碳颗粒、以及99数量%以上具有50nm以上且300nm以下的纤维直径的石墨化碳纳米纤维,前述石墨化碳纳米纤维和碳颗粒之间均质地分散有前述多层碳纳米管。
-
公开(公告)号:CN107004472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80063753.X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 , C01B32/05 , H01B1/24 , H01B13/00 , H01G11/36 , H01G11/38 , H01G11/86 , H01M2/26 , H01M4/043 , H01M4/139 , H01M4/625 , H01M2220/20 ,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性糊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对包含多层碳纳米管和溶剂的混合液A给予空化效应来制造糊A的工序;由包含炭黑粒子、石墨化碳纳米纤维以及溶剂的混合液B制造糊B的工序;和将糊A和糊B混合的工序。本发明涉及的导电性糊,在二次电池等的电极中不会残留导电性材料的凝聚块而容易地分散,改善低温特性的效果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5247719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480031267.5
申请日:2014-05-30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3 , H01M4/1395 , H01M4/362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63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Abstract: 通过如下方法得到含有碳颗粒(A)以及将包含能够吸收/释放锂离子的元素的颗粒(B)和95%(个数基准)以上具有5nm以上且40nm以下的纤维直径的碳纳米管(C)均匀复合化而得到的聚集体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所述方法包括:将含有包含能够吸收/释放锂离子的元素的颗粒(B)、95%(个数基准)以上具有5nm以上且40nm以下的纤维直径的碳纳米管(C)和水的混合液压入高压分散装置的粉碎喷嘴中,得到糊剂或浆料,使该糊剂或浆料干燥并粉末化,将该粉末和碳颗粒(A)混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051736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310370350.2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5 , H01M4/5825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树脂等基质中不会残留聚集块、容易分散且降低电阻的效果优异的复合碳纤维。其解决方法是:一种复合碳纤维,其包含:99数量%以上具有5nm以上且40nm以下的纤维直径的多层碳纳米管、一次粒径为20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碳颗粒、以及99数量%以上具有50nm以上且300nm以下的纤维直径的石墨化碳纳米纤维,前述石墨化碳纳米纤维和碳颗粒之间均质地分散有前述多层碳纳米管。
-
公开(公告)号:CN107004472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580063753.X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性糊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对包含多层碳纳米管和溶剂的混合液A给予空化效应来制造糊A的工序;由包含炭黑粒子、石墨化碳纳米纤维以及溶剂的混合液B制造糊B的工序;和将糊A和糊B混合的工序。本发明涉及的导电性糊,在二次电池等的电极中不会残留导电性材料的凝聚块而容易地分散,改善低温特性的效果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3996822B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310369938.6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M4/139 , H01M4/13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3 , H01M4/0404 , H01M4/0409 , H01M4/043 , H01M4/0433 , H01M4/139 , H01M4/1397 , H01M4/621 , H01M4/625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赋予放电特性优异的电池的、电阻小的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其解决方法是通过以下方法来得到电池用电极,所述方法包括:对活性物质(A)、纤维直径50nm以上且300nm以下的碳纤维(B)、纤维直径5nm以上且40nm以下的碳纤维(C)、炭黑(D)以及粘结剂(E)进行干式混合,得到混合物,向该混合物中添加相对于活性物质(A)、碳纤维(B)、碳纤维(C)、炭黑(D)以及粘结剂(E)的总质量为5/95以上且20/80以下的质量的液体介质,边施加剪切应力边进行混炼,将该混炼物成型为片状。
-
公开(公告)号:CN103996822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310369938.6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M4/139 , H01M4/13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93 , H01M4/0404 , H01M4/0409 , H01M4/043 , H01M4/0433 , H01M4/139 , H01M4/1397 , H01M4/621 , H01M4/625 , H01M4/13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赋予放电特性优异的电池的、电阻小的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其解决方法是通过以下方法来得到电池用电极,所述方法包括:对活性物质(A)、纤维直径50nm以上且300nm以下的碳纤维(B)、纤维直径5nm以上且40nm以下的碳纤维(C)、炭黑(D)以及粘结剂(E)进行干式混合,得到混合物,向该混合物中添加相对于活性物质(A)、碳纤维(B)、碳纤维(C)、炭黑(D)以及粘结剂(E)的总质量为5/95以上且20/80以下的质量的液体介质,边施加剪切应力边进行混炼,将该混炼物成型为片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