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28244A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380034306.2
申请日:2013-04-26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1/026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62 , C01B32/17 , C01B2202/06 , C01B2202/22 , C01B2202/24 , C01B2202/30 , H01M4/625 , H01M10/052
Abstract: 通过进行下述方法,得到利用ICP发射光谱分析测得的残留于多层碳纳米管的源自催化剂金属的金属元素的量为1000ppm以上且8000ppm以下、并且利用离子色谱分析测得的残留于多层碳纳米管的源自酸的阴离子的量低于20ppm的精制多层碳纳米管,该方法包括:将通过气相法合成的多层碳纳米管添加到0.2摩尔/L以上的硝酸水溶液中,使多层碳纳米管中的催化剂金属溶解,通过固液分离取出固体物,在高于150℃的温度下对该固体物进行热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3430362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280009010.0
申请日:2012-02-15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5 , B82Y30/00 , H01M4/139 , H01M4/485 , H01M4/623 , H01M10/052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系电池用电极,其特征在于,其为包含能够吸储、释放锂离子的电极活性物质(A)、碳系导电助剂(B)和粘结剂(C)的锂系电池用电极,前述碳系导电助剂包含碳纤维,前述碳纤维由纤维直径分布(以根数为基准)不同的两种碳纤维混合而成,在电极中的碳纤维直径分布中,在5~40nm具有1个以上极大值和在50~300nm具有1个以上极大值,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锂系电池用电极而使放电容量得以降低的锂系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0121800A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780079921.3
申请日:2017-1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极材料以及使用其的锂离子电池,该负极材料是含有纳米硅与非晶质碳与石墨的负极材料,其中,于体积基准累积分布中的10%粒径(D10)为3.5~9μm,BET比表面积为1~5m2/g,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XPS)中所观测的来自99eV附近的Si的峰的面积(A)相对于来自103eV附近的硅氧化物的峰的面积(B)之比(A/B)为0.01~0.10,且包含有于石墨颗粒表面附着含有纳米硅的非晶质碳的复合颗粒。本发明的负极材料具有600mAh/g以上的高放电容量、高初始库伦效率(coulombic efficiency)及高循环特性,而提升使用有此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特性(初始库伦效率及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626149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310373844.6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C01B31/02 , B82Y40/00 , B82Y30/00 , B01J23/881 , B01J23/847 , H01M4/02 , G01N27/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1/02 , B01J21/185 , B01J23/8472 , B01J23/881 , B01J23/8877 , B01J37/0234 , B01J37/0238 , B01J37/04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62 , D01F9/127 , D01F9/1273 , H01G11/40 , H01G11/86 , H01M4/663 , Y02E60/13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碳纤维制造用催化剂和碳纤维的评价方法。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不进行高温热处理的条件下提供一种析出于电池、电容器等电化学设备的电极而可能引起短路(short)等的金属离子的溶出量少的碳纤维。其解决方法是:一种碳纤维,其包含催化剂金属和金属氧化物载体,所述催化剂金属由Fe和选自由Mo和V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组成,所述碳纤维利用拉曼分光测定得到的R值(ID/IG)为0.5~2.0、催化剂金属的电化学性金属溶出量为0.01质量%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3524790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310276537.6
申请日:2013-07-03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1/0253 , C01B32/168 , D01G13/00 , D02G3/04 , D06M10/00 , H01M4/364 , H01M4/587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复合碳纤维的方法,所述复合碳纤维不在树脂等基质中留下聚集体而是易分散并且能够赋予低电阻,其是将两种以上的碳纤维以大致均匀的状态分散而成的。本发明通过下述复合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得到复合碳纤维,所述复合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对混合溶液以100MPa以上且小于245MPa的压力给予空化效应来复合化,所述混合溶液以6质量%以下含有平均纤维径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碳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03523766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277180.3
申请日:2013-07-03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5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6 , C01B2202/36 , D01F9/127 , H01B1/04 , Y10T428/2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碳纤维,其不在树脂等基质中留下聚集体而是易于分散并且能够赋予低电阻,其中,多层碳纳米管均匀地分散于石墨化碳纳米纤维间以及石墨化碳纳米纤维表面附近。一种复合碳纤维,其为含有纤维径5nm以上且30nm以下的多层碳纳米管和纤维径50nm以上且300nm以下的石墨化碳纳米纤维的复合碳纤维,前述多层碳纳米管均匀地分散在前述石墨化碳纳米纤维间以及前述石墨化碳纳米纤维表面附近。
-
公开(公告)号:CN103523766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277180.3
申请日:2013-07-03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5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6 , C01B2202/36 , D01F9/127 , H01B1/04 , Y10T428/2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碳纤维,其不在树脂等基质中留下聚集体而是易于分散并且能够赋予低电阻,其中,多层碳纳米管均匀地分散于石墨化碳纳米纤维间以及石墨化碳纳米纤维表面附近。一种复合碳纤维,其为含有纤维径5nm以上且30nm以下的多层碳纳米管和纤维径50nm以上且300nm以下的石墨化碳纳米纤维的复合碳纤维,前述多层碳纳米管均匀地分散在前述石墨化碳纳米纤维间以及前述石墨化碳纳米纤维表面附近。
-
公开(公告)号:CN103626149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373844.6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C01B31/02 , B82Y40/00 , B82Y30/00 , B01J23/881 , B01J23/847 , H01M4/02 , G01N27/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1/02 , B01J21/185 , B01J23/8472 , B01J23/881 , B01J23/8877 , B01J37/0234 , B01J37/0238 , B01J37/04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62 , D01F9/127 , D01F9/1273 , H01G11/40 , H01G11/86 , H01M4/663 , Y02E60/13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碳纤维制造用催化剂和碳纤维的评价方法。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不进行高温热处理的条件下提供一种析出于电池、电容器等电化学设备的电极而可能引起短路(short)等的金属离子的溶出量少的碳纤维。其解决方法是:一种碳纤维,其包含:Fe、选自由Mo和V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金属、以及金属氧化物载体,利用拉曼分光测定得到的R值(ID/IG)为0.5~2.0、催化剂金属的电化学性金属溶出量为0.01质量%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352479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276537.6
申请日:2013-07-03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1/0253 , C01B32/168 , D01G13/00 , D02G3/04 , D06M10/00 , H01M4/364 , H01M4/587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复合碳纤维的方法,所述复合碳纤维不在树脂等基质中留下聚集体而是易分散并且能够赋予低电阻,其是将两种以上的碳纤维以大致均匀的状态分散而成的。本发明通过下述复合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得到复合碳纤维,所述复合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对混合溶液以100MPa以上且小于245MPa的压力给予空化效应来复合化,所述混合溶液以6质量%以下含有平均纤维径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碳纤维。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