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压缩和放热设备以及放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708663A

    公开(公告)日:2005-12-14

    申请号:CN200380102091.X

    申请日:2003-1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10 F25B2309/0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具有一包含独立的低压和高压压缩部(51)和(52)的两级压缩机(50),一具有独立的初级和二级放热通路(61)和(62)的放热装置(60),一膨胀阀(72)和一冷却器(73)。经过该低压压缩部(51)初次压缩的制冷剂被该初级放热通路(61)初次放热。经过初次放热的制冷剂被高压压缩部(52)二次压缩。经过二次压缩的制冷剂被该二级放热通路(62)二次放热,从而得到低温、高压制冷剂。该低温、高压制冷剂被膨胀阀(72)减压和膨胀,并通过冷却器(73)以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然后返回压缩机(50)的低压压缩部(51)。在此系统中,在放热过程中的制冷剂温度可保持较低。

    车辆空调装置、放热设备及空气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27330C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480041316.X

    申请日:2004-12-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空调装置,其中通过放热设备(2)的制冷剂放热通道(P)的超临界制冷剂与从该放热设备(2)的空气引入表面(F)引入的制冷剂冷却空气进行热交换以被冷却,并且已冷却的制冷剂通过蒸发器(5)与将要引入车厢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由于从车厢内部排出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被引入所述放热设备(2)的空气引入表面(F)作为通风损失利用空气,所以可将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用作一部分制冷剂冷却空气。构造成使得该通风损失利用空气被引入在放热设备(2)的空气引入表面(F)上的制冷剂放热通道(P)的下游侧区域(f)。因此,在具有超临界制冷剂制冷循环的车辆空调装置中,可减小通风损失同时提高制冷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