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14439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380009158.9
申请日:2013-02-05
Applicant: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 日本福禄好富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54 , B62D33/046
Abstract: 能获得较高的尺寸精度,并且能确保构件间的平坦度。接合方法使在两个面具有板部且形成为中空的面状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沿平面方向连接。并通过焊接接合,其特征是,包括:抵接工序,在该抵接工序中,使第二构件(相邻的底板部30)的端部(凸条37的前端部)与形成在第一构件(底板部30)的端部的凹部(凹槽38)的底部抵接;以及焊接工序,在该焊接工序中,在将两个面中的一个面的板部彼此焊接后,将另一个面的板部彼此焊接,较为理想的是,板部中的一个板部为薄板部(下板部34),另一个板部为比薄板部(下板部34)厚的厚板部(上板部33),在焊接工序中,在将薄板部(下板部34)彼此焊接后,将厚板部(上板部33)彼此焊接。
-
公开(公告)号:CN104114439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380009158.9
申请日:2013-02-05
Applicant: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 日本福禄好富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54 , B62D33/046
Abstract: 能获得较高的尺寸精度,并且能确保构件间的平坦度。接合方法使在两个面具有板部且形成为中空的面状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沿平面方向连接。并通过焊接接合,其特征是,包括:抵接工序,在该抵接工序中,使第二构件(相邻的底板部(30))的端部(凸条(37)的前端部)与形成在第一构件(底板部(30))的端部的凹部(凹槽(38))的底部抵接;以及焊接工序,在该焊接工序中,在将两个面中的一个面的板部彼此焊接后,将另一个面的板部彼此焊接,较为理想的是,板部中的一个板部为薄板部(下板部(34)),另一个板部为比薄板部(下板部(34))厚的厚板部(上板部(33)),在焊接工序中,在将薄板部(下板部(34))彼此焊接后,将厚板部(上板部(33))彼此焊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791563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180012604.2
申请日:2011-02-21
Applicant: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 日本福禄好富株式会社
IPC: B62D21/10 , B62D33/023 , B62D5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02 , B62D21/20 , B62D25/2054
Abstract: 一种拖车的底板结构,能实现组装工时数减少及车体轻量化。在被牵引车(3)牵引的拖车(1)的底板结构(2)中,其特征是,包括沿拖车(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主梁(10)和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底板件(30),使主梁(10)与底板件(30)在拖车(1)的宽度方向上连接,以形成面状的结构体,主梁(10)及底板件(30)由铝合金制长条件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791563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180012604.2
申请日:2011-02-21
Applicant: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 日本福禄好富株式会社
IPC: B62D21/10 , B62D33/023 , B62D5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02 , B62D21/20 , B62D25/2054
Abstract: 一种拖车的底板结构,能实现组装工时数减少及车体轻量化。在被牵引车(3)牵引的拖车(1)的底板结构(2)中,其特征是,包括沿拖车(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主梁(10)和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底板件(30),使主梁(10)与底板件(30)在拖车(1)的宽度方向上连接,以形成面状的结构体,主梁(10)及底板件(30)由铝合金制长条件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4114312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380009254.3
申请日:2013-02-05
Applicant: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 日本福禄好富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D90/02 , B23K31/003 , B23K31/02 , B23K33/00 , B23K2101/006 , B23K2101/045 , B23K2103/10 , B62D25/2054 , B62D33/046 , B62D33/077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减少热量输入量并能抑制对焊接部变形的构件的焊接结构。焊接结构(3)是将由挤压型材构成的第一构件(底板件(30))和焊接到第一构件的第二构件(支承框架(50))焊接的焊接结构,其特征是,第一构件具有与第二构件抵接的抵接部(80)和形成在抵接部(80)的端部的相对部(81),第二构件具有与相对部(81)对接的对接部(90),将相对部(81)与对接部(90)对接焊接。较为理想的是,相对部(81)沿挤压型材的挤压方向延伸。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将相对部(81)与对接部(90)对接焊接的位置处的、靠第一构件的板部(下板部(34))的背面侧形成有隆起部(82)。
-
公开(公告)号:CN104114312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380009254.3
申请日:2013-02-05
Applicant: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 日本福禄好富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D90/02 , B23K31/003 , B23K31/02 , B23K33/00 , B23K2101/006 , B23K2101/045 , B23K2103/10 , B62D25/2054 , B62D33/046 , B62D33/077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减少热量输入量并能抑制对焊接部变形的构件的焊接结构。焊接结构(3)是将由挤压型材构成的第一构件(底板件(30))和焊接到第一构件的第二构件(支承框架(50))焊接的焊接结构,其特征是,第一构件具有与第二构件抵接的抵接部(80)和形成在抵接部(80)的端部的相对部(81),第二构件具有与相对部(81)对接的对接部(90),将相对部(81)与对接部(90)对接焊接。较为理想的是,相对部(81)沿挤压型材的挤压方向延伸。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将相对部(81)与对接部(90)对接焊接的位置处的、靠第一构件的板部(下板部(34))的背面侧形成有隆起部(8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