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71216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0367993.5
申请日:2023-04-0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61L27/18 , A61L27/20 , A61L27/38 , A61L27/36 , A61L27/22 , A61L27/54 , B33Y10/00 , B33Y70/1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式促软骨化3D打印组织工程气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3D打印聚己内酯(PCL)气管支架;步骤(2)、剑突软骨脱细胞基质(DCM)的获取;步骤(3)、复合支架的制备;先制备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HAMA)溶液,随后再将步骤(1)打印的PCL支架浸泡至溶液中,37℃浸泡15分钟,在蓝光下充分交联5分钟,使HAMA均匀包裹PCL支架;步骤(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培养与鉴定;步骤(5)、生物墨水的制备;步骤(6)、通过光固化三维生物打印技术构建C形软骨环仿生结构。通过本发明,制备了一种仿生式促软骨化气管替代物,为临床气管替代治疗,尤其是组织工程气管软骨化提供了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4533961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0184091.3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61L27/38 , A61L27/18 , A61L27/22 , A61L27/54 , A61L27/50 , B33Y70/00 , B33Y80/00 , B33Y10/00 , C12N5/07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负载干细胞外泌体的气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提取及鉴定;步骤(2)、3D打印PCL气管支架的制备;步骤(3)、光固化水凝胶负载干细胞外泌体;步骤(4)、负载干细胞外泌体复合气管支架的制备;将步骤(2)打印得到的PCL支架浸泡在负载干细胞外泌体的SilMA溶液Exo‑SilMA中,37℃下浸泡30分钟,之后使用蓝光灯交联5分钟,使Exo‑SilMA均匀包裹PCL支架。通过本发明,PCL支架可以提供良好的力学性能,而SilMA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溶胀作用,能够富集促进组织再生的生物成分,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作为干细胞衍生物,能够发挥干细胞的修复功能,且避免了移植干细胞的致瘤、排斥等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121285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163255.1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固定引流管的锁紧装置,包括两个固定在半圆形底座上的螺纹半管及用于锁紧的外壳,两个半圆形的底座采用同心圆的设计,内圈直径与引流管直径相当,且直径变化可调,底座附有搭扣;所述半管,采用可压缩折叠tpr材料,半管外层设有螺纹,外壳套入引流管,沿螺纹旋转收紧半管,稳定固定装置。拔管后压缩两侧半管,将底座搭扣固定。该装置能更好固定引流管,减少缝线切割皮肤的疼痛不适,并且能更好闭合拔管后的切口,减少拔管后气胸的发生,而且硅胶等材质皮肤贴合性好,无线结反应,减少切口感染。整体结构简单有效,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215082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420751.9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61K36/07 , A61P25/24 , A61P39/02 , A61P1/16 , A61P35/00 , A61P39/00 , A61P29/00 , A61P31/12 , A61P9/12 , A61P37/02 , A61P1/00 , A23L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樟芝总三萜在治疗抑郁症中的应用,所述樟芝总三萜由樟芝子实体或菌丝体提取获得。本发明中的樟芝总三萜是樟芝子实体中最主要的活性物质,樟芝中的三萜含量远远高于灵芝。本发明中的樟芝三萜能显著改善抑郁症状,并恢复神经递质及炎症因子水平。此外,樟芝三萜还具有解酒保肝、抗肝纤维化、抗肿瘤、抗疲劳、抗癌、抗炎、抗病毒、降血压、免疫调节及肠道菌群调节等功效。本发明中樟芝三萜,来源广泛、效果显著、无副作用、功能多样,在治疗或缓解抑郁症中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29131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20982.9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乳杆菌及其在红茶菌风味改善饮料上的应用,一种植物乳杆菌,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32682,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保藏日期为2023年12月26日。应用,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植物乳杆菌复苏、培养;步骤S2、茶糖水制备;步骤S3、复配发酵,得到红茶菌饮料。通过本发明,将一株植物乳杆菌进行培养后与红茶菌进行复配发酵,加入植物乳杆菌发酵后,相比于不加植物乳杆菌,通过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得红茶菌饮料总酸含量降低约4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红茶菌饮料中的有机酸含量降低约67%,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发现醇类、醛类和酯类等风味物质含量提高了,红茶菌的风味品质得到了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427697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1468700.X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添加牛樟树提取物促进樟芝深层发酵产孢及产糖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樟芝深层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微量的牛樟树水提物,然后再接种樟芝进行发酵。与未添加牛樟树水提物的对照组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使樟芝深层发酵无性孢子产量提高50%以上,生物量提高20%以上,同时菌丝体中的胞内多糖含量提高100%以上,效果非常显著。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樟芝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制备种子(樟芝无性孢子),同时显著提高制备种子过程中所产生樟芝菌丝体的胞内多糖含量,显著提了生产效率及效益,并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本发明所用的牛樟树水提物添加浓度极低、来源广泛、安全性高、环境友好,极具开发价值及应用前景。
-
-
公开(公告)号:CN11627121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67993.5
申请日:2023-04-0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61L27/18 , A61L27/20 , A61L27/38 , A61L27/36 , A61L27/22 , A61L27/54 , B33Y10/00 , B33Y70/1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式促软骨化3D打印组织工程气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3D打印聚己内酯(PCL)气管支架;步骤(2)、剑突软骨脱细胞基质(DCM)的获取;步骤(3)、复合支架的制备;先制备甲基丙烯酰化透明质酸(HAMA)溶液,随后再将步骤(1)打印的PCL支架浸泡至溶液中,37℃浸泡15分钟,在蓝光下充分交联5分钟,使HAMA均匀包裹PCL支架;步骤(4)、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培养与鉴定;步骤(5)、生物墨水的制备;步骤(6)、通过光固化三维生物打印技术构建C形软骨环仿生结构。通过本发明,制备了一种仿生式促软骨化气管替代物,为临床气管替代治疗,尤其是组织工程气管软骨化提供了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4533961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84091.3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61L27/38 , A61L27/18 , A61L27/22 , A61L27/54 , A61L27/50 , B33Y70/00 , B33Y80/00 , B33Y10/00 , C12N5/07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D打印负载干细胞外泌体的气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提取及鉴定;步骤(2)、3D打印PCL气管支架的制备;步骤(3)、光固化水凝胶负载干细胞外泌体;步骤(4)、负载干细胞外泌体复合气管支架的制备;将步骤(2)打印得到的PCL支架浸泡在负载干细胞外泌体的SilMA溶液Exo‑SilMA中,37℃下浸泡30分钟,之后使用蓝光灯交联5分钟,使Exo‑SilMA均匀包裹PCL支架。通过本发明,PCL支架可以提供良好的力学性能,而SilMA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溶胀作用,能够富集促进组织再生的生物成分,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作为干细胞衍生物,能够发挥干细胞的修复功能,且避免了移植干细胞的致瘤、排斥等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36625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210156899.0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61B17/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腔镜手术中于手术入路位置精准穿刺的装置及其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穿刺装置包括内管、外管,所述内管头呈尖锐状,所述内管前端外表面设有刻度,所述内管后端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外管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外管通过内螺纹与内管连接,所述外管靠近刻度一端设有阻挡片;本发明中,能根据胸腹部CT图像测量患者胸壁或腹壁的厚度,调节穿刺深度,在高效精准穿刺的同时,减少穿刺装置损伤患者器官的可能性;内外管均由一次性材料制作,解决了反复使用、传统穿刺器难以清洗消毒不完全的问题,避免发生院内感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