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化学适配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DBP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8011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111421444.9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化学适配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DBP方法,所述光电化学适配传感器包括导电基底、固定在导电基底上的含有钙钛矿相的CTAB@CH3NH3PbI3层、覆盖在CTAB@CH3NH3PbI3层上的适配体ATP层。其中CTAB通过形成保护层并钝化CH3NH3PbI3的X‑和A‑位空位来增强CH3NH3PbI3的光电响应和耐湿性。CTAB还通过阳离子基团和核酸适配体(APT)的磷酸基团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来帮助固定核酸适配体。在对DBP进行特异性识别后,DBP适配体由于对引入的DBP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从电极中释放出来,导致光电信号增强。本发明的CH3NH3PbI3具有良好的光电化学特性和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制(56)对比文件庄玉娇;巫仙群;王宇蕊;文勉;罗贵铃;孙伟;牛燕燕.基于纳米TiO_2和金纳米星的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Hg~(2+)的研究.分析科学学报.2020,(01),116-120.

    一种光电化学适配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DBP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80115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421444.9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化学适配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DBP方法,所述光电化学适配传感器包括导电基底、固定在导电基底上的含有钙钛矿相的CTAB@CH3NH3PbI3层、覆盖在CTAB@CH3NH3PbI3层上的适配体ATP层。其中CTAB通过形成保护层并钝化CH3NH3PbI3的X‑和A‑位空位来增强CH3NH3PbI3的光电响应和耐湿性。CTAB还通过阳离子基团和核酸适配体(APT)的磷酸基团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来帮助固定核酸适配体。在对DBP进行特异性识别后,DBP适配体由于对引入的DBP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从电极中释放出来,导致光电信号增强。本发明的CH3NH3PbI3具有良好的光电化学特性和适配体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制备的PEC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0.1pmol·L‑1‑10nmol·L‑1,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低至2.5×10‑14M和8.2×10‑14M(S/N=3)。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血红素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9374709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235419.X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传感器领域内的一种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血红素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在制备时,先进行MOFs的合成,再制备MOFs-血红素纳米复合物;然后配制成溶液,将其滴凃在经过表面处理的玻碳电极上,晾干后得MOFs-血红素修饰电极传感器。获得的传感器可以用于定量检测水中过氧化氢的含量。检测时,先检测并绘制标准曲线;然后测量测定待测样品溶液的电流响应值,根据标准曲线换算得出待测样品溶液中的过氧化氢的含量。该传感器弥补了单独的血红素修饰在电极上易脱落、易聚合的难题,提高了电极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且其成本低、使用方便,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临床医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2,4-二氯苯氧乙酸检测的抑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784826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610128405.2

    申请日:2016-03-0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对2,4‑二氯苯氧乙酸检测的抑制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先将磷酸钙微球分散于壳聚糖中,再将酶固定到磷酸钙微球上,最后将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钙微球复合物固定在玻碳电极上即得到本传感器,本发明的使用可克服传统检测2,4‑d的仪器价格昂贵,且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等缺点,大大降低了检测费用,更加简便快捷。

    一种基于石墨烯包裹聚苯乙烯复合纳米球的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91483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610211760.6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包裹聚苯乙烯复合纳米球的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涉及电化学免疫分析领域。首先合成石墨烯包裹聚苯乙烯复合纳米球,利用链霉亲和素将其生物功能化并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通过链酶亲和素对生物素的特异亲和作用,将生物素化的抗体固定于功能化界面上,用牛血清蛋白封闭得到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石墨烯包裹聚苯乙烯复合纳米球电化学界面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用该复合纳米球所制得的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铁氰化钾溶液体系中,可快速简便地实现对肿瘤标志物的高灵敏度无标记检测。

    生物模板合成片状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88128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55248.8

    申请日:2013-06-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生物模板合成片状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的方法,涉及多孔片状纳米晶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以某种植物花瓣为模板,利用乙醇为溶剂配置钛酸丁酯溶胶;将生物模板浸渍于溶胶中,经过烘干预晶化焙烧后,在马弗炉中煅烧,降至室温后得到片状多孔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催化剂。本发明解决二氧化钛片状材料制备过程复杂、比表面积小、催化活性低、合成工艺复杂以及成本高等问题,获得的催化剂结构特殊,性质稳定,合成工艺简单,所需设备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

    纳米碳电极的一种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15329C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710190478.5

    申请日:2007-11-2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胡效亚 金根娣

    Abstract: 纳米碳电极的一种制备方法,涉及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电化学、纳米器件、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在铜导线的一端通过导电银胶连接碳纤维;2)将以上连接成的导体置于高分子材料管内,并使铜导线的一部分暴露在高分子材料管的上端外,碳纤维的一部分暴露在高分子材料管的下端外;3)将暴露在高分子材料管下端的碳纤维和玻碳电极或石墨电极一端置于浓度为0.01mol/L~1mol/L的碱性溶液中,并在铜导线的上端和玻碳电极或石墨电极另一端加以0.5~10.0V刻蚀交流电压。本发明大大简化了制作电极的步骤,制作电极的成功率很高达到95%以上。

    半径小于500nm的纳米碳圆盘电极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86621C

    公开(公告)日:2008-05-07

    申请号:CN200510122923.5

    申请日:2005-12-0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王彩娟 胡效亚

    Abstract: 半径小于500nm的纳米碳圆盘电极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电极的制造技术,将直径为微米级的碳纤维或碳管或碳棒通过银导电胶与铜丝相连,在碱性溶液中用电化学方法进行刻蚀,待碳材料在溶液与空气界面发生断裂产生纳米级的尖端后,用直流稳压电源在碳材料表面电泳沉积绝缘层,经加热绝缘层固化至电极完全绝缘,然后将绝缘后电极用胶密封在塑料管中,胶干后,打磨抛光或激光刻蚀,直至暴露出碳材料的尖端,即得在铁氰化钾的氯化钾溶液中出现良好的“S”形极限稳态伏安曲线的碳纳米圆盘电极。

    基于电化学氧化L-半胱氨酸的磺基丙氨酸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65968A

    公开(公告)日:2006-11-22

    申请号:CN200610040013.7

    申请日:2006-04-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化学氧化L-半胱氨酸的磺基丙氨酸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方法。先将玻碳电极表面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好的玻碳电极置于L-半胱氨酸—稀盐酸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取出用二次蒸馏水洗净放入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循环伏安扫描至图形稳定,用二次蒸馏水洗净后用氮气吹干制得磺基丙氨酸修饰玻碳电极。本发明工艺先进,选材科学,制作方便、成本低。用于血清中的美洛昔康的测定,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速度快,电极修饰层牢固,使用寿命长。

    后硫化剂二水合六亚甲基1,6-二硫代硫酸二钠盐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61578A

    公开(公告)日:2006-11-15

    申请号:CN200610040688.1

    申请日:2006-05-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后硫化剂二水合六亚甲基1,6-二硫代硫酸二钠盐的制备方法,涉及有机化学领域,涉及新型后硫化稳定剂的合成方法、产品的分离提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将硫代硫酸钠、二溴己烷或二氯己烷置于反应容器内,加入乙醇,在回流和搅拌的条件下,在60℃~135℃温度下反应;然后,将上述反应结束后再加入乙醇,在70℃~90℃下继续回流,然后降温至60℃~70℃,加入水,过滤,获得结晶析出的产品;再将上述产品干燥,得到成品后硫化剂二水合六亚甲基1,6-二硫代硫酸二钠盐。本发明采用常温乙醇结晶法提纯,避免了甲醇的使用,减少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且操作简便,产品纯度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