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13617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0395939.7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用快速干燥装置,包括箱体、粉碎机构、干燥机构、回收利用机构、进料斗、盖板、出料管、储料仓和总控制箱,箱体内开设有粉碎腔和筛分腔,且粉碎腔通过连接孔与筛分腔连通,粉碎腔内设置有粉碎机构和干燥机构,筛分腔内回收利用机构,箱体顶部固设有进料斗,进料斗与粉碎腔连通,箱体一侧设置有储料仓,筛分腔通过出料管与储料仓连通,进料斗上还铰接有盖板,总控制箱固设于箱体一侧,且粉碎机构、干燥机构和回收利用机构均与总控制箱电性连接。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土壤修复用快速干燥装置,通过设置粉碎机构,能够在干燥机构工作时,将大块的土壤粉碎,从而加快干燥速度,提高土壤修复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1361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95939.7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用快速干燥装置,包括箱体、粉碎机构、干燥机构、回收利用机构、进料斗、盖板、出料管、储料仓和总控制箱,箱体内开设有粉碎腔和筛分腔,且粉碎腔通过连接孔与筛分腔连通,粉碎腔内设置有粉碎机构和干燥机构,筛分腔内回收利用机构,箱体顶部固设有进料斗,进料斗与粉碎腔连通,箱体一侧设置有储料仓,筛分腔通过出料管与储料仓连通,进料斗上还铰接有盖板,总控制箱固设于箱体一侧,且粉碎机构、干燥机构和回收利用机构均与总控制箱电性连接。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土壤修复用快速干燥装置,通过设置粉碎机构,能够在干燥机构工作时,将大块的土壤粉碎,从而加快干燥速度,提高土壤修复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6265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806164.2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10/0635 , G06Q50/08 , G06Q50/26 , G06F30/13 , E02D19/18 , E02D5/46 , E02D31/00 ,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染土壤修复管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土壤环境修复及保护的地块开发建设规划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对地块进行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在场地红线边界施工垂直阻隔结构;并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在地块内进行桩基础施工;对拟建地下基础构筑物底板标高以上的污染土壤进行开挖和修复;在场地内施工水平阻隔结构对拟建地下基础构筑物底板标高以下的污染土壤进行阻隔风险管控。本发明大幅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工程能耗及成本,促进了城市的更新规划、加快了土地的流转及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981823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199694.2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箱梁施工平台及使用方法,包括设置在钢箱梁翼缘上的L形支架,L形支架水平段设置于钢箱梁翼缘上方,L形支架竖直段设置于钢箱梁翼缘水平外侧,L形支架竖直段底部设有工作平台,钢箱梁翼缘顶部设有滑轨,L形支架水平段底部固接有连接管,连接管下端设有滑轮,滑轮滑动连接于滑轨上,L形支架上还设有升降机构。本发明能够使施工人员安全方便地从钢箱梁上进入工作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656265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0806164.2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广州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10/0635 , G06Q50/08 , G06Q50/26 , G06F30/13 , E02D19/18 , E02D5/46 , E02D31/00 ,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染土壤修复管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土壤环境修复及保护的地块开发建设规划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对地块进行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在场地红线边界施工垂直阻隔结构;并根据规划设计图纸在地块内进行桩基础施工;对拟建地下基础构筑物底板标高以上的污染土壤进行开挖和修复;在场地内施工水平阻隔结构对拟建地下基础构筑物底板标高以下的污染土壤进行阻隔风险管控。本发明大幅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工程能耗及成本,促进了城市的更新规划、加快了土地的流转及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67022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180124.0
申请日:2025-02-19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N3/126 , G06F18/23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BIM的既有建筑参数化设计方法,具体涉及建筑优化设计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既有建筑进行数据采集,建立BIM模型,并模拟其日常使用情况,获取各区域的噪声数据集;通过噪声数据判断是否存在噪声污染,若存在,将区域划分为污染区域并汇总数据生成污染信息集;基于该信息集进行聚类分析,生成污染等级表单,并利用预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生成综合污染系数;根据该系数选择平均或最大噪声作为优化目标,使用遗传算法找到最优的优化参数组合,最终形成整体建筑的优化设计方案;本发明保证了不同噪声水平区域的差异化设计,既能够应对高噪声区的强制隔音需求,又能对噪声较低的区域进行适度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994235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179527.9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 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图像识别领域,公开了存量旧建筑精准诊断改造与设计方法,包括:S1,对旧建筑进行拍摄,得到待诊断图像;S2,将待诊断图像传输至图像识别设备;S3,通过图像识别设备对待诊断图像进行识别,获取待诊断图像中存在的建筑缺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来获取旧建筑的外观中存在的建筑缺陷,有效地提高了对旧建筑的外观进行诊断的效率,能够高效地推动对旧建筑进行诊断改造的进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67020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46496.7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 天地建设(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计领域,且公开了既有建筑装配式一体化设计方法,用于解决当建筑结构发生改变时,按照之前的设计方案会加大建筑不稳定性的问题,该方法包括,采集既有建筑环境数据,根据既有建筑环境数据计算得到地质条件变化系数,采集既有建筑的老化情况,根据老化情况计算得到建筑老化系数,获取既有建筑外墙盐雾腐蚀信息,并根据盐雾腐蚀信息计算得到腐蚀系数,根据地质条件变化系数、建筑老化系数以及腐蚀系数计算得到建筑结构变化指数,根据建筑结构变化指数对原有一体化设计的改变进行判断,使用BIM技术,对既有建筑重新进行结构检测,并重新进行装配式一体化设计,有效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与耐用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05293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179526.4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 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维建模领域,公开了基于数字化的老旧小区深化设计系统,包括无人机、高度计算模块和无人机控制模块;无人机包括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一拍摄装置和第二拍摄装置;第一拍摄装置用于获取建筑的彩色图像;第二拍摄装置用于获取建筑的建模数据;高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前一个扫描高度所得到的彩色图像计算下一个扫描高度;无人机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无人机在下一个扫描高度环绕建筑进行飞行,使得第一拍摄装置和第二拍摄装置能够在下一个扫描高度分别获取建筑的彩色图像和建模数据。本发明能够在尽可能缩短总飞行路径的长度同时,保证相邻两个扫描高度得到的建模数据在进行融合时的准确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05293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179526.4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市市政集团有限公司 , 广东省装配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三维建模领域,公开了基于数字化的老旧小区深化设计系统,包括无人机、高度计算模块和无人机控制模块;无人机包括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第一拍摄装置和第二拍摄装置;第一拍摄装置用于获取建筑的彩色图像;第二拍摄装置用于获取建筑的建模数据;高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前一个扫描高度所得到的彩色图像计算下一个扫描高度;无人机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无人机在下一个扫描高度环绕建筑进行飞行,使得第一拍摄装置和第二拍摄装置能够在下一个扫描高度分别获取建筑的彩色图像和建模数据。本发明能够在尽可能缩短总飞行路径的长度同时,保证相邻两个扫描高度得到的建模数据在进行融合时的准确程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