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灯基础结构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88505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852141.5

    申请日:2023-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灯基础结构,路灯基础结构包括立柱基础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立柱基础包括左立柱基础和右立柱基础,左立柱基础和右立柱基础相对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在左立柱基础和右立柱基础之间,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在左立柱基础和右立柱基础的上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下方形成避让空间,避让空间能够对地下管线及管沟进行避让,左立柱基础、右立柱基础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对路灯进行支撑,满足路灯的安装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板、上预埋板和下预埋板,钢筋混凝土板、上预埋板和下预埋板通过紧固部件形成一个整体,能够共同承担轴向压力及水平力,保证路灯基础结构的承受能力和支撑强度。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9162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888059.8

    申请日:2023-0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支护部件和支撑部件,支护部件包括相对设置在两侧的钢板桩和灌注桩,支撑部件包括钢支撑结构和混凝土支撑结构,钢板桩和灌注桩相对设置在两侧,钢板桩包括相连的纵向钢板桩和横向钢板桩,纵向钢板桩与灌注桩平行设置,横向钢板桩设置在纵向钢板桩远离灌注桩的一侧,横向钢板桩与纵向钢板桩垂直设置,本申请的一种基坑支护结构,通过将横向钢板桩设置在纵向钢板桩的外侧,能够增大钢板桩抵抗变形的能力,解决了钢板桩和灌注桩变形协调统一的问题,同时兼顾施工方便、快捷、简单的特点,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

    后背墙结构、顶管井及顶管井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7198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27841.9

    申请日:2023-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后背墙结构、顶管井及顶管井施工方法,其中,顶管井包括后背墙结构,后背墙结构包括:钢板,所述钢板设有多块,多块所述钢板沿前后方向依次叠合,以组成后背墙受力体;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设有多组,多组连接组件分别设于后背墙受力体的左侧、右侧和上侧,每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每块钢板连接。本发明的后背墙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制作难度低,能够大大缩短顶管井施工的工期,造价低。

    一种带内衬PVC片材盾构隧道管片内防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649649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610118953.7

    申请日:2016-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内衬PVC片材盾构隧道管片内防腐系统,包括多个衬砌管片和嵌装在各衬砌管片内壁上的防腐内衬,各衬砌管片与防腐内衬共同拼装衬砌形成管状,各衬砌管片之间具有接缝,各防腐内衬之间通过热熔搭接形成一体,衬砌管片内壁嵌有防腐内衬,极大地增强了管片结构的耐腐蚀性;衬砌管片拼装完成后,对防腐内衬之间的缝隙和防腐内衬上的孔洞等局部无防腐内衬部位进行热熔搭接处理,保证了盾构隧道具有可靠的整体密闭性。本发明管片结构取材便利,施工工艺成熟且工程造价不高,对于在污水环境下由衬砌管片形成的排水管道,既隔离了腐蚀性物质对管片结构的侵蚀,也消除了盾构隧道在管片接缝处易渗漏的弊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深基坑中加强型钢板桩与核心筒对撑的支护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005413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10190761.8

    申请日:2014-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基坑中加强型钢板桩与核心筒对撑的支护结构,包括盆式开挖的基坑和设置于基坑中心的核心筒,在基坑四周设有连续封闭的钢板桩,在钢板桩内侧预留有加固土台,核心筒与钢板桩之间设有多道水平支撑梁,采用换撑的原理对钢板桩进行支撑,通过预留加固土台作为支护,以形成对钢板桩的内支撑和反压,然后在浇筑完中间主体的核心筒后,利用核心筒作为支撑点,在钢板桩与核心筒之间架设水平支撑梁,再开挖四周土台实现换撑,通过预留加固土台作为过渡支撑,可有效减少深基坑中钢板桩的变形,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性,通过加强型钢板桩和加固土台的过渡支撑,实现钢板桩在深度为7~12米的深基坑中作为围护结构的应用。

    一种带内衬PVC片材盾构隧道管片内防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649649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118953.7

    申请日:2016-0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内衬PVC片材盾构隧道管片内防腐系统,包括多个衬砌管片和嵌装在各衬砌管片内壁上的防腐内衬,各衬砌管片与防腐内衬共同拼装衬砌形成管状,各衬砌管片之间具有接缝,各防腐内衬之间通过热熔搭接形成一体,衬砌管片内壁嵌有防腐内衬,极大地增强了管片结构的耐腐蚀性;衬砌管片拼装完成后,对防腐内衬之间的缝隙和防腐内衬上的孔洞等局部无防腐内衬部位进行热熔搭接处理,保证了盾构隧道具有可靠的整体密闭性。本发明管片结构取材便利,施工工艺成熟且工程造价不高,对于在污水环境下由衬砌管片形成的排水管道,既隔离了腐蚀性物质对管片结构的侵蚀,也消除了盾构隧道在管片接缝处易渗漏的弊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新型顶管段间检修井

    公开(公告)号:CN104099946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10279938.1

    申请日:2014-06-20

    Inventor: 龙鹏 杨先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顶管段间检修井,包括顶管管体、检修井体、检修井座,顶管管体包括钢筋混凝土顶管和包覆在钢筋混凝土顶管外表面的顶管钢板,顶管管体设置有预留孔,检修井体包括钢筋混凝土井筒和包覆在钢筋混凝土井筒外表面的井筒钢板,检修井体的底端与顶管管体的预留孔处垂直连接,井筒钢板与顶管钢板交接处进行焊接固定,在检修管体施工时,井筒钢板可直接压入土层中与下方的顶管管体相接触,井筒钢板既可作为检修井体施工阶段的挡土结构,也可作为钢筋混凝土井筒的外模板和外侧受力构件,摒弃传统常规检查井需开挖基坑再修筑检查井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检查井施工阶段的开挖支护的问题,又解决了因既有顶管的存在,造成施工困难的问题。

    一种在软土地区圆形基坑对称出土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74959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392722.6

    申请日:2021-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软土地区圆形基坑对称出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圆形基坑的周围施工支护结构;沿半径方向,将所述圆形基坑自内而外划分为多层施工区域,每层所述施工区域沿周向划分为偶数个挖土区域,每层所述施工区域的挖土区域关于圆心两两对称分布;沿半径方向,在内向外开挖多层施工区域,开挖每层施工区域时采用同时对称开挖所述挖土区域。本发明采用自内而外环向对称盆式开挖,解决了现软土地区圆形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支护结构受力不均衡的问题。即通过环向对称出土,对于软土地区圆形基坑支护结构型式,保证了其整体受力的均衡性,避免了基坑内土体开挖失衡,保证基坑施工与设计工况一致,增强了基坑的安全性。

    一种带内衬PVC片材盾构隧道管片内防腐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532622U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20161091.1

    申请日:2016-0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内衬PVC片材盾构隧道管片内防腐系统,包括多个衬砌管片和嵌装在各衬砌管片内壁上的防腐内衬,各衬砌管片与防腐内衬共同拼装衬砌形成管状,各衬砌管片之间具有接缝,各防腐内衬之间通过热熔搭接形成一体,衬砌管片内壁嵌有防腐内衬,极大地增强了管片结构的耐腐蚀性;衬砌管片拼装完成后,对防腐内衬之间的缝隙和防腐内衬上的孔洞等局部无防腐内衬部位进行热熔搭接处理,保证了盾构隧道具有可靠的整体密闭性。本实用新型管片结构取材便利,施工工艺成熟且工程造价不高,对于在污水环境下由衬砌管片形成的排水管道,既隔离了腐蚀性物质对管片结构的侵蚀,也消除了盾构隧道在管片接缝处易渗漏的弊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软土基坑支护结构内侧反压土平台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5165654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20741380.X

    申请日:2021-04-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土基坑支护结构内侧反压土平台结构,包括:支护结构,围绕于基坑外周;钢板桩,设置于支护结构的内侧,所述钢板桩与所述支护结构之间留有间隔;反压土平台,设置于所述间隔中,所述反压土平台的标高低于所述支护结构的标高;钢筋砼面层,覆盖于所述反压土平台顶部,所述钢筋砼面层的内边界与所述钢板桩连接,所述钢筋砼面层的外边界与所述支护结构连接。利用钢板桩快速的在基坑内形成可靠的反压土体,避免了常规设置反压土体的弊端,而且在钢板桩桩顶设置钢筋砼面层与支护结构形成连接,相当于在钢板桩顶部设置了支点,反压土体高度可达5m,相比常规设置措施要高,相应的可减少支护结构的嵌固深度,同时增加基坑的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