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3776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210557668.0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晶化处理的硅氧化物、石墨与无水乙醇混合均匀进行球磨处理,得到浆料;(2)将二氧化锡和有机碳源加入水中得到混合料液,将混合料液加入浆料中搅拌,喷雾干燥,得到硅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的前驱体;(3)将前驱体进行煅烧得到硅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实现硅氧化物负极材料复合结构为硅氧化物与石墨基体充分接触,并与引入的氧化锡复合的颗粒外层包覆一层无定形碳。构筑的复合结构可以改善硅氧化物负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856670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0938663.8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MgH2快速放氢的复合氧化物及其应用,所述复合氧化物由p型氧化物半导体与n型氧化物半导体组成,所述p型氧化物半导体与所述n型氧化物半导体在材料的内部形成p‑n结。本发明的复合氧化物在热辐射的作用下,其中n型氧化物半导体的表面形成自由电子,p型氧化物半导体的表面形成空穴,两者在材料的内部形成“p‑n结”,降低自由电子与空穴复合的几率,提高催化体系的性能;通过材料表面的自由电子与空穴,实现快速、有效地催化MgH2分解放氢。
-
公开(公告)号:CN11623088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76234.3
申请日:2023-02-08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高性能硅氧化物基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前期研究成果CN114937763A基础上进一步引入Fe‑Si75、TiSi2合金等含硅合金材料改性硅氧化物负极材料,得到的系列新型硅氧化物基复合负极材料与高压和常规电解液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750810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310846574.X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
IPC: H01M4/525 , C01G53/00 , H01M4/50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用单晶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氢氧化锂和碳酸锂构建二元助熔剂,最低共熔温度约为418.2℃,一方面,锂化反应的均匀性和反应速率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烧结温度,改善材料的比容量和烧结形貌;同时,选择这两种锂盐作助熔剂获得的过量锂源可以抑制不稳定的Ni3+在高温下被还原,减少了锂镍混排现象,以及避免采用硫酸锂、氯化锂、硝酸锂烧结过程导致有毒气体(SO2、NO2和Cl2等)的排放而造成环境污染,后续通过分段高温一次烧结、水洗和高温二次烧结制备的单晶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颗粒尺寸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在高压电解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590849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210199027.2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
IPC: H01M4/48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C01G5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将异丙醇铝、异丙氧基锆异丙醇复合物或异丙醇锡作为原料,通过水解在Ni0.93Co0.07(OH)2表面包覆有一层水解产物得到三元前驱体;将所述三元前驱体与锂盐混合均匀后,于氧气气氛下烧结得到Li[(Ni0.93Co0.07)0.95Al0.05]xZryO2或者Li[(Ni0.93Co0.07)0.95Al0.05]xSnyO2,其中x和y均大于0,且x+y=1。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是借助外壳和体相中的掺杂元素来稳定材料的晶体结构,避免长期循环过程中活性材料中过渡金属离子的溶出,以此提升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590849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199027.2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
IPC: C01G53/00 , H01M4/485 , H01M4/5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将异丙醇铝、异丙氧基锆异丙醇复合物或异丙醇锡作为原料,通过水解在Ni0.93Co0.07(OH)2表面包覆有一层水解产物得到三元前驱体;将所述三元前驱体与锂盐混合均匀后,于氧气气氛下烧结得到Li[(Ni0.93Co0.07)0.95Al0.05]xZryO2或者Li[(Ni0.93Co0.07)0.95Al0.05]xSnyO2,其中x和y均大于0,且x+y=1。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是借助外壳和体相中的掺杂元素来稳定材料的晶体结构,避免长期循环过程中活性材料中过渡金属离子的溶出,以此提升材料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856670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110938663.8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MgH2快速放氢的复合氧化物及其应用,所述复合氧化物由p型氧化物半导体与n型氧化物半导体组成,所述p型氧化物半导体与所述n型氧化物半导体在材料的内部形成p‑n结。本发明的复合氧化物在热辐射的作用下,其中n型氧化物半导体的表面形成自由电子,p型氧化物半导体的表面形成空穴,两者在材料的内部形成“p‑n结”,降低自由电子与空穴复合的几率,提高催化体系的性能;通过材料表面的自由电子与空穴,实现快速、有效地催化MgH2分解放氢。
-
公开(公告)号:CN114937763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557668.0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晶化处理的硅氧化物、石墨与无水乙醇混合均匀进行球磨处理,得到浆料;(2)将二氧化锡和有机碳源加入水中得到混合料液,将混合料液加入浆料中搅拌,喷雾干燥,得到硅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的前驱体;(3)将前驱体进行煅烧得到硅氧化物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实现硅氧化物负极材料复合结构为硅氧化物与石墨基体充分接触,并与引入的氧化锡复合的颗粒外层包覆一层无定形碳。构筑的复合结构可以改善硅氧化物负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75081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846574.X
申请日:2023-07-11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
IPC: C01G53/00 ,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电压锂离子电池用单晶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氢氧化锂和碳酸锂构建二元助熔剂,最低共熔温度约为418.2℃,一方面,锂化反应的均匀性和反应速率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烧结温度,改善材料的比容量和烧结形貌;同时,选择这两种锂盐作助熔剂获得的过量锂源可以抑制不稳定的Ni3+在高温下被还原,减少了锂镍混排现象,以及避免采用硫酸锂、氯化锂、硝酸锂烧结过程导致有毒气体(SO2、NO2和Cl2等)的排放而造成环境污染,后续通过分段高温一次烧结、水洗和高温二次烧结制备的单晶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颗粒尺寸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在高压电解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716523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938718.5
申请日:2021-08-16
Applicant: 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及其氢化物水解制氢技术领域,公开了可见光在促进金属及其氢化物水解制氢中的应用,所述可见光包括紫光灯发出的波长为420~430nm、蓝光灯发出的波长为465~470nm、绿光灯发出的波长为520~530nm、黄光灯发出的波长为585~595nm、红光灯发出的波长为725~732nm的可见光中的一种;所述金属及其氢化物包括镁、镁镧合金、镁锂合金、铝、铝锡合金、铝锂合金、氢化镁、氢化铝中的一种。本发明克服了目前金属水解制氢方法中存在的操作复杂、材料价格昂贵及催化剂不易分离等缺点,通过可见光显著提高金属及其氢化物水解制氢的速率,具有绿色、高效、对水溶液无污染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