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杆运输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109716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1811244539.6

    申请日:2018-1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运输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电线杆运输装置。包括托板,托板上均布开设有多个纵向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旋转板,旋转板前端与托板铰连接,最右侧的第一凹槽右侧的托板上固定电机,托板下方的电机转轴上固定有齿轮,齿条与齿轮啮合,托板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有竖直的立杆,两立杆的上端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第二凹槽一侧的旋转板上均固定有吊环,挂钩挂在吊环上,固定杆上悬挂有与旋转板对应的弹簧,弹簧与挂钩通过钢丝绳连接,旋转板的后端设置有阻挡电线杆的阻挡装置。本发明,运输的安全性高,方便卸载,节约了人力,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能够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一种电缆压接钳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467493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403519.6

    申请日:2020-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缆压接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缆压接钳,包括本体,本体前端开设有开口,开口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钳体,本体内设有第一钳体,第一钳体的一侧连接有液压伸缩杆,还包括设于本体的测距装置、设于本体的限位装置、设于本体内的第一导向盒以及设于开口处的第二导向盒,第一钳体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导向盒、第一钳体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盒,第二钳体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导向盒、第二钳体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盒,第一钳体的一端挤压第二钳体的另一端,第二钳体的一端挤压第一钳体的另一端;测距装置和限位装置配合使用,本发明的电缆压接钳根据线缆线径的压接要求对压接深度进行限定,防止压接过度造成线缆断裂或损伤。

    便携式变压器故障培训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30837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128037.1

    申请日:2019-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培训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便携式变压器故障培训装置,包括有箱体与盖体,箱体设有开口,盖体与箱体转动连接,盖体用于对箱体的开口进行密封,箱体内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连接有控制系统,升降装置连接变压器组件,所述变压器组件设有变压器面板和转换开关,变压器面板设有故障模拟电路,转换开关与故障模拟电路连接。本发明提供便携式变压器故障培训装置,便于携带、模拟多种故障现场测试,使人员更好地掌握配电变压器检测方法,更有利于提高人员技能水平,同时具有便于携带的特点。

    一种电缆压接钳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46749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1403519.6

    申请日:2020-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缆压接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缆压接钳,包括本体,本体前端开设有开口,开口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二钳体,本体内设有第一钳体,第一钳体的一侧连接有液压伸缩杆,还包括设于本体的测距装置、设于本体的限位装置、设于本体内的第一导向盒以及设于开口处的第二导向盒,第一钳体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导向盒、第一钳体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盒,第二钳体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导向盒、第二钳体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盒,第一钳体的一端挤压第二钳体的另一端,第二钳体的一端挤压第一钳体的另一端;测距装置和限位装置配合使用,本发明的电缆压接钳根据线缆线径的压接要求对压接深度进行限定,防止压接过度造成线缆断裂或损伤。

    一种外骨骼关节操作动态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18287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940033.3

    申请日:2023-07-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外骨骼关节操作动态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本方法通过外骨骼终端被穿戴时的人机作用力在相邻时刻的偏差以及偏差变化率作为模糊PID控制策略的输入,对人机间作用力变化速度进行模糊PID控制,还通过将人机作用力映射到外骨骼终端中的各个关节,得到映射力矩,利用补偿力矩和关节映射力矩进行加和处理,得到补偿驱动力矩,并生成补偿控制指令,按照补偿控制指令控制外骨骼终端的各关节进行运动,从而能够在快速作业中获取人机间作用力变化并对其控制,实时补偿人机作用力,可以实现操作者在快速作业时以较小且稳定的人机作用力对负载进行操作,达到人机协同运动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