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2460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718287.1
申请日:2024-11-23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IPC: A61K38/06 , A61P35/00 , A61K33/245 , A61K33/32 , A61K31/728 , A61K31/706 , A61K31/047 , A61K31/661 , A61K31/122 , A61K31/713 , A61K31/635 , A61K33/00 , A61K36/185 , A61K35/644 , A61K36/31 , A61K36/8962 , A61K36/344 , A61K36/481 , A61K36/537 , A61K36/068 , A61K36/074 , A61K36/815 , A61K36/2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放疗增敏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放疗增敏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原料,所述原料按份量计包括碱金属的氢氧化物10份‑15份、铋酸盐6份‑8份、缓释锰组合物2份‑4份、表面活性剂4份‑6份、透明质酸2份‑6份、乳化剂3份‑5份、5‑氮杂胞苷1份‑5份、甘露醇6份‑8份、PLGA‑PEI纳米胶粒3份‑6份、氨磷汀3份‑6份、金丝桃素5份‑8份、HIF‑1α‑siRNA6份‑8份、免疫剂4份‑10份、谷胱甘肽1份‑5份、塞来昔布2份‑4份,本发明具有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进而不仅能够提高疗效,还能够减少放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7890142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041211.3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1N1/04 , G01N1/38 , G01N21/78 , B01F35/12 , B01F27/112 , B01F27/906 , B01F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农药残留的多点取样检测设备,涉及农药多点取样检测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存放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检测机构,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废物存放箱,通过放茶管将采摘的茶叶倒入到放置箱中,伺服电机带动搅拌机构发生旋转,进而带动旋转柱和搅拌柱发生旋转,从而使搅拌扇对茶叶进行搅拌分散,避免了后续多点取样时,取到采摘位置相同的茶叶,从而造成检测不具备普遍性,在取样完成之后,随着搅拌扇的旋转,会带动毛刷对放置箱内壁进行剐蹭,从而清除掉残留的农药泥土等污渍,避免对下一次的取样检测造成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610648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656133.5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农药残留装置,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外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外部设置有用于检测的检测头,检测装置外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远离检测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放置盘,放置盘远离转动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放置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定位盘,定位盘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本发明中,放置好试管后,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带动转动圆盘转动,摆动轴带动摆动杆进行摆动,通过摆动杆摆动进而带动转动轴进行摆动,使得放置盘进行高速往复摆动,从而使得使缓冲剂与待测农产品更好的进行混合,省时省力,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加快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65021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1045531.8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1N27/327 , C01B33/02 , G01N27/30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硅‑铂纳米复合物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大肠杆菌的检测。通过化学腐蚀法和还原法制备得到的一维硅‑铂纳米复合物可明显提升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线性范围,将一维硅‑铂纳米复合物负载在工作电极上得到载体,将大肠杆菌适配体修饰在载体上得到的生物传感器可对菌液中的大肠杆菌特异性吸附,由于空间位阻效应而产生与菌液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线性关系的电流响应。本发明公开的基于硅‑铂纳米复合物的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时间约30分钟,线性范围为1.3×102cfu/mL‑3.6×105cfu/mL,并且还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复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9014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41211.3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1N1/04 , G01N1/38 , G01N21/78 , B01F35/12 , B01F27/112 , B01F27/906 , B01F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农药残留的多点取样检测设备,涉及农药多点取样检测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脚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存放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检测机构,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废物存放箱,通过放茶管将采摘的茶叶倒入到放置箱中,伺服电机带动搅拌机构发生旋转,进而带动旋转柱和搅拌柱发生旋转,从而使搅拌扇对茶叶进行搅拌分散,避免了后续多点取样时,取到采摘位置相同的茶叶,从而造成检测不具备普遍性,在取样完成之后,随着搅拌扇的旋转,会带动毛刷对放置箱内壁进行剐蹭,从而清除掉残留的农药泥土等污渍,避免对下一次的取样检测造成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5752883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457829.5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强检测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基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纳米传感器,所述纳米传感器内设有信号设备,所述基座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呈中心对称设置的滑动槽,多个所述滑动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多个所述滑动块共同固定连接有滑动管,所述滑动管滑动连接在基座上设置,所述基座靠近连接杆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远离基座的一端共同设有保护壳,多个所述滑动块靠近保护壳的一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动力弹簧。本发明中用户可以方便安全的完成液体管道内的压强检测工作,同时在进行检测工作时保障了纳米传感器的安全,极大的方便了用户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57183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39189.0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IPC: C07D311/30 , A61K51/00 , A61P35/00 , A61K31/3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射线活性黄酮衍生物及其在医药或治疗上的应用,属于生物化学领域。放射线活性黄酮衍生物是一个具有聚集诱导效应结构的黄酮衍生物;具有聚集诱导效应结构为被二苯基‑氰基取代的乙烯基;放射线活性黄酮衍生物在水环境中能与放射线直接产生物理化学反应,产生氧化性自由基;能与X光协同作用,显著提升水环境中自由基产率。本发明在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中相较于单一放疗,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对普通皮肤黑素细胞伤害较小。经皮下注射给药,协同X光辐照,可抑制小鼠肿瘤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1974700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67008.8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逐步调整研磨间距的药物原料研磨装置及其研磨方法,属于药物原料研磨技术领域。一种可逐步调整研磨间距的药物原料研磨装置及其研磨方法,包括外框和移动座,外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座和结合板,所述固定座的侧面设置有内凹研磨盘和导柱,移动座的内部设置有外凸研磨盘。为解决药物原料研磨时无法在线调整研磨间距,导致难以调整研磨后粉末颗粒大小的问题,通过将移动座向固定座方向移动至研磨空间呈封闭状态后,再将旋转的外凸研磨盘向固定座方向移动,使得外凸研磨盘与内凹研磨盘逐渐靠近,从而使得研磨间距逐渐缩小,进而将研磨空间内部的药物原料研磨呈粉末,实现了研磨间距在线调整,提高了研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6502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311045531.8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IPC: G01N27/327 , C01B33/02 , G01N27/30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硅‑铂纳米复合物的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大肠杆菌的检测。通过化学腐蚀法和还原法制备得到的一维硅‑铂纳米复合物可明显提升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线性范围,将一维硅‑铂纳米复合物负载在工作电极上得到载体,将大肠杆菌适配体修饰在载体上得到的生物传感器可对菌液中的大肠杆菌特异性吸附,由于空间位阻效应而产生与菌液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线性关系的电流响应。本发明公开的基于硅‑铂纳米复合物的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时间约30分钟,线性范围为1.3×102cfu/mL‑3.6×105cfu/mL,并且还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复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47218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57785.7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IPC: C12Q1/70 , C12Q1/6844 , C12N15/11 , C12R1/68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黑曲霉属毒素检测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引物、试剂盒及应用。本发明包含了3对黑曲霉基因保守区引物,用于识别黑曲霉属arabinan endo‑1,5‑alpha‑L‑arabinosidase C基因及主要真菌毒素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与伏马毒素B2(Fumonisin B2,FB2)。三对引物均可在室温37℃条件下,15分钟内完成特异性扩增,检出限可至10‑4ng/μL左右。解决了扩增设备的高温需求,规避了高温风险,适用于对后发酵茶加工过程中对黑曲霉的实时监测与发酵条件的控制,保障茶叶制品的食品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