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1998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111631096.8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G09B2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地层留煤柱采空区巷道变形破坏的模型试验系统及方法,涉及巷道变形破坏模拟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煤矿工作面的实际参数与模型试验系统的尺寸确定相似比尺,建立与现场工程情况相同的留煤柱采空区巷道变形破坏模型,留煤柱采空区巷道变形破坏模型内等效设置有与现场情况相同的模拟巷道和采空区,模拟巷道上预制有切缝,利用模型试验系统对试验模型进行应力加载,观察应力加载过程中巷道模型的变形破坏情况和收敛规律,获取试验模型的围岩变形规律和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分析切缝对于巷道的保护效果。本发明直观地揭示了软岩动压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有利于指导控制软岩动压巷道的变形,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1998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631096.8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G09B2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地层留煤柱采空区巷道变形破坏的模型试验系统及方法,涉及巷道变形破坏模拟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煤矿工作面的实际参数与模型试验系统的尺寸确定相似比尺,建立与现场工程情况相同的留煤柱采空区巷道变形破坏模型,留煤柱采空区巷道变形破坏模型内等效设置有与现场情况相同的模拟巷道和采空区,模拟巷道上预制有切缝,利用模型试验系统对试验模型进行应力加载,观察应力加载过程中巷道模型的变形破坏情况和收敛规律,获取试验模型的围岩变形规律和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分析切缝对于巷道的保护效果。本发明直观地揭示了软岩动压巷道的变形破坏机理,有利于指导控制软岩动压巷道的变形,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29406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525165.7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区矿压立体化监测方法,涉及矿山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综合利用多种监测手段,对采区的矿压显现进行立体化监测,综合配置监测装置,并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保证各个监测数据的协调性,并确定工作面支架压力、巷道顶板离层量、巷道锚索轴力、工作面顶板钻孔窥视图像、工作面底板充填压力、工作面底板应力、工作面底板位移量、工作面底板声波测试、巷道顶底板移进量、巷道两帮移进量、巷道档矸压力和巷道单体支柱压力,从而实现对采区的综合监测,分析详细的矿压监测数据,确定采区围岩的矿压显现规律,该方法还能够准确的确定采区工作面顶底板和巷道围岩的应力、变形数据,从而为巷道的支护设计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05711599B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610037643.2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B61B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空中乘车的牵引钢丝绳保护装置,牵引钢丝绳从牵引钢丝绳通道中穿过,牵引钢丝绳沿输送人员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空中乘车,各空中乘车通过定位支架与牵引钢丝绳相连,所述牵引钢丝绳保护装置包括断绳捕捉机构、牵引保护机构、可编程控制器PLC及中控机,可编程控制器PLC通过工业以太网与中控机通信,断绳捕捉机构包括张力传感器和设置在牵引钢丝绳通道一侧的抱索器,张力传感器与牵引钢丝绳相连,张力传感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相连,牵引保护机构包括保护壳和驱动电机,保护壳与抱索器相连,驱动电机通过联动组件与抱索器相连。本发明不仅能对断裂的钢丝绳进行及时捕捉,而且会对钢丝绳形成二次保护,避免了二次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4294060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524923.3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E21F17/18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区岩层漂移立体化监测的方法,涉及矿山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多种监测手段相结合,对采区内的岩层漂移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化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巷道顶板和底板测孔方位角、测孔周边巷道顶底板收敛量、测孔周边巷道两帮移近量、测孔周边巷道扭转量、巷道帮部不同深度的煤柱应力随采面推进的变化量、测孔顶板和帮部的锚杆轴力、测孔顶板和帮部的锚索轴力;通过综合多种监测方法得到的监测数据,并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确定出岩层漂移的关键层位、运移路线、突变数值等漂移规律,其监测结果更加精准,符合工程实际,有助于发现巷道的不对称变形破坏的根源,从而更有效的指导巷道的支护设计,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06385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410570.8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省邱集煤矿有限公司
IPC: G01N29/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波的水泥浆液结石率精准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测量装置包括控制系统、试验台、超声波测距仪、支撑杆、转动板、紧固装置,试验台顶部固定设置一支撑杆,支撑杆顶部与转动板转动连接,转动板底面安装一超声波测距仪,支撑杆上部固定设置一紧固装置,紧固装置包括碟形螺栓、夹紧环、连接杆,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支撑杆、夹紧环固定连接,夹紧环外侧面设置一碟形螺栓,夹紧环与碟形螺栓螺栓连接。本发明通过搅拌器搅拌配置好的水泥浆液,可以使水泥与水充分混合,提高结实率的测量精度;本发明利用超声波测距仪时间差测距法原理,测量水面和结石体顶面之间的距离,测量精度高,避免了人工测量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5711599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37643.2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B61B1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B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空中乘车的牵引钢丝绳保护装置,牵引钢丝绳从牵引钢丝绳通道中穿过,牵引钢丝绳沿输送人员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空中乘车,各空中乘车通过定位支架与牵引钢丝绳相连,所述牵引钢丝绳保护装置包括断绳捕捉机构、牵引保护机构、可编程控制器PLC及中控机,可编程控制器PLC通过工业以太网与中控机通信,断绳捕捉机构包括张力传感器和设置在牵引钢丝绳通道一侧的抱索器,张力传感器与牵引钢丝绳相连,张力传感器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相连,牵引保护机构包括保护壳和驱动电机,保护壳与抱索器相连,驱动电机通过联动组件与抱索器相连。本发明不仅能对断裂的钢丝绳进行及时捕捉,而且会对钢丝绳形成二次保护,避免了二次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4294060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111524923.3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IPC: E21F17/18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区岩层漂移立体化监测的方法,涉及矿山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多种监测手段相结合,对采区内的岩层漂移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化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巷道顶板和底板测孔方位角、测孔周边巷道顶底板收敛量、测孔周边巷道两帮移近量、测孔周边巷道扭转量、巷道帮部不同深度的煤柱应力随采面推进的变化量、测孔顶板和帮部的锚杆轴力、测孔顶板和帮部的锚索轴力;通过综合多种监测方法得到的监测数据,并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确定出岩层漂移的关键层位、运移路线、突变数值等漂移规律,其监测结果更加精准,符合工程实际,有助于发现巷道的不对称变形破坏的根源,从而更有效的指导巷道的支护设计,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105140A
公开(公告)日:2008-01-16
申请号:CN200710014276.5
申请日:2007-04-12
Applicant: 山东科技大学 , 山东东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新驿煤矿
Inventor: 程学珍 , 王吉岱 , 刘玫 , 孙爱芹 , 陈兆柱 , 李维赞 , 李亮报 , 李兆庆 , 童培国 , 彭立正 , 王永宝 , 孙玉超 , 高守峰 , 赵家阳 , 刘乾 , 宋维军 , 刘文军 , 曲银凤 , 王凤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矿井粉尘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属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领域,包括可与CAN总线相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与粉尘传感器、语音报警装置、喷雾装置和电源连接。其具有在线实时连续监测、且能够实现自动语音报警和喷雾控制等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215522844U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20570116.4
申请日:2021-03-21
Applicant: 山东省邱集煤矿有限公司 , 山东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用钢丝绳绞车自动喷雾注油装置,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注油口,所述油箱底部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上固定安装有防爆电磁阀,所述输油管上固定安装有注油管,所述注油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油液雾化喷头,所述油液雾化喷头上套设有喷头喷雾罩,所述油箱上固定安装有电控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随绞车的启动而自启动,通过电气控制机构控制油液的开关,灵敏度高,不再需要手动开启和关闭,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该装置具有可重复注油利用、通用性强的特点,避免了传统油管注油效率低下和油液浪费的现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