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68352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210503014.X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 齐鲁工业大学
IPC: G05B19/05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运动控制的PLC指令设计方法,将高速脉冲输入指令配置的硬件资源和三种高速脉冲计数中断源保存入数据库中,用户更加方便、快捷的调用高速计数器模块进行梯形图编程;将高速计数器的底层驱动程序和计数中断函数进行封装,让用户更加方便调用三种高速脉冲计数中断函数。将高速脉冲输出指令配置好的PLC硬件资源存储到数据库中,通过IDE软件端调用PWM指令和PTO指令进行相关的梯形图程序;PTO指令中包括三种高速脉冲输出模式:手动模式、单速连续运行模式和相对位置模式。本发明从用户角度出发,为PTO和PWM指令设计了详细的参数配置交互界面,便于引导编程人员快速使用;还可根据用户配置的参数数据,自动生成曲线,适用于更复杂的曲线运动控制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434258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39895.X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农机监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机深松终端远程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安装传感器和深松终端;深松终端上电,采集传感器获取的角度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端;手机端上传相应的长度数据至服务器端;服务器端保存手机上传的长度数据以及该上传时间的角度数据并下发至深松终端,深松终端根据接收的数据计算角度补偿参数,深松终端显示校准完成,现场安装人员及时校准测量农机具作业深度数据,采用深松终端自动上传传感器测量角度,人工检测农机具固定长度参数手动上传实现参数修正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266765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33195.6
申请日:2014-10-11
Applicant: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IPC: G01J5/10
Abstract: 本发明的红外热像仪图像的通用处理方法,包括:a).获取灰度值图像,设待处理的图像为张;b).获取红外热像仪的温度检测范围℃~℃;c).通过公式获取红外图像中每个像素的所对应的温度值;d).求张红外图像中温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e).照公式对红外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f).图像处理,本发明的红外图像通用处理方法,可同时对不同热像仪拍摄的不同格式的图像进行处理、拼接以及数据分析,改变了以往一个厂家的红外图像采用一套处理软件的现状,使得红外热像仪的分析、评价标准更加统一,可公正、客观地反映出被测物体的红外辐射分布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05204436B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510532922.1
申请日:2015-08-26
Applicant: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IPC: G05B19/406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分级预警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方法,包括:a).采集机床的信息,获得机床的振动、温度原始数据;b).数据处理和参数提取,提取包括振动幅值、振动突变值和温度在内的特征参数;c).判断是否存在故障,根据步骤b)中获取的特征参数是否超越预设下限值判断机床是否存在故障;d).判断预警等级,如果预警级别达到4级,则执行机床停机命令;如果预警级别为1~3级,则执行步骤f);f).自动识别故障原因。本发明的机床故障诊断方法,满足了机床早期故障预警的快速性以及诊断的准确性要求,提高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了停机时间,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数控机床的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369043B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310289086.X
申请日:2013-07-11
Applicant: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无线传感网的建筑热损数据追补方法,包括:a).判断采集节点的状态;b).建筑物热损数据存储;c).启动自动追补子流程;d).确定追补起始地址和数据长度;e).发送追补信息;f).追补数据传输;g).追补数据存储;h).判断追补是否完成。本发明的建筑热损数据的追补方法,充分考虑到了现场环境复杂、数据类型多样、数据量大、测量时间长的特点,将各类采集节点的数据按存储时间编址,协议只规定数据存储的时间偏移量(TimeOffset),而不规定数据存储的具体位置,从而统一了不同类型节点的追补协议,降低了协议复杂性,提高了数据追补的效率。保证了热损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有极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204436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532922.1
申请日:2015-08-26
Applicant: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IPC: G05B19/4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4063 , G05B2219/31337
Abstract: 本发明的基于分级预警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方法,包括:a).采集机床的信息,获得机床的振动、温度原始数据;b).数据处理和参数提取,提取包括振动幅值、振动突变值和温度在内的特征参数;c).判断是否存在故障,根据步骤b)中获取的特征参数是否超越预设下限值判断机床是否存在故障;d).判断预警等级,如果预警级别达到4级,则执行机床停机命令;如果预警级别为1~3级,则执行步骤f);f).自动识别故障原因。本发明的机床故障诊断方法,满足了机床早期故障预警的快速性以及诊断的准确性要求,提高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了停机时间,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提高了数控机床的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111272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10379901.6
申请日:2014-08-04
Applicant: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围护结构热流密度采集系统的误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搭建热流密度采集平台;b)通过热流温度传感器对被测物体连续获取n个热流密度值数据并传送至单片机;c)单片机将n个热流密度值数据平均分成N份,根据公式m=n/N得到分组后每组的热流密度数据个数m;d)单片机根据公式计算算术平均值Dj;e)单片机将计算得到的N个算术平均值Dj进行算术平均计算,最终得到最终热流密度值其计算得出的最终热流密度值与真值的平均误差小,克服了环境中电磁干扰对热流密度数据采集带来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4342582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111639895.X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农机监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机深松终端远程校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安装传感器和深松终端;深松终端上电,采集传感器获取的角度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端;手机端上传相应的长度数据至服务器端;服务器端保存手机上传的长度数据以及该上传时间的角度数据并下发至深松终端,深松终端根据接收的数据计算角度补偿参数,深松终端显示校准完成,现场安装人员及时校准测量农机具作业深度数据,采用深松终端自动上传传感器测量角度,人工检测农机具固定长度参数手动上传实现参数修正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26835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503014.X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IPC: G05B19/05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运动控制的PLC指令设计方法,将高速脉冲输入指令配置的硬件资源和三种高速脉冲计数中断源保存入数据库中,用户更加方便、快捷的调用高速计数器模块进行梯形图编程;将高速计数器的底层驱动程序和计数中断函数进行封装,让用户更加方便调用三种高速脉冲计数中断函数。将高速脉冲输出指令配置好的PLC硬件资源存储到数据库中,通过IDE软件端调用PWM指令和PTO指令进行相关的梯形图程序;PTO指令中包括三种高速脉冲输出模式:手动模式、单速连续运行模式和相对位置模式。本发明从用户角度出发,为PTO和PWM指令设计了详细的参数配置交互界面,便于引导编程人员快速使用;还可根据用户配置的参数数据,自动生成曲线,适用于更复杂的曲线运动控制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180929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384568.8
申请日:2014-08-06
Applicant: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IPC: G01K19/00
Abstract: 本热阻式热流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设置导热平板;b)在导热平板两侧分别对称安装若干热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c)各个热流传感器将采集的热流值、冷面温度和热面温度分别发送至热流?温度巡检仪;d)热流?温度巡检仪根据公式计算出标准热流值;e)根据公式计算出热流值修正系数C;f)连续N次热流值修正系数C之间的误差不超过1%时,计算N个修正系数C的平均值,并将其作为最终的热流值修正系数写入热流?温度巡检仪的配置文件。标定结果准确、精度高,方便可行,有效解决了建筑热工检测中无法精确标定热流仪器的问题,提高了实验效率与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