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68670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472261.7
申请日:2024-04-19
申请人: 山东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规模异构网络中基于协作边缘缓存的最短时延传输方法,包括:在二维平面上部署不同层的基站,用户按照开放式访问协议关联到任意层中平均接收功率最大的基站;在闲暇时每层基站缓存文件库中的文件,每个宏基站在中央控制单元存储本地宏小区内所有基站的缓存信息,并调度文件在不同基站之间中转;用户请求文件库中的文件,基站或远端内容服务器自适应地将文件传输给用户,计算文件传输的平均时延反馈给本地宏基站,本地宏基站采用MPA优化不同文件在不同层的缓存概率;计算得到最短文件传输的平均时延,并保持当前最优缓存概率直至文件的请求概率发生变化。本发明所提协作边缘缓存策略能够明显降低文件传输的平均时延。
-
公开(公告)号:CN11819690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99329.3
申请日:2024-04-03
申请人: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G06V40/20 , G06V20/40 , G06V10/80 , G06V10/44 , G06N3/0464 , G06N3/047 , G06N3/09 , G06N3/08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可变形深度卷积与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融合行为识别方法及系统;包括:将人体行为视频数据集的训练集预处理后输入到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训练,将测试集预处理后输入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行为检测,获得神经网络模型检测准确率;将待识别的人体行为视频数据输入至测试后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行为识别。与传统的基于3D卷积的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计算效率高,对硬件要求低,能够更好地聚焦目标关键特征,更充分地利用网络浅层与深层信息,大幅提升各类行为识别的准确率,在HMDB51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达到80.59%,在UCF101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7.52%。
-
公开(公告)号:CN11406743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111361631.2
申请日:2021-11-17
申请人: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G06V40/20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V20/40 , G06V20/52 , G06V10/764 , G06V10/77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定位和监控视频数据的脱管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模型由第一阶段的基于定位数据的互监小组检测算法和第二阶段的基于视频监控数据的yolov5目标检测算法组成;第一阶段的互监小组检测算法为两阶段阈值法,为每个互监小组中的人计算其与其他人之间的距离,与两阶阈值进行比较,并结合白名单机制判断是否出现单人脱管或多人脱管,计算量小,推理速度快;第二阶段的yolov5目标检测算法融合了卷积块注意力机制,并采用新的Seq‑Bbox Matching后处理方式,提高了检测精度,使系统具有充分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4791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575757.2
申请日:2023-05-19
申请人: 山东大学
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能量收集的交替协作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及装置,包括:将数据传输时间划分为等长时间块,对于两个连续的时间块,每个时间块划分为两个阶段;对于前两个阶段,采用叠加编码方式先后所有近端节点广播每个近端节点与远端节点数据叠加形成的复合信号;其中,对于每个近端节点,若复合信号中包含自己的数据,则进行解码,否则从复合信号中进行能量收集;对于后两个阶段,先后向每个近端节点发送其对应数据;其中,对于每个近端节点,如果接收到当前近端节点需要的数据,则进行解码,否则根据当前近端节点的解码状态自适应地利用收集到的能量对远端节点的数据进行转发。
-
公开(公告)号:CN113822192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111098471.7
申请日:2021-09-18
申请人: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G06V40/16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F40/242 , G06F40/289 , G06N3/0464 , G06N3/049 , G06N3/0499 , G06N3/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Transformer的多模态特征融合的在押人员情感识别方法、设备及介质,包括:(1)数据预处理:对文本数据、语音数据、微表情数据、肢体动作数据分别进行预处理,使其符合不同模态对应模型的输入要求;(2)特征提取:对四个模态的数据所蕴含的情感信息分别进行提取,获取对应的特征向量;(3)特征融合:采用跨模态Transformer将特征向量进行特征融合:(4)训练模型,得到最优的情感识别模型。本发明克服不同模态间的长时依赖性,有效地捕捉不同模态之间的互补信息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到的联合特征向量能更加全面的表示在押人员的正确的情感状态,提高情感识别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5676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30458.5
申请日:2022-04-22
申请人: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G06F16/9536 , G06F40/289 , G06F40/211 , G06F40/268 , G06F16/35 , G06N3/04 , G06N3/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中文评论挖掘的方面神经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及系统,包括:对中文评论数据集进行预处理;根据依存句法和词性规则制定评论的方面提取规则进行方面术语提取;将提取出的方面送入隐含狄利克雷分布模型进行方面聚类,转化为潜在因素;将中文评论数据集中包含的用户、物品、方面信息整合,构建潜在交互特征张量;将潜在交互特征张量送入ANCF模型进行训练,预测评分;本发明可针对中文评论进行无监督的方面提取后,以低网络复杂度,将方面信息结合进入推荐,关注交互信息,降低了数据稀疏性的影响,完成准确高效的推荐。
-
公开(公告)号:CN105634711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610049658.0
申请日:2016-01-25
申请人: 山东大学
IPC分类号: H04L5/00 , H04B7/041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式大规模天线阵全双工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该方法基于分离式大规模天线阵全双工无线通信系统。系统由基站和移动终端组成,其中基站有两副大规模天线阵,移动终端有两副天线(或天线阵)。所有天线或天线阵均工作在同一时频资源。其中基站的一副大规模天线阵和终端的一副天线配对成收发天线组,另外的天线和天线阵也组成一对收发天线组。两组天线通过推挽方式进行通信。即一组在上行时,另一组则处在下行,随后,两组互换,一组下行通信,另一组则上行。通过周期推挽通信方式,两组中的大规模天线轮流从上行信道训练序列中获取信道状态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5634711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49658.0
申请日:2016-01-25
申请人: 山东大学
CPC分类号: H04L5/0048 , H04B7/041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式大规模天线阵全双工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该方法基于分离式大规模天线阵全双工无线通信系统。系统由基站和移动终端组成,其中基站有两副大规模天线阵,移动终端有两副天线(或天线阵)。所有天线或天线阵均工作在同一时频资源。其中基站的一副大规模天线阵和终端的一副天线配对成收发天线组,另外的天线和天线阵也组成一对收发天线组。两组天线通过推挽方式进行通信。即一组在上行时,另一组则处在下行,随后,两组互换,一组下行通信,另一组则上行。通过周期推挽通信方式,两组中的大规模天线轮流从上行信道训练序列中获取信道状态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6367288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75786.4
申请日:2023-04-11
申请人: 山东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规模多层异构网络中基于非线性能量收集的上行传输方法,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包括在平面上建模不同基站、用户、PB的位置分布,按照开放式访问协议用户关联到平均接收功率最大的基站;用户利用非线性能量收集模型在时间内从整个平面的所有PB发射的能量信号中收集能量;用户利用收集到能量在剩余的时间内向自己关联的基站实现上行传输。本发明将用户收集到的能量进行非均匀离散化处理,通过最小化中断概率或最大化区域吞吐量,优化了能量收集过程与上行信息传输过程之间的时间切换因子,研究了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能够适用于不同信道衰落情景,实现绿色可持续高效通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918279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334140.7
申请日:2015-06-16
申请人: 山东大学
CPC分类号: H04W24/04 , H04B7/0452 , H04B7/0608 , H04W52/24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享式全双工大规模天线多用户移动通信系统及其调度方法,该系统由基站(BS)和移动终端(MS)组成,其中基站侧有一副大规模天线阵,移动终端侧各终端均有一副小规模天线或天线阵。基站侧使用环行器(Circulator)实现同一副天线阵的射频信号收发共享,移动终端同样采用环行器,实现同一副天线或天线阵的射频信号收发共享。其中移动终端通过汇报周围同一时间和频率上的干扰情况,并根据系统指令进行全双工和时分双工工作模式的转换,控制和调节系统下行链路中的自干扰程度,从而维持系统较好的通信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