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防护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47276B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611042144.9

    申请日:2016-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后防护,其安装在车身纵梁的尾部,包括:后保险杠;后摆臂,后摆臂的一端与车身纵梁转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后保险杠转动连接;副摆臂,所述副摆臂的一端与车身纵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保险杠转动连接;后摆臂、副摆臂与车身纵梁围成一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底角为与后保险杠相连的活动端,所述活动端可关于纵梁上下运动;在车身纵梁上还设有限制所述后摆臂转动角度的限位装置。本装置后摆臂、副摆臂与车身纵梁围成一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角为与后保险杠相连的活动端,活动端可关于纵梁上下活动,从而实现离去角调节。

    一种柴油恒温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99552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013833.7

    申请日:2016-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1/125 F02M31/20 F02M3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恒温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第一PTC陶瓷加热器、第二PTC陶瓷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散热器、发动机进油管及发动机回油管;第一PTC陶瓷加热器设置于发动机进油管与散热器之间,第二PTC陶瓷加热器设置于发动机进油管与发动机回油管之间;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发动机进油管的出油口处。本技术方案可实现油温的双向控制,即可加热也可降温;采用PTC加热器热阻小换热效率高,灵敏度高温控精准,安全性高;发动机进油管与发动机回油管不连接,即发动机进油与发动机回油不混合,不影响进回阻力。

    一种柴油恒温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99552B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611013833.7

    申请日:2016-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恒温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第一PTC陶瓷加热器、第二PTC陶瓷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散热器、发动机进油管及发动机回油管;第一PTC陶瓷加热器设置于发动机进油管与散热器之间,第二PTC陶瓷加热器设置于发动机进油管与发动机回油管之间;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发动机进油管的出油口处。本技术方案可实现油温的双向控制,即可加热也可降温;采用PTC加热器热阻小换热效率高,灵敏度高温控精准,安全性高;发动机进油管与发动机回油管不连接,即发动机进油与发动机回油不混合,不影响进回阻力。

    车辆后防护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74060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42130.7

    申请日:2016-1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B60R19/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后防护,其安装在纵梁的尾部,包括:后保险杠;扭杆簧,其横向设置在两纵梁间,扭杆簧的中部固定在两纵梁间,扭杆簧的两端为伸出纵梁的伸出端,伸出端可在纵梁上转动;扭杆簧包括上扭杆簧和下扭杆簧,上扭杆簧和下扭杆簧上下正对设置;上摆臂,上摆臂的一端与上扭杆簧的伸出端固定连接,上摆臂的另一端与后保险杠转动相连;下摆臂,下摆臂的一端与下扭杆簧的伸出端固定连接,下摆臂的另一端与后保险杠转动相连;上摆臂、下摆臂以及后保险杠围成一平行四边形;后保险杠所在的一侧为平行四边形的活动端;活动端通过摆臂绕扭杆簧上下转动,实现保险杠上下调整,确保了其通过性以及对追尾时通过扭簧对撞击力进行缓冲。

    一种柴油恒温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23203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13824.8

    申请日:2016-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31/125 F02M31/20 F02M3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恒温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发动机进油管、第一PTC陶瓷加热器、第二PTC陶瓷加热器、第一散热器、第二散热器、温度传感器及控制器;两个PTC陶瓷加热器相对设置于发动机进油管两侧,两个散热器分别设置于两个PTC陶瓷加热器的外侧,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发动机进油管的出油口处,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两个PTC陶瓷加热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技术方案可实现油温的双向控制,即可加热也可降温;本技术方案采用PTC加热器热阻小换热效率高,灵敏度高温控精准,安全性高;发动机进油管与发动机回油管不连接,即发动机进油与发动机回油不混合,不影响进回阻力。

    车辆后防护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347276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1042144.9

    申请日:2016-1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56 B60R19/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后防护,其安装在车身纵梁的尾部,包括:后保险杠;后摆臂,后摆臂的一端与车身纵梁转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后保险杠转动连接;副摆臂,所述副摆臂的一端与车身纵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后保险杠转动连接;后摆臂、副摆臂与车身纵梁围成一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底角为与后保险杠相连的活动端,所述活动端可关于纵梁上下运动;在车身纵梁上还设有限制所述后摆臂转动角度的限位装置。本装置后摆臂、副摆臂与车身纵梁围成一三角形,三角形的底角为与后保险杠相连的活动端,活动端可关于纵梁上下活动,从而实现离去角调节。

    车辆后防护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47272B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611042127.5

    申请日:2016-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后防护,包括:后保险杠;基座,其固定在纵梁上,基座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上固定有一组导向杆;滑块,其滑动安装在基座内,滑块上正对所述导向杆开设有过孔,导向杆的端部沿所述过孔伸出所述滑块;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一组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与所述后保险杠相连;斜导向部,其包括第二伸缩杆和弹簧,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与后保险杠的顶部转动相连,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底板转动相连,弹簧预紧的安装在后保险杠与所述底板间的第二伸缩杆上;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导向杆围成一大小可调的直角三角形;第二伸缩杆为所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三角形的顶边以及侧边方向确定且可调节,由此提高其通过性和对后车保护。

    车辆后防护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27853B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611042129.4

    申请日:2016-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后防护,其安装在纵梁尾部,包括:后保险杠,其朝向纵梁的一侧水平延伸一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滑块,其横向的设在两纵梁间且可沿纵梁长度方向滑动,滑块的底部正对所述安装孔设有一组可上下伸缩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端部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处;弹簧,其预紧的套装在所述滑块与安装板间的导向杆上;缓冲装置,其沿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设在所述滑块背向所述后保险杠的一侧。本装置通过采用缓冲装置配合滑槽,实现对后车的保护,通过可上下伸缩的导向杆配合弹簧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

    车辆后防护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76735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611042143.4

    申请日:2016-1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56 B60R19/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后防护,其安装在纵梁尾部,包括:后保险杠;滑块,其横向的设在两纵梁间且可沿纵梁长度方向滑动;扭杆弹簧,其横向设在两纵梁间,扭杆弹簧的两端与所述滑块固定相连;后摆臂,其为两个且间隔设置,各后摆臂的顶部与扭杆弹簧固定相连,各后摆的底部与后保险杠的背部固定相连;缓冲装置,其沿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设在所述滑块背向所述后保险杠的一侧,用以缓冲滑块的滑动。通过采用固定在纵梁上扭杆弹簧,扭杆弹簧通过后摆臂与后保险杠相连,由于扭杆弹簧可进行一定的扭转形变,从而使得与其相连的后保险杠可绕扭杆弹簧转动,同时,转动后通过扭杆弹簧自身的弹力回位,由此,提高了车辆通过性以及被追尾时,对后车的合理保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