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0040612A
公开(公告)日:2025-05-27
申请号:CN202510268738.4
申请日:2025-03-07
Applicant: 安徽虫草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大学
IPC: C08B37/00 , A61K31/715 , A61K36/068 , A61P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蝉花虫草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缓解急性化学性肝损伤中的应用,其中蝉花虫草多糖(简记为CCPW)单糖组成及摩尔比构成为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8.918:1:0.356,相对分子质量2.62×104Da。功效实验表明蝉花虫草均一多糖CCPW可显著抑制CCl4诱导的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小鼠中ALT和AST升高,有效改善肝细胞破碎、肿胀程度,减轻肝脏炎症反应,缓解由CCl4诱导的小鼠肝脏组织损伤,保护小鼠肠道屏障、恢复肠道微生物平衡,保肝护肝活性明显。本发明蝉花虫草多糖CCPW组成明确、功效显著,在缓解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方面有着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92701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032379.3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铜陵洁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 C12N1/14 , A23L31/00 , A61K8/9728 , A61Q19/08 , A61K36/06 , A61K36/074 , A61P39/06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灵芝菌丝体与药用菌菌丝体共发酵液的制备方法,通过灵芝菌丝体和药用真菌菌丝体共同发酵,其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增加1倍多),同时发酵液还能够产生具有令人愉悦的天然果香;该双菌发酵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效率高、时间短、成本低等诸多优点,易于规模生产,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及日化领域,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37455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667805.5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安徽虫草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大学
IPC: C12P13/00 , C07C33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西兰花籽中高效提取制备萝卜硫素的方法,以西兰花籽为原料,经粉碎、超高压、酶解、过滤、分子印迹法纯化等步骤可制备高纯度的萝卜硫素。本方法步骤简单,工艺周期短,通过超高压技术提高了萝卜硫苷的提取率,活化了黑芥子酶,从而将萝卜硫素的水解产率提高188.8%;利用分子印迹法进一步提高了纯化效率,最终制得纯度大于95%的萝卜硫素,操作过程高效节能,经济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796564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67701.8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 铜陵洁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亮菌与桑黄共发酵液醇提萃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亮菌与桑黄共发酵液醇提萃取物是经亮菌与桑黄共培养发酵,并经乙醇提取、正丁醇萃取制得。本发明亮菌与桑黄共发酵液醇提萃取物具有显著抑制紫外线照射诱导的Ⅰ型胶原蛋白降解功效,可有效改善皮肤干燥、增厚和损伤等光老化症状。
-
公开(公告)号:CN11762388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18338.9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 铜陵洁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41/34 , C07C41/36 , C07C43/196 , C07D311/36 , C07D311/40 , C07K14/415 , C07K1/14 , C07K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利用豆粕提取D‑松醇、大豆分离蛋白及大豆异黄酮的方法,以脱脂豆粕为原料,经粉碎浸提、蛋白提取、微生物除糖、聚酰胺处理、柱层析吸附等步骤可实现豆粕中D‑松醇、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异黄酮三种有效成分的同步提取制备。本方法能从豆粕中高效提取D‑松醇,豆粕中D‑松醇的提取率≥95%,纯度可达80%,纯化D‑松醇过程中损失率<3%,杂糖去除率≥98%,杂蛋白去除率≥87%,同时大豆分离蛋白提取率≥75%,大豆异黄酮提取率≥93%,操作过程绿色高效,实现了豆粕原料活性成分的综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466338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1199516.4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安徽慧之诺医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 C08B37/00 , A61K31/715 , A61K31/513 , A61P15/1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大茶多糖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应用,是以黄大茶多糖与5‑氟尿嘧啶为活性成分,其中黄大茶多糖ULYTP‑1的分子量为1.29×104Da;黄大茶多糖与5‑氟尿嘧啶的质量比为10‑20:1。本发明首次发现相较于单独使用5‑氟尿嘧啶,黄大茶多糖与5‑氟尿嘧啶联用不仅有效提高抗肿瘤作用,而且可显著缓解5‑氟尿嘧啶的毒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466338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99516.4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安徽慧之诺医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 C08B37/00 , A61K31/715 , A61K31/513 , A61P15/1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大茶多糖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应用,是以黄大茶多糖与5‑氟尿嘧啶为活性成分,其中黄大茶多糖ULYTP‑1的分子量为1.29×104Da;黄大茶多糖与5‑氟尿嘧啶的质量比为10‑20:1。本发明首次发现相较于单独使用5‑氟尿嘧啶,黄大茶多糖与5‑氟尿嘧啶联用不仅有效提高抗肿瘤作用,而且可显著缓解5‑氟尿嘧啶的毒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831419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140610.8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安徽大学 , 安徽慧之诺医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8B37/00 , C12P19/04 , C12N1/14 , A01N43/16 , A01P1/00 , A61K8/73 , A61Q11/00 , A61Q19/10 , A61Q17/00 , A61K31/715 , A61K36/07 , A61P31/04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亮菌菌丝体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抑菌用途,亮菌菌丝体多糖PAT总糖含量为93.41%,糖醛酸含量为12.24%;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阿拉伯糖=2.87:6.41:9.56:2.53:0.81。本发明制备的亮菌菌丝体多糖PAT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过程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亮菌菌丝体多糖PAT可作为新型天然抑菌剂,在日化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627919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911073654.6
申请日:2019-11-06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B37/00 , A23L33/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肠道益生元黑皮鸡枞菌多糖ORP‑1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肠道益生元为黑皮鸡枞菌多糖ORP‑1,它是以黑皮鸡枞菌多糖为原料,经分步醇沉、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及superdex‑75分子筛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获得;该化合物分子量为2.4×104Da,其单糖组成按摩尔比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岩藻糖=1.48:1.00:29.65:8.22。在体外模拟口腔、胃及小肠消化过程中,该新型肠道益生元具有抵抗消化的特性,但在人体粪便体外模拟酵解过程中,能被粪便微生物酵解利用,并促进肠道益生菌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和嗜酸乳杆菌(Lacrobacillus acidophilus)的增殖。
-
公开(公告)号:CN11292028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23087.1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IPC: C08B37/00 , A23L33/125 , A61K31/715 , A61P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降脂活性的黄大茶酸性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黄大茶酸性多糖组分LYTP‑2的分子量为4.57×104Da,糖醛酸含量在62%以上,其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葡萄糖:甘露糖=69.45:1:10.41:10.13:9.78:6.03:1.36。本发明黄大茶酸性多糖组分LYTP‑2,采用聚酰胺色谱脱蛋白脱色与超滤膜分离多糖组分技术联用制得,具有显著的降脂功能,可明显降低油酸诱导HepG2细胞的脂质积累,且对正常肝细胞LO2无损害作用。LYTP‑2作为新型天然的高活性降脂多糖,可广泛用于保健食品与医药健康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