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77702B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0710047349.0
申请日:2007-10-23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mtDNA突变位点的检测,公开了一种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检测基因芯片,其中,在基因芯片载体表面点阵固定有可检测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上述基因芯片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的基因芯片可用于检测所有与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可重复性好;与传统分子生物学方法相比,检测时间大大缩短,达到MELAS和MERRF综合征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177702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710047349.0
申请日:2007-10-23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mtDNA突变位点的检测,公开了一种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检测基因芯片,其中,在基因芯片载体表面点阵固定有可检测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上述基因芯片的制备及使用方法。本发明的基因芯片可用于检测所有与人类线粒体病MELAS和MERRF综合征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可重复性好;与传统分子生物学方法相比,检测时间大大缩短,达到MELAS和MERRF综合征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261594C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200410018080.X
申请日:2004-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安徽医科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泌尿生殖道炎症病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及其耐喹诺酮类抗生素、耐大观霉素和耐四环素的集成诊断基因芯片制备方法。该基因芯片包括检测系统和监控系统。检测系统根据三种病原体的特异片段序列和耐药基因的突变位点,设计相应的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芯片上的探针与标记的特异性的样本扩增产物杂交,根据杂交信号可检测尿道炎病原体的种类及其耐药类型。监测系统与检测系统的所有探针位于同一区域。本芯片应用特征在于可同时检测出上述三种性病病原体及其对三种药物的耐药性,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1497925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0810204771.7
申请日:2008-12-17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芯片,公开了一种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mtDNA突变位点集成检测基因芯片及其制备与应用,该基因芯片的载体表面点阵固定有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和mtDNA 11719G>A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本发明的基因芯片具有省时、费用低廉和操作简便等优点,仅需1次PCR扩增和1次杂交反应,即可特异性检测临床样本中32种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突变位点。适用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基因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01497925A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810204771.7
申请日:2008-12-17
Applicant: 安徽医科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芯片,公开了一种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mtDNA突变位点集成检测基因芯片及其制备与应用,该基因芯片的载体表面点阵固定有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和mtDNA 11719G>A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本发明的基因芯片具有省时、费用低廉和操作简便等优点,仅需1次PCR扩增和1次杂交反应,即可特异性检测临床样本中32种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相关的突变位点。适用于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基因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570145A
公开(公告)日:2005-01-26
申请号:CN200410018080.X
申请日:2004-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安徽医科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泌尿生殖道炎症病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及其耐喹诺酮类抗生素、耐大观霉素和耐四环素的集成诊断基因芯片制备方法。该基因芯片包括检测系统和监控系统。检测系统根据三种病原体的特异片段序列和耐药基因的突变位点,设计相应的寡核苷酸探针,固定在芯片上的探针与标记的特异性的样本扩增产物杂交,根据杂交信号可检测尿道炎病原体的种类及其耐药类型。监测系统与检测系统的所有探针位于同一区域。本芯片应用特征在于可同时检测出上述三种性病病原体及其对三种药物的耐药性,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712087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310615419.7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A61B5/369 , A61B5/372 , G06F18/241 , G06F18/2415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锋电位信息的分类预测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历史脑电信号集合;基于锋电位分类方法对所述历史脑电信号集合进行分类处理,得到历史锋电位信号集合,其中,所述历史锋电位信号集合包括锋电位信号以及采集到所述锋电位信号的主通道的第一坐标信息;基于预设采样周期对所述历史锋电位信号集合切片处理得到若干个原始数据集;基于神经网络和所述原始数据集构建锋电位分类模型,以对当前脑电信号集合进行分类预测后得到更新后的锋电位信号集合。通过完成锋电位信号分类的历史脑电信号构建锋电位分类模型以对当前采集的脑电信号进行分类预测,同时结合历史锋电位信号对应的主通道的位置信息,完成对单一神经元的锋电位信号长期跟踪。
-
公开(公告)号:CN11960825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31780.7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天津中医药大学
IPC: B01L3/00 , B01F31/65 , B01F33/301 , G01N33/543 , G01N33/58 , G01N21/84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物分子富集检测的微流控系统,所述微流控系统设置有第一储液池(1)、第二储液池(2)、废液池(3);所述第一储液池(1)、第二储液池(2)通过三通电磁阀(4)和第一隔膜泵(5)连接;所述第一隔膜泵(5)连接有磁珠捕获PDMS芯片(6)并进一步连接第二隔膜泵(7);所述第二隔膜泵(7)排出的废液进入所述废液池(3);所述第一隔膜泵(5)和第二隔膜泵(7)的流动方向相反。本发明通过优化捕获结构设计,实现了磁珠的高效捕获,借助微流体的往复运动,使磁珠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了磁珠与目标分子之间的反应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54556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210618779.8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单细胞组学分析的细胞‑微珠捕获配对的装置以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微井捕获层,其包括:通过若干微井组成的微井阵列,每个微井包括通过连接沟道连接的细胞捕获井和微珠捕获井;以及辅助捕获结构,通过包括:1)在细胞和微珠间设置物理阻隔、2)应用流体动力学、3)采用外加物理场实现细胞和微珠分隔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构成;通过二者的结合使得每个细胞捕获井和微珠捕获井中分别落入一个细胞、一个微珠,完成细胞‑微珠一对一捕获配对。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因随机配对导致配对效率较低的问题,所提供的芯片结构和工艺简单,低成本且加工时间短,操作步骤得到简化,实现了细胞‑微珠一对一的高效捕获配对。
-
公开(公告)号:CN11952494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10168.4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存储、可时序性采集的微流控检测卡,自下而上依次层叠设置:基底层、传感层、微流控芯片层,所述传感层包含传感单元;所述传感层与微流控芯片层之间形成有若干个检测腔;所述传感单元集成于各个检测腔中,还适于连接检测串口;所述微流控芯片层连接有中心储液腔,还设有连通中心储液腔的入口、出口,以及依次连通入口、中心储液腔和出口的微流道,自入口至出口的流向上,微流道依次形成正导向特斯拉阀和反导向特斯拉阀;本发明在改进的特斯拉阀结构上设计多个检测腔,可利用反导向特斯拉阀流动受阻特性分离不同时间回流的微量液体,并对不同时间的微量液体数据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适用于微量液体的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