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0954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027547.4
申请日:2024-01-08
I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Q10/063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F17/18
摘要: 本发明属于碳排放量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火电厂碳排放量预测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生命周期法,对火电厂进行碳排放核算,获得碳排放核算数据并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进行分析,获得影响碳排放的特征因素;基于获得的影响碳排放的特征因素,构建获得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基于构建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分析预测获得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量。本发明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传统碳排放核算忽略将抽象的碳排放纳入计量的问题以及碳排放核算边界模糊发电信息不完善的问题,能够提高火电厂碳排放量预测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10723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055481.1
申请日:2023-08-21
发明人: 董乐 , 辛亚飞 , 朱超 , 丁涛 , 杜思君 , 李明乐 , 吕平海 , 鞠学良 , 朱丹玥 , 熊尉辰 , 李壮 , 郭安祥 , 师鹏 , 李华 , 赵晶轩 , 吴子豪 , 白欢 , 赵嘉
IPC分类号: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F18/2411 , G06F18/214
摘要: 本发明属于火电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排放量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碳排放量预测方法包括:获取火电生产企业碳排放量历史时间序列数据;基于获取的所述火电生产企业碳排放量历史时间序列数据,利用预先训练好的碳排放量预测模型进行碳排放量预测,获得火电生产企业碳排放量预测时间序列数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依据基于机器学习的火电生产企业的碳排放量预测模型,可自动处理待预测的火电生产企业碳排放量历史时间序列数据,实现多时间尺度下的火电生产企业碳排放量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12374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59432.6
申请日:2023-02-2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热能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所述冷热电联供系统包括:中深层地热提取循环系统、地热发电系统、高温供热系统、热制冷机组、电制冷机组、PV发电系统、PTST发电系统、集热系统和储热系统。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集光伏、地热能、太阳能一体的CCHP系统,提高了系统综合能源的多样性和协调性,能够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运行控制方法中,将系统中经济指标及能耗指标达到最优化为控制目标,能够提高综合能源的协调与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0007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934450.2
申请日:2022-08-04
申请人: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光伏光热、地热及储热的供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供能装置包括:平板型光伏热水集热模块;储电装置;第一储水箱;高温热泵机组,高温热泵机组的蒸发侧与第一储水箱相连通;高温储热装置,高温储热装置的一次侧与高温热泵机组的冷凝侧相连通;第二储水箱;中深层地热能取热装置和低温热泵机组,中深层地热能取热装置与低温热泵机组的蒸发侧相连通;中深层地热能取热装置还与第一储水箱相连通;低温储热装置,低温储热装置的一次侧与低温热泵机组的冷凝侧相连通。本发明将可再生的中深层地热能供热、太阳能光伏光热和相变储热相互耦合,为解决能源消纳问题以及提高建筑供热系统能效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797420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789710.2
申请日:2023-12-23
IPC分类号: G06Q30/0202 , G06Q30/0201 , G06Q50/06 , G06F18/2411 , G06F18/27 , G06N3/006
摘要: 电力企业滥用市场力的评价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容量为n的训练样本集{(xi,yi),i=1,2,…,n}由两个类别构成,若xi属于第一类,则yi=1;若xi属于第二类,则yi=‑1;S2、将所述训练样本集输入支持向量机模型,通过最优分类函数:#imgabs0#对企业是否滥用市场力的结果进行输出,式中,xi(i=1,2,…,n)表示所述训练样本集中用于评价市场力的评价指标,ai为拉格朗日乘值,b为偏置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87549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28892.X
申请日:2024-01-08
I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Q10/063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N3/126
摘要: 本发明属于火电厂碳排放量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LEAP模型的火电厂碳减排潜力分析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排放因子法,核算获得选定火电厂的未来某个选定时间段的碳排放量;在设置的三种不同情景下,基于获取的碳排放量以及构建的火电厂LEAP模型,通过NSGA‑Ⅱ算法寻找最优的LEAP模型输入参数,使得拟合最优度R2最大化,获得三种不同情景下使拟合优度R2最大的碳排放量并进行对比,获得火电厂碳减排潜力分析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提高碳减排潜力分析的精确度与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0919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55615.0
申请日:2023-02-22
申请人: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9 , G06Q10/067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主体碳排放效率指标评分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发电主体的历史发电量、发电功率、标准煤耗量和碳排放量数据;采用碳排放效率指标评分计算模型计算不同发电主体的碳排放效率指标,获得各发电主体的碳排放效率指标评分;其中,所述碳排放效率指标评分计算模型包括火电机组碳排放效率指标评分计算模型和火电厂碳排放效率指标评分计算模型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各发电主体的碳排放效率指标评分分别用于评判各发电主体的碳排放效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客观获取指标评分,可客观评判发电主体的碳排放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7817013U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22051160.1
申请日:2022-08-04
申请人: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西安)环保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耦合光伏光热、地热及储热的供能装置,包括:平板型光伏热水集热模块;储电装置;第一储水箱;高温热泵机组,高温热泵机组的蒸发侧与第一储水箱相连通;高温储热装置,高温储热装置的一次侧与高温热泵机组的冷凝侧相连通;第二储水箱;中深层地热能取热装置和低温热泵机组,中深层地热能取热装置与低温热泵机组的蒸发侧相连通;中深层地热能取热装置还与第一储水箱相连通;低温储热装置,低温储热装置的一次侧与低温热泵机组的冷凝侧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将可再生的中深层地热能供热、太阳能光伏光热和相变储热相互耦合,为解决能源消纳问题以及提高建筑供热系统能效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762857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723612.9
申请日:2023-12-14
申请人: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属于能源利用领域,公开了一种螺纹型地埋管换热装置及其蓄热方法;其中,所述螺纹型地埋管换热装置中,太阳能集热器设置有第一循环水进口、第一循环水出口;热泵机组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水口;地埋管单元设置有第二循环水进口和第二循环水出口;其中,第二循环水进口与第一循环水出口、第一出水口相连通,第二循环水出口与第一循环水进口、第一进水口相连通;地埋管单元采用多节螺纹套管式地埋管。本发明能够将光伏光热存储在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可以灵活匹配用户不同的能源需求,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解决全年负荷与供应时空不匹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2238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152551.9
申请日:2023-02-16
申请人: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管式地源热泵系统性能评价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模型假设条件对套管式地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程与边界条件进行离散,建立系统的初始系统模型;根据套管式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的进口水温、钻孔深度、结构参数和循环水状态参数具体化初始系统模型;分别多次改变系统模型对应的工况因素并对目标系统模型进行多次模拟,得到不同工况因素下目标系统模型中的地埋管换热器的逐时出水温度;根据逐时出水温度,确定套管式地源热泵系统的逐时能效比和换热量;进而确定不同工况因素对系统效能比的影响显著程度。本发明解决了无法科学合理地评价中深层套管式地源热泵系统的性能参数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