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虑用户满意度的温控负荷综合调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69642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111391399.7

    申请日:2021-1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考虑用户满意度的温控负荷综合调峰方法,包括:根据电力系统中各台温控负荷的属性,判断温控负荷是否可响应电网的调峰需求;若温控负荷可响应调峰需求,分别计算用户当前的综合满意度和温控负荷的预测可调容量,将用户总体满意度与预测可调容量的比值作为温控负荷的调峰潜力指标,否则对调峰潜力指标赋值为无穷大;基于调峰潜力指标的升序确定温控负荷的响应优先级,按照响应优先级的顺序对温控负荷进行调控,直至温控负荷的总容量达到电网的调峰需求。依据本发明所提出的调峰潜力指标确定的温控负荷调峰优先级,综合考虑调峰潜力与用户满意度进行调峰,提高社会温控群用户满意度与温控负荷群能效水平。

    一种考虑用户满意度的温控负荷综合调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69642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91399.7

    申请日:2021-1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考虑用户满意度的温控负荷综合调峰方法,包括:根据电力系统中各台温控负荷的属性,判断温控负荷是否可响应电网的调峰需求;若温控负荷可响应调峰需求,分别计算用户当前的综合满意度和温控负荷的预测可调容量,将用户总体满意度与预测可调容量的比值作为温控负荷的调峰潜力指标,否则对调峰潜力指标赋值为无穷大;基于调峰潜力指标的升序确定温控负荷的响应优先级,按照响应优先级的顺序对温控负荷进行调控,直至温控负荷的总容量达到电网的调峰需求。依据本发明所提出的调峰潜力指标确定的温控负荷调峰优先级,综合考虑调峰潜力与用户满意度进行调峰,提高社会温控群用户满意度与温控负荷群能效水平。

    一种动力电池组主动均衡分层控制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52108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527051.X

    申请日:2021-05-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主动均衡分层控制的装置及方法,包括主控制器以及与主控制器连接的若干个底层均衡模块、顶层均衡模块、选择开关、若干个开关矩阵;主控制器根据单体电池的SOC值,通过均衡控制策略判断出所需要均衡的单体电池,并通过控制总线向顶层均衡模块、底层均衡模块、选择开关和开关矩阵发送驱动信号,底层均衡模块根据驱动信号实现同一电池组内单体电池的均衡,顶层均衡模块根据驱动信号依次控制选择开关和对应开关矩阵实现不同电池组内单体电池的均衡或电池组组间的均衡。本发明的均衡装置使得组间均衡方式更加灵活、能量转移效率高、均衡速度快、对能量转移控制能力更强。

    一种动力电池组主动均衡分层控制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52108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0527051.X

    申请日:2021-05-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主动均衡分层控制的装置及方法,包括主控制器以及与主控制器连接的若干个底层均衡模块、顶层均衡模块、选择开关、若干个开关矩阵;主控制器根据单体电池的SOC值,通过均衡控制策略判断出所需要均衡的单体电池,并通过控制总线向顶层均衡模块、底层均衡模块、选择开关和开关矩阵发送驱动信号,底层均衡模块根据驱动信号实现同一电池组内单体电池的均衡,顶层均衡模块根据驱动信号依次控制选择开关和对应开关矩阵实现不同电池组内单体电池的均衡或电池组组间的均衡。本发明的均衡装置使得组间均衡方式更加灵活、能量转移效率高、均衡速度快、对能量转移控制能力更强。

    一种建筑碳排放优化评估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95874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967702.1

    申请日:2022-08-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建筑碳排放优化评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建筑进行碳排放优化的总成本函数,所述总成本函数包括新能源设备的运行成本以及购电成本;获取目标建筑的各个用电设备的耗电数据,计算所述目标建筑的碳排放指标,根据所述碳排放指标的大小确定碳排放优化的约束条件;在满足所述约束条件的前提下,通过粒子群算法,对总成本函数进行求解;根据求解结果,确定目标建筑中新能源设备的出力以及购电量。本发明能够针对建筑的建设、改造过程,对建筑投入运行后的碳排放评估研究不足,实现对不同建筑碳排放的优化方案,通过调整新能源机组处理以及各项用于碳排放优化的购电量,实现已投入运行建筑的碳排放优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