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47769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643515.9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度改性泥渣柱组合桩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桩体主要由深度改性泥渣柱组成,中心为浆固砂石;砂石可溢出桩体,提供排水通道具有加固周边欠固结软土的功能,可有效降低工后沉降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注入浆液可填充砂石孔隙并通过砂石通道进入周边孔隙,使砂石与深度改性泥渣柱及附近土体凝固成整体;深度改性泥渣柱由废弃泥渣改性预制而成,具有自嵌合特性,节能环保,便于施工,预制空心泥柱外径在50‑70cm范围,内径在14‑20cm范围,可多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40154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582603.2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起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上述起吊装置包括底座、与底座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的吊钩及为吊钩提供动力来源的动力组件;通过在吊钩上设置第一活动托板和第二活动托板,并利用转轴使第一活动托板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活动托板之间连接,并确保第二活动托板可以沿吊杆滑动,使吊钩中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活动托板之间所成夹角可调整,便于底座与吊钩之间的安装和分离。通过上述方式,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起吊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942752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71360.9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中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以废弃流态泥渣深度改性制备复合地基处理桩体节段的装置,包括:刚性框架及电动吊装机构、桩体成型机构、滑动承载机构、与滑动脱出机构,所述刚性框架及电动吊装机构将桩体成型机构的上合盖进行吊装和固定;所述桩体成型机构将经絮凝‑固化调理后的泥浆进行加压脱水成型;所述滑动承载机构置于装置刚性框架底座,承载桩体成型机构并方便充料;所述滑动脱出机构在桩体节段成型后,可以将桩体从桩体成型机构上脱出并临时储存或运送到集中地点养护。通过直接将废弃流态泥渣转化为可作为预制桩构件的高增强固化土柱,再与砂石排水体装配,达到缩短工期、减少工后沉降、提升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216493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188593.9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IPC: B21F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输电线路杆塔接地引下线便携式折弯装置,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折弯机构,且折弯机构与操作台之间通过固定部件可拆卸安装,所述操作台两侧对称分布有贴合机构。本发明通过贴合机构配合折弯机构,使两个移动架下端的防滑板分别和台阶的两端接触,再将移动架的另一端通过锁紧部固定在固定板上,接地引下线的一端穿过两块受力板之间的操作腔,并从压弯杆的一侧穿过,利用防脱组件对接地引下线固定,推动牵引带着压弯杆转动对接地引下线进行折弯,过程中,稳定性大大提高,能够保证折弯质量,且接地引下线不易受力脱离或跑偏,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圆钢接地引下线使用,降低了金属弹性变形后脱离作用力带来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912481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98330.6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双创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材料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工程接地材料抗弯折性能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操作台、测量机构、折弯机构和调节机构,利用测量机构和折弯机构以及调节机构在操作台上的相互配合对接地材料的抗弯折性能进行测试,其中折弯机构通过限位滑杆和缓冲拉簧还有支撑滑板的作用保证了对接地材料折弯过程的中的稳定性,调节机构中通过双轴电机带动蜗杆转动,使得蜗轮盘转动并带动连接杆二和连接杆三向下移动,使得活动座下移,与此同时活动座通过连接杆一带动两个移动条板稳定的相互移动,从而以便于根据接地材料的长短进行快速调节,缩短检测时间,提升折弯测试装置的通用性与便捷性,实现对不同长度接地材料的高效限位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71318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93786.8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江苏远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直流多约束条件下的紧急功率支援方法,涉及高压直流输电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测量交流母线的频率,计算系统频率偏差量;在省域、特高压直流输电整流侧分别设置PI控制器,将系统频率偏差量输入;根据省域、特高压直流各自的约束条件计算直流可提升功率,并将结果设置为对应的多约束限幅值对PI控制器输出的电流进行限幅,得到直流电流偏差值;最后,将经一阶低通滤波的实际电流与电流指令值相加后减去电流偏差值,并将结果转化为对应的直流输电系统的触发角。该方法可提高直流系统支撑交流系统频率的稳定能力,可在实际多约束条件下实现直流输电紧急功率支援的有效支撑,可避免指令值过高导致支援功率不足的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731407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39889.4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牵张放线智能感知监测系统和方法,其方法包括:基于现场牵张放线过程智能化及安全功能需求,构建现场安全管控系统架构;获取施工现场监测数据,建立放线过程数据可视化系统模型;进行报警原则分析,建立预警规则库;最后构建放线过程安全管控系统,进行应急干预。通过该方法,本发明智能感知监测系统可以汇总现场监测数据的所有采集接入点;对放线现场安全管控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定义参与安全管控的监测数据项目;利用数据可视化系统,分析对放线过程出现的异常事件及部位进行报警,并列出成因,以指导现场人员及时处理异常工况;通过软件逻辑及算法对放线过程的智能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形成报警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715629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26104.2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IPC: H04N23/95 , H04N23/951 , H04N1/387 , G06T3/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阵列式亿级像素图像感知的超高型铁塔全景监控,包括亿像素阵列式相机拍摄目标对象,获取第一待拼接图像和第二待拼接图像;分别对第一待拼接图像和第二待拼接图像进行特征点提取,确定第一特征点和第二特征点;获取亿像素阵列式相机的第一移动速度;获取目标对象的第二移动速度;基于第一移动速度和第二移动速度,计算偏移率;基于偏移率调整第一特征点和第二特征点,获得第一修正特征点和第二修正特征点;匹配第一修正特征点和第二修正特征点,获得多个最优特征点对;筛选多个最优特征点对,拼接第一待拼接图像和第二待拼接图像,获得总图像。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提高图像拼接效率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12899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205294.8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 金卯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阵列式图像感知监控用文件收纳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内部安装有若干组U型框架,U型框架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U型框架背面安装有若干组横板,主体内侧壁设置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横槽,横槽两内侧壁之间安装有滑杆,滑杆外部套设有滑块,横槽内侧壁与滑块之间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滑块一侧与U型框架外侧面相固接,滑块通过电动伸缩杆配合滑杆与横槽活动安装;还包括其使用方法。该阵列式图像感知监控用文件收纳装置可以使得存放文件时更加便利,且能够对文件进行很好地夹持,使得文件不易倾倒,文件更加整齐,便于后期查找。
-
公开(公告)号:CN11935258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726199.6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
IPC: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输电杆塔旧桩基承载能力的检测装置及方法,涉及输电杆塔旧桩基承载能力检测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输电杆塔旧桩基承载能力检测装置使用时检测角度单一,检测结果不够全面精确的问题,包括机体、检测机构、判定机构和固定机构,检测机构包括转动环、安装环和拉动杆,判定机构包括滚轮,本发明通过检测机构调节转动环的位置,控制拉动杆在安装环上进行移动,改变对旧桩基牵引力的方向和角度,实现全方位检测的功能,在检测机构运行前,通过判定机构优先控制两侧滚轮对旧桩基的外壁进行抵触,并施加设定强度的推动力,在检测过程中,通过观察两侧滚轮的受力变化,判断旧桩基的稳定性,通过固定机构对机体进行固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