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排管电缆管道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0962103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1911113685.X

    申请日:2019-11-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小型排管电缆管道机器人,包括:驱动机构通过压力伸缩机构设置于机身的上方,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和驱动电机,主动轮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转轴,且位于机身的两侧,主动轮的直径大于驱动电机的高度;传动机构安装于机身的下方,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横向拉杆,横向拉杆沿机身长度方向设置于机身的下方,第一支撑杆的运动端设置有从动轮,第一支撑杆的连接端转动连接于机身,第二支撑杆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杆的中部,第二支撑杆的滑动端滑动连接于横向拉杆,且沿横向拉杆水平滑动,第二支撑杆用于调整管道机器人的高度。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使得管道机器人可以适用于电缆管道空间狭小、情况复杂的场合。

    一种10kV配电网绝缘导线与树障的雷击模拟试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9444688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359715.0

    申请日:2018-1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10kV配电网绝缘导线与树障的雷击模拟试验平台,包括雷电发生装置、植被模型以及塔线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将雷电装置设置于植被模型和/或塔线模型的上方,雷电发生装置用于模拟塔线模型和/或植被模型的上方产生雷电冲击电压,雷电发生装置包括:冲击电压发生装置,悬挂装置,绝缘架以及棒电极;绝缘架通过悬挂装置悬挂在塔线模型的上方,绝缘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悬挂孔,悬挂孔用于安装棒电极,冲击电压发生装置的高压端通过导线连接棒电极,棒电极的放电端垂直向下设置,棒电极用于向塔线模型放电。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模拟雷电冲击下绝缘导线和树障之间放电情况,有利于提高配电网络安全防护所需理论依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种高压电输电线防电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08026B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610747581.4

    申请日:2016-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电输电线防电弧装置,包括:电弧伸缩采集控制系统(3),上下游高压输电线连接线(6),第一路输电线左伸缩电弧隔离装置控制线(10),第一路输电线右伸缩电弧隔离装置控制线(11),第二路输电线右伸缩电弧隔离装置控制线(12),第二路输电线左伸缩电弧隔离装置控制线(13),左可伸缩电弧隔离装置(14),左可伸缩电弧隔离控制器(15),本发明在输电线绝缘体连接,根据周围磁场的变化自动收缩金属铝箔隔离罩,从而隔离电弧,保护高压输电线的安全;同时通过太阳能发电,存储在电池组中,对高压电输电线防电弧装置提供电能,保持其稳定运行。

    一种小型排管电缆管道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0962103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113685.X

    申请日:2019-11-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小型排管电缆管道机器人,包括:驱动机构通过压力伸缩机构设置于机身的上方,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和驱动电机,主动轮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转轴,且位于机身的两侧,主动轮的直径大于驱动电机的高度;传动机构安装于机身的下方,传动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横向拉杆,横向拉杆沿机身长度方向设置于机身的下方,第一支撑杆的运动端设置有从动轮,第一支撑杆的连接端转动连接于机身,第二支撑杆的转动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杆的中部,第二支撑杆的滑动端滑动连接于横向拉杆,且沿横向拉杆水平滑动,第二支撑杆用于调整管道机器人的高度。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使得管道机器人可以适用于电缆管道空间狭小、情况复杂的场合。

    一种高压电输电线防电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08026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747581.4

    申请日:2016-08-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电输电线防电弧装置,包括:电弧伸缩采集控制系统(3),上下游高压输电线连接线(6),第一路输电线左伸缩电弧隔离装置控制线(10),第一路输电线右伸缩电弧隔离装置控制线(11),第二路输电线右伸缩电弧隔离装置控制线(12),第二路输电线左伸缩电弧隔离装置控制线(13),左可伸缩电弧隔离装置(14),左可伸缩电弧隔离控制器(15),本发明在输电线绝缘体连接,根据周围磁场的变化自动收缩金属铝箔隔离罩,从而隔离电弧,保护高压输电线的安全;同时通过太阳能发电,存储在电池组中,对高压电输电线防电弧装置提供电能,保持其稳定运行。

    一种自动化变电站设备监测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62741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569046.5

    申请日:2014-10-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23 Y04S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自动化变电站设备监测系统,解决了现有变电站监测采用人工巡检存在效率地下、可靠性差且易破坏变电站的问题。一种自动化变电站设备监测系统,包括若干被监测设备、与监测设备一一对应的设备工作状态参数搜集器、中控服务器、无线通信单元、以及总控制室;被监测设备的输出端与设备工作状态参数搜集器的输入端连接,设备工作状态参数搜集器的输出端均与中控服务器的输入端连接,中控服务器的输出端与无线通信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无线通信单元的输出端与总控制室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实现对设备的在线监测,节省了大量的工作量,更加的自动化;为及时迅速地安排人员进行故障排除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信息。

    一种基于改进EfficientNet的输变电设备异常声源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48052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011063845.7

    申请日:2020-09-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EfficientNet的输变电设备异常声源定位方法,包括:利用声音采集单元,采集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样本功率谱图,对样本功率谱图中的异常功率谱图进行异常功率值标注;根据卷积神经网络,引入复合系数,构建初始分类模型,并利用样本功率谱图对初始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将训练后的初始分类模型记作功率谱图分类模型;采集待检设备的待检功率谱图,根据功率谱图分类模型对待检功率谱图进行异常功率识别,当识别出异常功率时,采用融合算法,计算待检设备的异常声源坐标。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结合三通道异常功率特征值,根据麦克风与异常声源间的传播时延,实现异常声源坐标的计算,完成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异常声源定位。

    一种基于改进EfficientNet的输变电设备异常声源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4805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063845.7

    申请日:2020-09-3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EfficientNet的输变电设备异常声源定位方法,包括:利用声音采集单元,采集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样本功率谱图,对样本功率谱图中的异常功率谱图进行异常功率值标注;根据卷积神经网络,引入复合系数,构建初始分类模型,并利用样本功率谱图对初始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将训练后的初始分类模型记作功率谱图分类模型;采集待检设备的待检功率谱图,根据功率谱图分类模型对待检功率谱图进行异常功率识别,当识别出异常功率时,采用融合算法,计算待检设备的异常声源坐标。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结合三通道异常功率特征值,根据麦克风与异常声源间的传播时延,实现异常声源坐标的计算,完成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异常声源定位。

    一种10kV配电网绝缘导线与树障的雷击模拟试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9444688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811359715.0

    申请日:2018-11-1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10kV配电网绝缘导线与树障的雷击模拟试验平台,包括雷电发生装置、植被模型以及塔线模型,根据实际情况将雷电装置设置于植被模型和/或塔线模型的上方,雷电发生装置用于模拟塔线模型和/或植被模型的上方产生雷电冲击电压,雷电发生装置包括:冲击电压发生装置,悬挂装置,绝缘架以及棒电极;绝缘架通过悬挂装置悬挂在塔线模型的上方,绝缘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悬挂孔,悬挂孔用于安装棒电极,冲击电压发生装置的高压端通过导线连接棒电极,棒电极的放电端垂直向下设置,棒电极用于向塔线模型放电。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模拟雷电冲击下绝缘导线和树障之间放电情况,有利于提高配电网络安全防护所需理论依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种工作温度可控的光纤光栅电流互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0954733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154755.6

    申请日:2019-11-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工作温度可控的光纤光栅电流互感器,包括:半导体制冷器粘贴在次级线圈的表面,半导体制冷器的上表面粘贴有测温电阻,测温电阻的电压输出端连接于温度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温度控制模块包括:两个放大器和两支二极管,第一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和第二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设置于温度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第一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和第二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连接于温度控制模块的初始电压端,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二极管连接于半导体制冷器的正极,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二极管连接于半导体制冷器的负极,温度控制模块用于调节半导体制冷器处于加热状态或者制冷状态。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实现对次级线圈温度进行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