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01842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1811234054.9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负阻尼贡献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切除方法,该方法通过采集风电场各条35kV集电线以及升压站出线三相相电压和三相相电流获取时域序列,然后对时域序列通过选择性滤波,滤除工频分量、高频分量,获取其中次同步/超同步振荡分量序列,对次同步/超同步振荡分量序列进行特征信息计算,得到次同步/超同步等效阻抗,接着对每一条集电线的阻抗按照电阻特性进行排序,按照排序切除负阻尼贡献最大的集电线,直至各条集电线都提供正电阻为止。该方法能够根据各条集电线对次同步/超同步振荡贡献的大小,精细化有步骤地切除产生振荡的风电机组,适合对风电机组大规模并网产生次同步/超同步振荡时进行有效防控。
-
公开(公告)号:CN109884387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30217.7
申请日:2019-02-21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并网次同步振荡监测保护装置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基于RTDS构建了双馈风机经串补外送至无穷大系统的仿真分析模型,搭建了用于测试次同步振荡监测保护装置性能与功能的测试系统,通过自动调整仿真分析模型的串补度与变流器PI增益实现对被测装置频率精度、幅值精度、保护功能的检测,通过在线路侧模拟接地故障测试被测装置的抗干扰性能,同时,仿真模型接收被测装置的动作节点,可用于研究风电场次同步振荡特性,从而为装置定值整定与切除策略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9301842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234054.9
申请日:2018-10-23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负阻尼贡献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切除方法,该方法通过采集风电场各条35kV集电线以及升压站出线三相相电压和三相相电流获取时域序列,然后对时域序列通过选择性滤波,滤除工频分量、高频分量,获取其中次同步/超同步振荡分量序列,对次同步/超同步振荡分量序列进行特征信息计算,得到次同步/超同步等效阻抗,接着对每一条集电线的阻抗按照电阻特性进行排序,按照排序切除负阻尼贡献最大的集电线,直至各条集电线都提供正电阻为止。该方法能够根据各条集电线对次同步/超同步振荡贡献的大小,精细化有步骤地切除产生振荡的风电机组,适合对风电机组大规模并网产生次同步/超同步振荡时进行有效防控。
-
公开(公告)号:CN109884387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0130217.7
申请日:2019-02-21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并网次同步振荡监测保护装置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基于RTDS构建了双馈风机经串补外送至无穷大系统的仿真分析模型,搭建了用于测试次同步振荡监测保护装置性能与功能的测试系统,通过自动调整仿真分析模型的串补度与变流器PI增益实现对被测装置频率精度、幅值精度、保护功能的检测,通过在线路侧模拟接地故障测试被测装置的抗干扰性能,同时,仿真模型接收被测装置的动作节点,可用于研究风电场次同步振荡特性,从而为装置定值整定与切除策略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4111396A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10382254.4
申请日:2014-08-06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Abstract: 一种大规模风电接入变电站的稳控主变跳闸判别方法,本发明利用电气量和跳闸位置继电器接点实现主变跳闸判断,采集主变三相电压、电流,并实时计算有功功率;监测主变跳闸位置接点状态;自动识别主变的运行状态,在主变异常告警或主变判为停运情况时,立即闭锁主变跳闸判别逻辑,否则监测TWJ变位信息,进行主变启动判别,主变启动后开放主变跳闸判别逻辑;主变跳闸逻辑开放过程中,若检测到主变当前有功功率小于一设定值,且同时检测到两相及以上TWJ信号,并经一设定延时确认后,判断该主变跳闸。本发明能很好的应对大规模风电接入后电网低电压穿越及功率恢复等动态行为对主变跳闸判别的影响,能准确的避免由于主变低潮流及有功波动等情况造成的主变跳闸的误判。
-
公开(公告)号:CN11678062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44059.0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新能源机组减载量概率优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的步骤包括:获取新能源机组的历史运行数据及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数据,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电力系统频率偏差与新能源机组调频功率之间的线性拟合关系;根据线性拟合关系分别建立新能源机组减载量的确定性限制约束与新能源机组减载量的概率约束;以新能源机组减载量的确定性限制约束与新能源机组减载量的概率约束作为约束条件,建立新能源机组减载量概率优化模型;将新能源机组减载量的概率约束转换为确定性约束,并对新能源机组减载量概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新能源机组减载量的最优设定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37288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1451637.9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Q40/04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一种基于双链式区块链的电‑热市场互动交易方法,属于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当前电‑热负荷参与市场交易时价格机制不明确,交易安全难以保证,交易节点难以达成互信,网络约束难以校核等问题。依托公有链使交易节点进行端对端自主匹配交易,然后通过联盟链对网络安全约束进行校核,实现交易方案的调整,使电‑热市场交易达到经济性和安全性上的平衡。最后通过设计智能合约,完成交易信息的上链和交易费用的结算,促进电‑热用户对新能源的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13888359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230272.7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考虑时滞影响的电力市场动态系统模型分析方法,本发明在建立市场的需求模型中参考之前价格,当之前价格较高时,会减少需求。在建立市场的供给模型中加入市场供给会随着现时价格的增加提高供给,并且价格增加的趋势越高,越会提高供给,最后根据供需平衡得到电力市场动态系统模型。进一步地,本发明将时滞系统稳定性的理论应用于电力市场动态交易稳定性的研究中,通过比较方程中的系数大小关系实现了电力市场的稳定性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5598977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37744.6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N)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CN)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CN)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CN)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CN)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热电采暖负荷集群的负荷调节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获取蓄热电采暖负荷的参数数据和电网电价,所述参数数据包括采暖建筑的初始室内温度和采暖设备的初始运行功率;根据蓄热电采暖负荷的参数数据和电网电价,计算得到蓄热电采暖负荷集群的可调节性评估指标;根据可调节性评估指标对蓄热电采暖负荷集群进行负荷调节。通过从电量平移量和实时功率可调节量两个维度提出了蓄热电采暖负荷集群的可调节性评估指标,并通过高指标有效的对运行周期内的负荷集群用电负荷量进行调节优化,缓解电力系统中传统机组的调峰压力,有效发挥负荷侧的削峰填谷作用,促进新能源发电的消纳,且能有效降低其运行周期内的总体用电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033867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139830.2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计及电供热特性的省级电网负荷特性分析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分析技术领域;包括对采集到的含电供暖负荷的省级电网负荷数据,进行缺失值识别;如果有缺失值,则对缺失值进行填补;然后结合当地电能清洁能源供暖优惠电价政策,采用6种负荷特性指标直观地描述不同时间尺度下省级电力负荷特性;进一步,采用皮尔森系数计算气象因素与电负荷和电热负荷的相关性,分析气象因素对省内用户用电消费的重要度。本发明能够准确分析引入电采暖设备后的省级负荷运行特性,可为电网的负荷预测和优化调度提供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