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49471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210642547.6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10K11/172 , G10K11/162 , G10K1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声结构及具有其的变电站,消声结构包括外壳主体,外壳主体内具有消声通道;消声片,消声片设置在消声通道内,消声片包括多个第一管体,多个第一管体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以组成第一管体排,第一管体排中的相邻两个第一管体之间相互贴合;第一管体排为多个,多个第一管体排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相邻的两个第一管体排中的一个第一管体排中的第一管体与相邻的两个第一管体排中的另一个第一管体排中的第一管体一一对应地贴合;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本发明的消声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变电站在工作中产生噪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49471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642547.6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10K11/172 , G10K11/162 , G10K1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声结构及具有其的变电站,消声结构包括外壳主体,外壳主体内具有消声通道;消声片,消声片设置在消声通道内,消声片包括多个第一管体,多个第一管体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以组成第一管体排,第一管体排中的相邻两个第一管体之间相互贴合;第一管体排为多个,多个第一管体排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相邻的两个第一管体排中的一个第一管体排中的第一管体与相邻的两个第一管体排中的另一个第一管体排中的第一管体一一对应地贴合;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本发明的消声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变电站在工作中产生噪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5980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18737.3
申请日:2024-05-17
IPC: C08J5/18 , C08L33/00 , C08L33/20 , C08L67/00 , C08L75/04 , C08L71/00 , C08L83/04 , C08K7/24 , C08K7/06 , C08K7/20 , C08K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频阻尼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低频阻尼材料包括减振基材、吸声填料和分散剂;减振基材包括丙烯酸乳液、聚氨酯树脂、聚醚多元醇、硅橡胶乳液、聚酯树脂、膨胀石墨、硬质颗粒和碳纤维;吸声填料包括聚丙烯腈纤维和陶粒。本发明通过合理设计阻尼材料配方,实现了在宽频率范围内有效阻隔噪音的效果,阻尼材料的吸声系数明显提高;而且充分考虑了材料在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稳定性,使其具有出色的耐热性和耐低温性能,材料的隔声效果稳定可靠;同时具有更高的可定制性和适应性,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灵活设计和定制,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779061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0302080.0
申请日:2022-03-25
IPC: G01R31/327 , G01R19/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柔直换流阀模块故障分析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预定过流策略将柔性换流阀子模块的电容电压特征波形分为多个不同阶段;确定不同阶段对应的第一电容电压波形;确定目标时段柔性换流阀的第二电容电压波形,将第二电容电压波形与第一电容电压波形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柔性换流阀子模块的故障类型。本申请解决了由于基于人工检测的方式造成的检测效率低下,人力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7039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03792.X
申请日:2024-06-20
IPC: G01C21/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路径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依据各个目标设备对应的特征信息确定地图模型,对目标设备进行评估,得到目标设备的重要性评估结果和故障风险评估结果,对目标设备计算优先级得分;按照优先级得分从大到小的顺序将地图模型中的目标设备依次加入路径规划队列,并按照路径规划队列确定各个目标设备对应的第一巡检路径;在确定第一巡检路径中存在障碍物或确定存在故障的目标设备的情况下,依据障碍物和故障的目标设备调整第一巡检路径,得到第二巡检路径。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现有的巡检机器人进行路径规划时不够准确智能,导致巡检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1089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15464.5
申请日:2024-03-19
IPC: G06F16/332 , G06F40/30 , G06F40/295 , G06F16/33 , G06Q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运检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产品。涉及人工智能领域,该方法包括:在目标电力账户的呼入请求接通的情况下,识别目标电力账户发出的语音信息,得到语音识别结果;对语音识别结果进行意图识别,得到目标电力账户针对目标电网的第一电网运检意图;基于第一电网运检意图,从语料库中确定回复参考信息,其中,回复参考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与第一电网运检意图匹配的电网运检对话用例、电网运检问题、电网运检问题对应的答案;基于回复参考信息,生成语音回复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电网运检中心通过人工方式为电力用户提供电话咨询服务,存在的服务效率低,投入人力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3630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50976.5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泰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输变电故障确定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采集输电线路以及变电设备的电信息,根据电信息确定输变电主网是否存在故障,其中,输变电主网至少包括:输电线路与变电设备,电信息包括:电流信息与电压信息;在确定变电主网存在故障的情况下,获取故障录波系统采集到的电压与电流录波数据;根据电压与电流录波数据对输变电主网一次电流进行差流计算,得到差流值;将差流值与差流整定值进行比较,至少根据比较结果定位故障位置。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基于人工的方式进行电网故障的判定造成的处理效率低下、耗费时间、人力成本较高以及恢复供电所需时间较长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9146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74692.2
申请日:2024-03-11
Inventor: 任彬 , 盛宇军 , 孙杰 , 戴瑞成 , 李国强 , 解晓东 , 杨萌 , 赵璧 , 周凯 , 李龙吉 , 陈泽 , 邱子鉴 , 柯卓英 , 张笑迪 , 刘吉昀 , 胡志锋 , 张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流变压器的状态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声传感器采集的声信号,其中,目标声传感器设置于待测换流变压器上,用于检测待测换流变压器产生的声信号;在声信号满足预定的预定条件的情况下,获取目标流速传感器采集的流速信号,其中,目标流速传感器设置于待测换流变压器上,用于检测对待测换流变压器进行冷却的流体的流速信号;根据流速信号,确定待测换流变压器的状态。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通过超声流速传感器检测换流变压器的状态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30084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484789.8
申请日:2023-11-09
IPC: G01R31/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的故障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采集变压器腔内的可见光信号;确定可见光信号的信号波长,以及在信号波长上对应的信号强度;依据信号波长,以及在信号波长上对应的信号强度,确定可见光信号的波长集中值;在波长集中值不属于预定波长区间的情况下,确定波长集中值距离预定波长值的第一波长距离指数;在第一波长距离指数小于波长预定指数的情况下,采集变压器腔内的可闻声信号;依据可闻声信号,确定变压器腔内故障的故障类型。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难以准确确定变压器腔内的故障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779062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02081.5
申请日:2022-03-25
IPC: G01R31/327 , G01R31/26 , G01R19/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直流断路器的自检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直流断路器电路中的绝缘栅极型功率器件;根据支路类型对绝缘栅极型功率器件进行分类,得到目标集合,对目标集合中的各个绝缘栅极型功率器件进行排序,得到排序结果;检测目标集合对应的目标支路类型的目标支路是否存在电流,在目标支路不存在电流的情况下,确定次序对应的绝缘栅极型功率器件发生故障。本申请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基于驱动控制板间接判断器件是否失效存在的判断过程比较繁琐,过于依赖驱动控制板的数据处理能力,占用控制板处理资源由于相关技术中基于驱动控制板间接判断器件是否失效存在误判情况,过于依赖驱动控制板硬件检测电路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