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7335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571473.8
申请日:2022-1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虚拟电压均衡器的双极直流配电系统架构及运行方法,将分布式电源单元和负载单元视为双极直流系统中的虚拟电压均衡器,双极直流配电系统不需要额外增设电压均衡器即可实现正负极电压均衡。虚拟电压均衡器基于负载和分布式电源自身连接的三端口变换器可有效实现双极直流系统正负极的电压均衡,相比于传统电压均衡方式,基于虚拟电压均衡器的运行方法可有效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4552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099075.9
申请日:2023-02-09
IPC: H02J3/36 , H02M7/487 , H02M7/53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海上风电升压汇集的故障容错型直流变电站,包括多个输电组,每个输电组均包括风电场、逆变器以及变压器;所述风电场的正电源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第一连接端,所述风电场的负电源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第二连接端;所述变压器的主边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逆变器的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多个输电组的所述变压器的副边串联连接后与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连接构成中频回路;所述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与直流电网相连接。本发明基于变流器内部电力电子开关与调制方式,实现拓扑故障重构与故障隔离功能,具备风场侧端口短路故障容错运行能力,保证某一端口出现故障时,多端口直流变电站高可靠性运行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13161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685045.8
申请日:2022-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面向分布式直流负荷接入的多端口直流充电站,具备单电源供电,多落点受电以及电能资源互补优化配置的特点,有效降低了功率转换级数和经济成本,同时,具有快速充电和多路电压电流调节能力,能够满足多路充电负荷需求。充电站各个直流负荷端口都能实现部分功率传输以提高整体效率,且端口均配置了限流电感和防止短路电流倒灌的二极管,有效保护直流负荷,提高了整个直流充电站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0197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23307.5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3H11/12 , G06F30/36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环结构的模拟有源EMI滤波器及噪声抑制验证方法,该EMI滤波器包括:直流电源、LISN电路、电压检测电路、注入电路、放大电路和开关电源;所述直流电源、LISN电路、电压检测电路、注入电路和开关电源依次并联连接,所述注入电路包括电压注入支路和与其并联的电流注入支路,分别用于电压注入和电流注入,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反相放大支路和与其并联的第二反相放大支路,所述第一反相放大支路分别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注入支路连接,构成第一环形结构,所述第二反相放大支路分别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和电压注入支路,构成第二环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现有效的噪声干扰抑制效果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71311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0698239.4
申请日:2024-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宽频振荡抑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接入电网宽频振荡抑制方法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新能源机组交直流并网系统信号模型,确定导致系统信号模型失稳的振荡模态;针对所述振荡模态设计附加阻尼控制器,建立加入阻尼控制器后的系统信号模型;以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参数为优化变量,根据所述参数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对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对所述参数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阻尼控制器参数,将所述最优阻尼控制器参数代入新能源机组交直流并网系统信号模型,抑制宽频振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计算速度快,可以有效抑制宽频振荡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159345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110502213.4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nventor: 刘幸蔚 , 范士雄 , 卫泽晨 , 张风彬 , 齐晓琳 , 杨楠 , 韩昳 , 黄宇鹏 , 邱成建 , 齐洋洋 , 李章文 , 宋旭日 , 周德生 , 杜炤鑫 , 叶洪波 , 肖飞 , 王治华 , 陈宏福 , 胡友琳 , 李立新 , 李劲松 , 狄方春 , 於益军 , 刘升 , 门德月
IPC: G06Q10/20 ,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融合神经网络模型的电网故障辨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故障辨识电网线路中若干表征电网运行状态的电力参数作为特征值并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特征值输入预先建立的融合神经网络模型,获得待故障辨识电网线路的故障概率。本发明针对电网故障辨识易受到信号传输噪音的影响,提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融合神经网络模型的电网故障辨识方法及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充分发挥电网运行大数据的作用,挖掘运行数据与故障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通过多维信息对电网进行综合诊断,可有效降低信号传输噪音或误差对故障辨识准确率的影响,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2918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37021.0
申请日:2024-07-31
IPC: G06F30/20 , H02J3/46 , G06Q50/06 , G06F113/06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场全寿命周期功率提升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在海上风电场采集的风速信息,对风电机组二维尾流模型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构建风机功率模型与疲劳载荷模型;依据所述风机功率模型和所述疲劳载荷模型,对输出功率进行优化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风电场输出功率,使机组间疲劳载荷分布更加均匀化。针对低风速时侧重风电场输出功率提升,高风速时侧重机组间疲劳载荷均匀化。还减少了机组维修频率并降低维护成本,从而延长了风电场机组寿命,海上风电场全寿命周期内的输出功率提升是很可观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96613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36354.0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392 , G06F30/398 , G06F115/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独立供电系统中电源分配网络的电磁干扰建模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测量的电源分配网络中各个LDO芯片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获取LDO芯片在断电情况下矢量网络分析仪提供的特征阻抗矩阵以及在特征阻抗矩阵负载条件下测量的LDO芯片端口的S参数矩阵,进一步计算等效阻抗矩阵;基于等效阻抗矩阵,配置负载矩阵并获取测量的LDO芯片端口的电流,计算得到干扰源;基于各个LDO芯片的电压信号、电流信号、等效阻抗矩阵以及干扰源建立设备级的LDO传导发射电磁干扰模型,并进一步建立电源分配网络的传导电磁干扰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减少寄生参数对电路影响、用于多负载的情况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06811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93791.5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1R31/00 , G01R31/327 , G01R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控换相换流阀低压加压试验装置及其选型方法,装置包括:设置交流电源依次通过加压调压器、试验变压器与加压换流变压器的第一绕组连接,加压调压器、试验变压器及换流变压器对加压交流电源的电压进行调压后得到试验电压,加压试验电压用于对加压换流阀进行加压试验。由于可控换相换流器为新型拓扑换流器,现阶段没有成熟的低压加压试验技术方案可供参考,本发明为试验设备准备、换流阀内器件短接及运行时序提供技术支撑,填补了可控换相换流阀低压加压试验方案的技术空白。并根据仿真迭代计算可最终确定电力电子器件级数及试验设备容量,验证低压加压试验的技术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26630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0665235.2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能型并联电抗器的仿真建模方法及系统,建立抽能型并联电抗器的数学模型,将主电抗绕组中的电流拆分为主芯柱的磁路电流和旁轭的磁路电流,带入数学模型中的磁路方程,获得等效后的磁路方程和等效后的抽能型并联电抗器的数学模型;将主电抗绕组的每相等效为单相饱和电抗器,每相左侧抽能绕组和右侧抽能绕组分别等效为单相饱和变压器,并利用等效后的抽能型并联电抗器的数学模型确定单相饱和电抗器的参数和单相饱和变压器的参数,获得抽能型并联电抗器的仿真建模模型,克服了由于仿真软件中没有集成类似模块对仿真分析带来的困难,弥补了目前仿真工具在这种抽能型并联电抗器仿真方面的不足,获得了抽能型并联电抗器的仿真建模模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