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82906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72052.8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H02J9/06
Abstract: 数据中心的环形冗余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数据中心包括r台待供电的设备,供电系统包括:环形连接的2n个不间断电源,相邻的m个不间断电源为同一台设备供电,相邻2个不间断电源与一台设备之间的2条供电线路构成1组供电回路,并且相邻2个不间断电源由不同的市电回路供电,m为偶数,且2≤m≤2n、r≤2n;每组供电回路上设置一台断路器,通过控制断路器的得电或失电,以控制每台设备对应的1组供电回路中1条供电线路停运、另1条供电线路在运;其中,停运的供电线路对应的不间断电源由市电回路充电,作为在运的供电线路对应的不间断电源的冗余电源,实现物理隔离,在减少断路器数量的同时提高了供电连续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09264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53973.X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一种具有热流自动调节能力的建筑节能屋顶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热管、辐射板、风道和风机,辐射板位于室外,以设定波长向外辐射能量,且具备设定反射率;热管的冷端与辐射板下侧相连接,热端设置在风道内;风道设置在室内,与室内相连通;可控启停的风机用于将室内空气送入风道。该系统可以在室内温度较高时自动将热量高效的传导的外面,既可以独立零能耗的将室内热量导出,也可以配合循环风机运行,降低室内常规环境控制装置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85313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36275.0
申请日:2025-03-2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V2G充电桩稳定控制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该方法获取状态变量与控制变量后,将状态变量与控制变量输入无源性控制器得到开关函数,并基于开关函数控制基于LCL滤波器的电动汽车V2G充电桩三相四线双向变换器的开关通断;无源性控制器基于改进的电动汽车V2G充电桩三相四线双向变换器端口受控耗散汉密尔顿方程与状态变量期望轨迹方程获取,状态变量期望轨迹方程用于动态调节无源性控制器的注入阻尼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响应快速、稳定性好,易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64914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646277.7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10/10 , G06Q50/06 , G06Q40/06 , G06F16/2458 , G06F16/26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力移动办公与内外网联动的系统,属移动办公领域。在国网SG186系统的基础上,设置数据层、技术支持层、业务服务层、控制分发层、展现层和应用层;将业务逻辑拆分为多个服务组件,采用基于云计算架构软件,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借助移动终端业绩看板分析,融合“网上电网”成果,采用移动互联技术在线化、可视化发布统计数据产品,提升统计传播力、影响力和便捷性;借助移动终端实现关键业绩指标的线上动态跟踪管理,强化线损管理的动态感知与线上协作管理能力促进移动线上作业、线上服务新模式转变。
-
公开(公告)号:CN11764897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664751.9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N5/022 , G06F16/951 , G06Q50/26 , G06F16/22 , G06F16/9032 , G06F16/903 , G06F16/9038 , G06F16/242 , G06F16/2455 , G06F16/248
Abstract: 一种双碳知识库的构建方法及应用,属数据库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从不同渠道获取所需的双碳相关知识;S2:对步骤S1中获取的知识进行知识预处理;S3:基于大语言模型构建双碳知识库。其通过双碳知识获取、知识预处理、双碳知识库构建以及双碳知识库应用,为用户提供有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实现碳中和的相关知识,通过促进双碳相关知识的管理与流转,提供高质量的双碳知识库,对双碳相关的知识进行整合与消化,为用户提供即时、准确的双碳知识。可广泛用于双碳知识库的构建、管理及应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63470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708308.7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学城综合能源系统经济运行优化方法及系统,属于综合能源系统协调优化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综合能源系统协调优化方式不够合理的问题。该方法包括:以综合能源系统最小经济运行成本为目标构建目标函数;确定所述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所述约束条件包括电功率平衡约束、节点电压与支路电流约束、网络拓扑约束、开关次数约束、热网约束及设备约束;求解所述目标函数,并根据所述目标函数的求解结果对所述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进行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093368B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586311.0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H02J3/00 , H02J3/1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水填充算法的电动汽车充电功率分配调度方法,属于电动汽车领域。包括:采集目标居民小区配电网历史负荷数据构建第一数据集;构建预测模型,基于第一数据集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预测模型;构建第二数据集,将第二数据集输入训练好的预测模型得到该居民小区配电网当前日期预测的日基础负荷曲线并设定谷时段;以配电网总负荷方差最小为目标函数,以配电网变压器容量和电动汽车荷电状态为约束,采用水填充算法生成当前日期电动汽车最优充电功率分配调度计划。该方法采用水填充算法对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进行分配,无需复杂的数学模型和参数设置,执行速度快,解决了目前电动汽车充电分配算法计算量大、耗时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8061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237156.1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6F18/27 , G06F18/2321 ,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理论极限与波动幅度的低压有源网络线损预警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线损管理领域。包括:建立负荷率与线损率的理论极限值的对照表以及线损的波动限值模型;获取历史负荷、分布式电源出力、线损数值并对其进行聚类得到各聚类线损率的概率分布;得到预测的分布式电源出力以及负荷,进而得到下一时刻线损率以及线损的概率分布、线损率的理论极限值、线损的波动限值;基于下一时刻线损率以及线损的概率分布、线损率的理论极限值、线损的波动限值得到下一时刻线损越限概率并进行线损预警。本发明在得到线损越限概率时考虑了线损的理论极限、线损的波动限值、超出线损率阈值的概率,提高了线损预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0958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82775.X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充电系统技术领域,其具体地公开了一种用于充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改善控制方法,其获取输入电流的时间序列和输入电压的时间序列,并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来进行所述输入电流和所述输入电压的局部时序关联和时序特征显著聚合,以此基于所述输入电流和所述输入电压的时序聚合表示特征之间的交互响应关系来智能地得到推荐的占空比比例值。这样,能够根据输入电压和电流的时序动态变化来及时调整控制策略,使得即使在负载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也能保持高功率因数,同时防止过度补偿引起的电网功率振荡和电压波动,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806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237156.1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6F18/27 , G06F18/2321 ,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理论极限与波动幅度的低压有源网络线损预警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线损管理领域。包括:建立负荷率与线损率的理论极限值的对照表以及线损的波动限值模型;获取历史负荷、分布式电源出力、线损数值并对其进行聚类得到各聚类线损率的概率分布;得到预测的分布式电源出力以及负荷,进而得到下一时刻线损率以及线损的概率分布、线损率的理论极限值、线损的波动限值;基于下一时刻线损率以及线损的概率分布、线损率的理论极限值、线损的波动限值得到下一时刻线损越限概率并进行线损预警。本发明在得到线损越限概率时考虑了线损的理论极限、线损的波动限值、超出线损率阈值的概率,提高了线损预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