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26934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270857.4
申请日:2016-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24 , B60L11/1842 , B60L11/1844 , H02J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可行域的电动汽车辅助调频控制方法,包括:设置用户需求参数;识别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参数;计算初始充电功率;识别电力系统实时频率f,通过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获得系统实时频率偏差Δf;构建充放电可行域,确定电动汽车充放电曲线位置;获取充放电功率P。该方法以电力系统的频率信号为输入信号,协同传统调频方式参与电力系统的频率调节;最大限度利用电动汽车参与系统需求侧响应,从而有效提升区域功率供需动态平衡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734154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510176071.1
申请日:2015-04-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源主动配电网的输电阻塞管理多级分层控制方法。其包括获取运行数据、主动重构运行、主动孤岛运行、需求响应运行等步骤。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多源主动配电网的输电阻塞管理多级分层控制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多源主动配电网中的可控资源,动态实现多源主动配电网的拓扑优化与主动孤岛运行,可有效降低上游输电线路负荷端的功率需求,为输电线路的阻塞控制与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可以在保证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为输电网阻塞管理提供辅助服务,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急情况下输电线路阻塞现象,同时尽可能保障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130028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75483.4
申请日:2016-08-16
IPC: H02J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交直流主动配电网电压无功协调控制方法,包括根据配电网节点电压水平将配电网电压运行状态分为正常、预警及紧急状态;正常状态下进行全局优化,通过离散无功设备的静态无功功率置换出柔性直流装置的动态无功功率,提高配电网动态无功储备容量;预警状态下通过多无功源就地控制与集中控制相互协调,实现预警状态下电压越限节点的校正;紧急状态下利用柔性直流装置对电压越限节点紧急支援,使得配电网向到预警状态过渡,直至恢复正常。
-
公开(公告)号:CN104734154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76071.1
申请日:2015-04-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76 , Y04S10/545 , H02J3/00 , H02J13/002 , H02J2003/003 , H02J2003/388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源主动配电网的输电阻塞管理多级分层控制方法。其包括获取运行数据、主动重构运行、主动孤岛运行、需求响应运行等步骤。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多源主动配电网的输电阻塞管理多级分层控制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多源主动配电网中的可控资源,动态实现多源主动配电网的拓扑优化与主动孤岛运行,可有效降低上游输电线路负荷端的功率需求,为输电线路的阻塞控制与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可以在保证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为输电网阻塞管理提供辅助服务,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急情况下输电线路阻塞现象,同时尽可能保障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337325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260974.8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脉冲变流器的电动汽车充电桩整流电路,为三个六脉冲二极管桥式整流器并联串接在三相电源的二次侧,三相电源二次侧包括电源S1、电源S2和电源S3,电源S1和电源S3采用zig‑zag锯齿形连接方式,电源S2采用Y星型连接方式,同时电源S1的三相电源整体滞后于一次侧外部主输入电源;电源S2的三相电源与一次侧外部主输入电源同向;电源S3的三相电源整体超前于一次侧外部主输入电源。本发明的整流电路无需采用PWM脉冲宽带调制,能够显著降低控制电路的复杂性,进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同时本发明能够有效改善线路电流质量,同时减少低次谐波污染,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和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348283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11346151.4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热式电采暖虚拟电厂日前可调度潜力评估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需求响应激励时段及补贴价格,根据历史数据获取用户热负荷数据,根据设备参数获取蓄热式电采暖设备型号参数,构建单体蓄热式电采暖日前优化调度模型,确定单体蓄热式电采暖出力;步骤2、根据步骤1确定的单体蓄热式电采暖出力,构建单体蓄热式电采暖系统可调度潜力评估模型,并计算单体蓄热式电采暖可调度功率;步骤3、根据步骤2计算得出的蓄热式电采暖可调度功率,构建蓄热式电采暖虚拟电厂日前可调度潜力评估模型。本发明能够在保障用户舒适度前提下响应电价型激励,较好表征蓄热式电采暖系统需求响应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35844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276522.9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图神经网络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预测方法,通过获取待预测点所在区域的电动汽车的历史负荷数据和天气数据考虑,并对天气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同时基于降维处理后的天气预报数据和电动汽车的历史负荷数据得到特征数据;再将所述降维后的特征数据带入训练完成的图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本发明实现了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预测,能够得到了城市内充电负荷潜在分布情况,且本发明提供的充电负荷时空预测方法和现有的深度神经网络预测算法相比,预测精度更高,对支持电网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实现有序管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434444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1427995.1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30/02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需求响应的配电网站网协同扩容规划方法,该方法采用的是一个双层优化模型:下层主要建立基于补偿价格的EV充放电行为优化模型,以用户充电成本最小为目标,优化EV充放电功率;上层考虑EV用户对补偿价格的响应,建立配电网站网协同扩容规划模型,以年总投资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确定变电站和线路的容量以及充电补偿价格。本发明的方法中通过引入优化补偿价格,间接引导充电过程,改善了充电负荷分布与配电网运行,延缓了配电网投资,并能减少配电网年总投资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417000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607895.8
申请日:2019-07-08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及分布式电源和需求响应的配电安全域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配电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等参数;建立工作点向量式,给出工作点向量元素的取值范围区间;建立配电网潮流方程;建立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安全约束模型;建立N-1场景下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DG)的动作模型;建立需求响应(DR)节点的N-1故障前后功率变化映射模型;建立配电系统N-1安全约束模型;综合构建计及DG和DR的配电安全域模型。本发明设计合理,其在配电安全域模型中同时计及了DG和DR的模型,可适用于同时含DG和DR的复杂配电网,有利于直接分析DG接入对配电安全域的影响,排除其它节点元件的干扰,可广泛用于配电系统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548956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441011.8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天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蜂窝拓扑的综合能源配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包括核心设备和综合能源基站,并且明确了综合能源基站间以及与上级电网的互联方式。在该蜂窝拓扑下,分别设计了以经济性为目标和以均衡性为目标的综合能源配电系统运行方法,并且考虑系统的运行特点构建了运行约束条件。在双碳背景下,相对于单一品类的能源系统,构建电、气或热等多种能源协调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对于系统整体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多能互补主要途径在用户消费侧,因此对于电力系统而言,配电系统将很有可能首先演变为综合能源配电系统。而本发明构建的系统能够为未来城市多能源互联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配电网结构设计与运行方法提供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