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13251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083089.6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有机磷酸酯包覆高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涉及一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单晶型NCM与电解液接触时,界面稳定性差和电化学稳定性差的问题。方法:一、制备三对甲苯基溴化磷酸酯;二、制备三对甲苯基溴化磷酸酯包覆SC‑NCM811;三、制备电极材料。一种有机磷酸酯包覆高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使用。本发明创新性的发现当其作为正极材料的表面包覆层时,能够有效的避免活性物质与电解液直接接触,降低副反应程度的同时,能够提高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此外,本发明对三对甲苯基磷酸酯进行溴化,增加包覆材料与SC‑NCM之间的附着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881079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111061524.8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的聚合物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嵌入式电容器和半导体存储器件等应用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相比无机陶瓷材料的高介电常数,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还难以满足现在嵌入式电容器以及半导体储存器件生产应用的需求。本发明所述CNT@PDA是由多巴胺(DA)在碳纳米管(CNT)表面自聚生成聚多巴胺(PDA)而制备,同时改变基体聚合物的种类和填料的添加量,得到一种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聚合无机复合材料。本发明广泛用于现代嵌入式电容器和半导体存储器件等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58151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82750.4
申请日:2024-11-07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4/50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硫醇化3‑氯丙磺酰(三氟甲磺酰)亚胺锂‑亚磷酸三丙烯酯有机包覆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涉及一种有机包覆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解决SC‑NCM高反应活性为目的,结合包覆材料种类以及包覆层形态对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有机包覆材料:硫醇化3‑氯丙磺酰(三氟甲磺酰)亚胺锂‑亚磷酸三丙烯酯(SH‑LiCPSI‑TLP);由于有机材料杨氏模量普遍低于无机材料,因此采用简单的湿法包覆即可在正极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包覆层。通过电化学测试发现:SH‑LiCPSI‑TLP包覆后,有够有效抑制SC‑NCM811容量跳水现象,在1C倍率下,即使循环600圈仍有52.78%的容量保持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1325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83089.6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有机磷酸酯包覆高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涉及一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单晶型NCM与电解液接触时,界面稳定性差和电化学稳定性差的问题。方法:一、制备三对甲苯基溴化磷酸酯;二、制备三对甲苯基溴化磷酸酯包覆SC‑NCM811;三、制备电极材料。一种有机磷酸酯包覆高镍单晶三元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使用。本发明创新性的发现当其作为正极材料的表面包覆层时,能够有效的避免活性物质与电解液直接接触,降低副反应程度的同时,能够提高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此外,本发明对三对甲苯基磷酸酯进行溴化,增加包覆材料与SC‑NCM之间的附着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881079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061524.8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的聚合物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嵌入式电容器和半导体存储器件等应用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相比无机陶瓷材料的高介电常数,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还难以满足现在嵌入式电容器以及半导体储存器件生产应用的需求。本发明所述CNT@PDA是由多巴胺(DA)在碳纳米管(CNT)表面自聚生成聚多巴胺(PDA)而制备,同时改变基体聚合物的种类和填料的添加量,得到一种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聚合无机复合材料。本发明广泛用于现代嵌入式电容器和半导体存储器件等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44742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76466.6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1M10/05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锂盐不对称结构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固态电解质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PVDF‑HFP为聚合物基体,结合高离子电导率的LATP无机填料,并引入两种锂盐添加剂,构建了一种双层结构,使得电解质在阴极侧具有增强的界面稳定性,在阳极侧则减少了与锂金属的反应,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电化学性能,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固态电解质在锂金属电池中界面稳定性差和电化学窗口窄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3155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20995.8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H01M10/0565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单离子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涉及一种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锂离子迁移数过低和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含有羟基的锂盐,与含有卤素的聚合物通过Williamson反应制备聚合物电解质,将含有羟基的锂盐接枝到含有卤素的共聚物上,得到具有正极稳定性的单离子聚合物固态电解质。一种单离子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用于组装锂金属电池。本发明提供的单离子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锂离子迁移数、良好的放电比容量以及高容量保持率,归因于聚合物电解质的化学结构;采用本发明制得的单离子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组装的锂金属电池,具有优良的电池性能和很好的商业推广前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