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航行器非接触式授电装置、授电系统及自对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70005B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710288509.4

    申请日:2017-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非接触式授电装置、授电系统及自对准方法,在所述水下航行器上设置有次级耦合器,所述授电装置包括:水下航行器定位结构、抱紧结构和初级耦合器,其中,所述水下航行器定位结构用于在水下航行器进行水下充电时对所述航行器进行定位;所述抱紧结构包括多个推杆,多个推杆能够在靠近或者远离处于待充电状态下的所述水下航行器的方向上移动;所述初级耦合器设置在多个推杆的自由端的端部,当水下航行器进行水下充电时,所述多个推杆的自由端在不同的方向上抵接在所述水下航行器的外壁上,进而通过所述初级耦合器和次级耦合器的耦合对所述水下航行器进行充电。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非接触能量传输领域,其中初级耦合器和次级耦合器气隙小,能量传输效率高。

    开关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098920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28701.7

    申请日:2015-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关电源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将电池并联连接并连接对应的DC-DC变换器,可以形成冗余效应,从而避免串联电池组中一路电池损坏导致整个系统不能使用。同时,通过为每个DC-DC变换器配置两个对应的控制环路,第一控制环路在蓄电池荷电状态存在差异时控制DC-DC变换器进行荷电状态均衡,第二控制环路在蓄电池荷电状态均衡完成后控制DC-DC变换器进行均流,由此,可以使得开关电源的蓄电池的荷电状态在运行时趋向于均衡,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维持系统稳定性。

    开关电源及其控制方法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98920B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510528701.7

    申请日:2015-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关电源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将电池并联连接并连接对应的DC‑DC变换器,可以形成冗余效应,从而避免串联电池组中一路电池损坏导致整个系统不能使用。同时,通过为每个DC‑DC变换器配置两个对应的控制环路,第一控制环路在蓄电池荷电状态存在差异时控制DC‑DC变换器进行荷电状态均衡,第二控制环路在蓄电池荷电状态均衡完成后控制DC‑DC变换器进行均流,由此,可以使得开关电源的蓄电池的荷电状态在运行时趋向于均衡,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同时维持系统稳定性。

    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结构及水下航行器授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71836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710287399.X

    申请日:2017-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结构及水下航行器授电系统。所述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耦合单元,所述耦合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初级单元和次级单元,所述初级单元包括初级铁芯和绕制在所述初级铁芯上的初级线圈,所述次级单元包括次级铁芯和绕制在所述次级铁芯上的次级线圈,所述初级铁芯和次级铁芯为弧形。本发明提供的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结构,由于其加入铁芯,而且ε型铁芯为圆弧形,可以最大程度减小气隙。同时对称使用的耦合单元因相互吸引的电磁力可以保证初级单元与次级单元对准,这些都将提高耦合系数,从而提高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效率。

    水下航行器非接触式授电装置、授电系统及自对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7000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288509.4

    申请日:2017-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非接触式授电装置、授电系统及自对准方法,在所述水下航行器上设置有次级耦合器,所述授电装置包括:水下航行器定位结构、抱紧结构和初级耦合器,其中,所述水下航行器定位结构用于在水下航行器进行水下充电时对所述航行器进行定位;所述抱紧结构包括多个推杆,多个推杆能够在靠近或者远离处于待充电状态下的所述水下航行器的方向上移动;所述初级耦合器设置在多个推杆的自由端的端部,当水下航行器进行水下充电时,所述多个推杆的自由端在不同的方向上抵接在所述水下航行器的外壁上,进而通过所述初级耦合器和次级耦合器的耦合对所述水下航行器进行充电。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非接触能量传输领域,其中初级耦合器和次级耦合器气隙小,能量传输效率高。

    电压均衡电路及三相逆变器

    公开(公告)号:CN104796027B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510246782.1

    申请日:2015-05-14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压均衡电路,用于稳定逆变器的中性点的电压,所述逆变器包括正直流母线、负直流母线、以及串联在所述正直流母线和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电压均衡电路包括:串联在正、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串联在正、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与第一至第四开关管反并联的第一至第四二极管以及变压器,所述第一开关管至第四开关管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或断开,使得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电压保持均衡。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所述电压均衡电路的三相逆变器,所述电压均衡电路提高了三相逆变器带不平衡负载的能力。

    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结构及水下航行器授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71836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287399.X

    申请日:2017-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结构及水下航行器授电系统。所述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耦合单元,所述耦合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初级单元和次级单元,所述初级单元包括初级铁芯和绕制在所述初级铁芯上的初级线圈,所述次级单元包括次级铁芯和绕制在所述次级铁芯上的次级线圈,所述初级铁芯和次级铁芯为弧形。本发明提供的非接触式能量传输结构,由于其加入铁芯,而且ε型铁芯为圆弧形,可以最大程度减小气隙。同时对称使用的耦合单元因相互吸引的电磁力可以保证初级单元与次级单元对准,这些都将提高耦合系数,从而提高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效率。

    电压均衡电路及三相逆变器

    公开(公告)号:CN104796027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246782.1

    申请日:2015-0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5387 H02M1/32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电压均衡电路,用于稳定逆变器的中性点的电压,所述逆变器包括正直流母线、负直流母线、以及串联在所述正直流母线和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电压均衡电路包括:串联在正、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串联在正、负直流母线之间的第三开关管和第四开关管、与第一至第四开关管反并联的第一至第四二极管以及变压器,所述第一开关管至第四开关管在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导通或断开,使得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电压保持均衡。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所述电压均衡电路的三相逆变器,所述电压均衡电路提高了三相逆变器带不平衡负载的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