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4607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55410.9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IPC: G06F30/27 , G06N3/092 , G06F11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增材路径工艺协同优化方法,通过分别训练路径规划强化学习模型和工艺优化强化学习模型,然后将两者耦合,通过实时将路径规划模型若干较优动作输入工艺优化模型,获得最优路径和工艺组合,进一步将其输入到路径规划模型进行沉积状态更新,不断迭代,从而获得最优工艺路径组合。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并不局限于单一材料,单一热源和单一形状构件,本方法不仅能减少人力设计路径成本,还可以减少工艺摸索过程中的材料成本和时间成本,并且还有利于提高增材构件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55919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0498199.4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1/95 , G01N21/62 , G01N25/72 , G01N29/04 , G01N29/44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弧增材制造缺陷检测系统及方法,属于电弧增材制造领域。解决大多技术方案只能对电弧增材构件表面缺陷等进行检测,而内部的气孔,未熔合等缺陷则无法检测的问题。包括磁光成像仪、红外相机、高速摄像机、同步控制器、计算机和声传感器,磁光成像仪、红外相机、高速摄像机、声传感器通过同步控制器与计算机电性连接。本发明基于电弧增材过程中的多模态信息,主要包括表面形貌信息、温度场信息、声信息及磁光信息,实现了内部的气孔、未熔合等缺陷的检测,检测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76557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35903.0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镁合金CMT增材修复焊接的气体保护装置及方法,属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解决焊接修复镁合金增材修复焊接过程中,镁合金熔池表面易氧化污染,内部易夹杂氧化物,影响其力学性能的问题。包括腔体、进气嘴、第一冲孔网板、第二冲孔网板和套筒,腔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气嘴,腔体的中部和底部各设置有第一冲孔网板、第二冲孔网板,套筒顺次穿过腔体的上部、第一冲孔网板、第二冲孔网板。本发明的保护气流速均匀,有效增加CMT增材焊接修复保护中的层流长度,可保护镁合金增材修复焊接熔池,避免其被氧化污染,保证力学性能,从而保证镁合金CMT增材焊接修复保护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037062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811190536.9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GTAW焊缝成形的自适应控制与自动视觉检测方法,包括步骤1、建立关系模型、获取典型焊缝表面缺陷的图像;步骤2、利用传感器实时获取当前坡口的错边量和坡口间隙,焊道的特征尺寸以及当前焊道表面的图像和当前焊道的尺寸;步骤3、对焊接工艺参数进行动态调节,实现GTAW焊缝成形的自适应控制;并动态重建出焊道整体的表面缺陷分布图和尺寸分布图。本发明解决了焊接生产中由于工件加工精度、装配误差、焊接热变形等引起的焊缝成形质量问题,并实现焊缝宏观尺寸、焊缝不连续性以及焊缝表面缺陷的检测,提高焊接缺陷的可追溯性和可探测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270968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970259.8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9/1735 , B23K9/26 , B23K9/325
Abstract: 一种外置式喷嘴双丝非共熔池窄间隙GMAW焊炬,为解决现有窄间隙焊枪选用扁长的插入式喷嘴,焊接过程中容易引起喷嘴与侧壁打弧,烧损喷嘴的问题。竖连杆与喷嘴高度调节滑台固连,横连杆的一端与竖连杆固连、另一端与焊枪枪体的外壁固连,焊枪上盖与焊枪枪体螺纹连接,绝缘套镶嵌在焊枪上盖中,每个导电杆安装孔中设置一个导电杆,每个导电杆的上端与导电块螺纹连接,导电块镶嵌在支撑台内部且导电块的下端露出支撑台表面,每个导电杆的下端位于焊枪枪体外且与导电嘴螺纹连接,焊枪上盖上设有螺纹进气孔,进气气塞与螺纹进气孔螺纹连接,进气气塞侧壁设有径向进气孔,支撑台与喷嘴高度调节滑台固接。本发明用于窄间隙焊接。
-
公开(公告)号:CN11886449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34846.6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T7/11 , G06T7/13 , G06T7/194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图像处理法的熔池尺寸在线提取方法,包括:步骤1:利用相机实时采集野外油气管道外壁全位置MAG焊熔池区域图像;步骤2:对焊熔池区域图像进行分割,输出包含掩膜轮廓点坐标的熔池区域掩膜的文本文件;步骤3:对熔池区域掩膜的文本文件进行图像重建,获取熔池尺寸;步骤4:重复步骤1‑3,获取道外壁全位置MAG焊全过程中的熔池尺寸数据,并根据熔池尺寸数据绘制图表;步骤5:基于图表中熔池尺寸数据的变化对比判断焊接质量。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材料和工艺方法,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泛化能力,可以有效解放生产力,消除野外管道外壁全位置MAG焊质量管控中人的因素影响,大幅提高质量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2912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0620763.5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3/092 , G06N3/0464 , G06F111/10 , G06F113/1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控制电弧增材成型的方法,属于电弧增材制造技术领域。解决对复杂构件工艺参数难以确定,成型难以调控的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S1:对电弧增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S2:获取电弧增材过程数值模拟温度场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S3:搭建电弧增材制造强化学习环境及智能体;S4:搭建价值网络及决策网络;S5:基于S3搭建的环境,利用S2获取的温度场信息对网络进行训练;S6:利用S5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实现自动调整电弧增材过程层积参数,保持层积层熔宽和熔深稳定。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适用于复杂形状的构件,校正数值模拟模型后将智能体执行的参数运用于实际电弧增材过程,减少探索工艺参数的时间成本和材料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709327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516277.0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窄间隙焊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窄间隙焊接缺陷修复的灵巧型焊枪。该窄间隙焊接修复焊枪包括:喷嘴结构、绝缘套、GMAW导电体以及GTAW导电体,GMAW导电体以及GTAW导电体的左端伸入喷嘴结构内部,绝缘套套设于GMAW导电体与GTAW导电体上,且绝缘套夹紧喷嘴结构以固定。操作过程中,喷嘴结构、绝缘套以及GMAW导电体组合构成GMAW焊枪,喷嘴结构、绝缘套以及GTAW导电体组合构成GTAW焊枪。本申请可通过简单的构件替换实现不同焊枪的转换,且主体结构没有传动结构,减少了传动机构所需的刚性承力结构,大幅减少主体结构的用料,方便手持。
-
公开(公告)号:CN11526826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69948.5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推力室焊接的质量评价体系,属于火箭发动机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控制模块、通信模块、数据库模块和控制器自学习模块,其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控制模块连接和控制器自学习模块依次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数据库模块连接,所述数据库模块分别与控制模块和控制器自学习模块连接。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材料和焊接工艺方法,适应性强。使用红外图像,被动视觉传感和主动视觉传感多信息融合输入,以及前馈加反馈复合控制,对于高度非线性和强时变特征的推力室焊接过程质量评定来说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焊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62065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362184.8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弧增材制造过程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方法。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前置式红外热成像仪采集熔池前方的温度信息并传输至控制模块,通过前置式相机采集熔池图像并传输至控制模块,通过前置式结构光传感器采集上一沉积层的轮廓信息并传输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数据处理器用于处理数据采集模块传输的数据信息,控制模块的前馈控制器基于对电弧能量和送丝速度进行前馈控制;控制模块的反馈控制器对电弧能量进行反馈控制;通信模块将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传输至电源和送丝机;控制器自学习模块用于前馈控制器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本发明提高了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对复杂结构的适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