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信的系统完整性校验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992969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397780.1

    申请日:2024-04-03

    Inventor: 何道敬 陈康 陈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信的系统完整性校验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属于系统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对系统的镜像文件进行签名校验;依据系统中各第一启动项对应的哈希值计算系统的第一根校验值;对系统中的预设文件进行校验得到各预设文件的第一校验值;将第一根校验值、各预设文件的第一校验值存储至可信的硬件存储区域;在系统首次启动时,依据硬件存取区域中存储的第一根校验值、第一校验值,先后校验系统的可信度,在校验通过的情况下所述系统成功启动。本发明能够对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完整性校验,校验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得系统的完整性校验可信且安全。

    一种可信的系统完整性校验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99296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97780.1

    申请日:2024-04-03

    Inventor: 何道敬 陈康 陈磊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信的系统完整性校验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属于系统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对系统的镜像文件进行签名校验;依据系统中各第一启动项对应的哈希值计算系统的第一根校验值;对系统中的预设文件进行校验得到各预设文件的第一校验值;将第一根校验值、各预设文件的第一校验值存储至可信的硬件存储区域;在系统首次启动时,依据硬件存取区域中存储的第一根校验值、第一校验值,先后校验系统的可信度,在校验通过的情况下所述系统成功启动。本发明能够对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完整性校验,校验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得系统的完整性校验可信且安全。

    基于实体对齐和跨模态推理的视觉文本问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2847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31370.9

    申请日:2024-05-21

    Inventor: 邬向前 卜巍 陈康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实体对齐和跨模态推理的视觉文本问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提出VTQA任务;步骤二、构建VTQA数据集;步骤三、构建KECMRN模型;步骤四、利用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KECMRN模型;步骤五、利用测试开发集对训练好的KECMRN模型进行筛选,将测试集输入筛选后的最佳KECMRN模型中,得到问题答案。该方法为了更全面的评估,引入了一个新数据集,包含来自10,124对图文对的23,781个问题,这个数据集的任务要求模型对同一实体的多模态表示进行对齐,以实现图像和文本之间的多跳推理,并最终使用自然语言回答问题。

    基于误差控制策略的滚动轴承拟静力学快速收敛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7254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455663.8

    申请日:2023-11-03

    Abstract: 一种基于误差控制策略的滚动轴承拟静力学快速收敛方法,属于滚动轴承设计与分析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求解轴承拟静力学平衡方程的方法,存在迭代计算量大,不利于多次调用的问题。包括建立绝对坐标系估算滚动体和轴承内圈的初始位置;建立滚动体力平衡方程和轴承内圈力平衡方程并设置对应的误差限;基于对应的误差限分别迭代计算滚动体方程误差和轴承内圈方程误差,并更新滚动体位置和轴承内圈位置;判断当前两个误差限是否同时小于对应的目标绝对误差限:并根据对比结果分情况进行下一轮迭代计算,直到某一轮迭代计算中轴承内圈迭代次数为1,输出最终位置。本发明基于误差控制实现滚动轴承拟静力学方程的快速收敛,并实现位置判定。

    一种具有模式识别功能的手持控制漫游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004843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273957.5

    申请日:2010-09-07

    Abstract: 一种具有模式识别功能的手持控制漫游系统,为无线传感多媒体建模技术领域,利用加速度传感器、MEMS陀螺仪来定位手持设备的运动轨迹,从而模拟人物的运动,利用硅麦克风收集操作者语音信息,经手持设备中的ARM微处理器处理后,通过RF CC2430芯片经ZigBee无线网络传输至分析层软件,进行途径识别和语音识别,进而对表现层软件发出合理的控制命令,使漫游系统执行指定的操作,并通过VGA将处理好的图像信息传输到液晶显示屏上。该系统不仅摆脱了常规鼠标键盘的限制,具有体积小,操作灵活简便的特点,而且实现了从三维角度全浸入式进入漫游系统,能及时地施加准确快速的命令至指定场景或者执行指定的操作。

    球轴承动力学与瞬态热混合润滑耦合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3352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10884646.X

    申请日:2023-07-18

    Abstract: 球轴承动力学与瞬态热混合润滑耦合分析方法,它属于轴承摩擦动力学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方法不能对复杂苛刻工况下的球轴承动力学和热混合润滑耦合行为进行分析的问题。本发明引入非牛顿流变模型,提出了基于时变热混合润滑模型的混合润滑摩擦计算方法,可以实现在不同润滑状态工况条件下的摩擦特性预测。考虑润滑摩擦与轴承动态特性的相互作用,通过耦合混合热弹流中的最小膜厚和摩擦系数将球轴承动力学和热混合润滑分析有机集成,填补球轴承动力学模型已有公式和算法的不足,建立了精确的球轴承动力学与瞬态热混合润滑耦合分析模型。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球轴承动力学与瞬态热混合润滑耦合分析。

    球轴承动力学与瞬态热混合润滑耦合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3352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84646.X

    申请日:2023-07-18

    Abstract: 球轴承动力学与瞬态热混合润滑耦合分析方法,它属于轴承摩擦动力学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方法不能对复杂苛刻工况下的球轴承动力学和热混合润滑耦合行为进行分析的问题。本发明引入非牛顿流变模型,提出了基于时变热混合润滑模型的混合润滑摩擦计算方法,可以实现在不同润滑状态工况条件下的摩擦特性预测。考虑润滑摩擦与轴承动态特性的相互作用,通过耦合混合热弹流中的最小膜厚和摩擦系数将球轴承动力学和热混合润滑分析有机集成,填补球轴承动力学模型已有公式和算法的不足,建立了精确的球轴承动力学与瞬态热混合润滑耦合分析模型。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于球轴承动力学与瞬态热混合润滑耦合分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