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电动辅助增压的轴对称全速域冲压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4645799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0175965.9

    申请日:2022-0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使用电动辅助增压的轴对称全速域冲压发动机,属于航空航天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混动发动机难以满足飞行器高速需求的问题。它包括进气道中心锥、发动机外壳、固定导向柱、高速电机、压气机、燃油喷嘴、稳燃器和喷管,进气道中心锥通过固定导向柱设置在发动机外壳的前端内部,高速电机设置在进气道中心锥的内部,压气机与高速电机相连,压气机后端的发动机外壳内部为燃烧室,燃油喷嘴数量为多个,多个燃油喷嘴沿燃烧室入口圆周方向均布在发动机外壳内壁上,稳燃器数量为多个,多个稳燃器沿燃烧室入口圆周方向均布在燃烧室靠近中心的区域上,发动机外壳后端与喷管相连。它主要用于全速域冲压发动机。

    一种使用电动辅助增压的轴对称全速域冲压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4645799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175965.9

    申请日:2022-02-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使用电动辅助增压的轴对称全速域冲压发动机,属于航空航天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混动发动机难以满足飞行器高速需求的问题。它包括进气道中心锥、发动机外壳、固定导向柱、高速电机、压气机、燃油喷嘴、稳燃器和喷管,进气道中心锥通过固定导向柱设置在发动机外壳的前端内部,高速电机设置在进气道中心锥的内部,压气机与高速电机相连,压气机后端的发动机外壳内部为燃烧室,燃油喷嘴数量为多个,多个燃油喷嘴沿燃烧室入口圆周方向均布在发动机外壳内壁上,稳燃器数量为多个,多个稳燃器沿燃烧室入口圆周方向均布在燃烧室靠近中心的区域上,发动机外壳后端与喷管相连。它主要用于全速域冲压发动机。

    一种可以实现油电增程的混合动力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479095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0487093.X

    申请日:2022-05-06

    Abstract: 一种可以实现油电增程的混合动力发动机,它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两种发动机的不足,为了实现油电增程、节能减排的目的,本发明包括进气道、涵道风扇组件、隔离段、燃烧室和尾喷管,所述涵道风扇组件包括金属涵道桶、风扇叶片、主轴和电机,进气道、金属涵道桶、隔离段、燃烧室和尾喷管由左至右依次连接,风扇叶片安装在金属涵道桶内,电机通过主轴与风扇叶片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大发动机推力,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涉及飞行器发动机技术领域。

    一种大气窗口的宽谱段、小角度、非对称式热发射器

    公开(公告)号:CN11972991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79514.1

    申请日:2024-1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气窗口的宽谱段、小角度、非对称式热发射器,属于热管理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热发射器受困于热辐射相干性较差这一主要因素限制,无法实现热辐射在特定方向上的宽带集中发射这一技术问题。包括光栅结构、共振腔结构、金属反射结构和基底,光栅结构、共振腔结构、金属反射结构、基底顺次设置。本发明利用基于非互易波导的超定向辐射发射技术,通过对非互易波导和布鲁诺斯特效应的结合,在10~14μm波段范围内,热辐射能量集中分布在+30~+70度的发射角度,实现了在热辐射在一个较宽的波段范围中发射能量高度聚焦在指定区域内的可能性。

    一种可以实现油电增程的混合动力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479095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10487093.X

    申请日:2022-05-06

    Abstract: 一种可以实现油电增程的混合动力发动机,它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发动机,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两种发动机的不足,为了实现油电增程、节能减排的目的,本发明包括进气道、涵道风扇组件、隔离段、燃烧室和尾喷管,所述涵道风扇组件包括金属涵道桶、风扇叶片、主轴和电机,进气道、金属涵道桶、隔离段、燃烧室和尾喷管由左至右依次连接,风扇叶片安装在金属涵道桶内,电机通过主轴与风扇叶片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大发动机推力,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涉及飞行器发动机技术领域。

    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仿生结构热光子主动制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41282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97324.8

    申请日:2024-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仿生结构热光子主动制冷装置,具体属于固体制冷技术领域;利用半导体材料的负电压电致发光特性,通过负电压电致发光效应,抑制半导体材料的热光子能力,使热量能从低温的热光子发射端复合结构传递至高温的半导体材料,从而实现热流能从低温端到达高温端,实现制冷效果;通过在材料中施加电场,使其发生辐射光子能量发生改变,产生一定的热效应,从而实现制冷效果,使得其不涉及传统的制冷剂且能量传输路径简单,具有高效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微型化应用、快速响应和多领域应用等优点。本发明包括热光子发射端复合结构和半导体电池复合结构,还包括壳本体和电极组件。

    一种基于电荷密度波跃迁的温控热开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9919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891661.1

    申请日:2024-07-04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荷密度波跃迁的温控热开关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基于热致晶格相变特性的温控热开关装置都受到一个主要因素限制,无法支持热流在一个较宽的温域中实现无极调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温控热开关装置,具体包括:包括接收端复合结构、发射端复合结构和壳本体(5);发射端复合结构两端的下表面与壳本体(5)的第一连接面(5‑1)贴合,接收端复合结构两端的上表面与壳本体(5)的第二连接面(5‑2)贴合,发射端复合结构、接收端复合结构和壳本体(5)组成一个密闭的腔体结构。本发明属于热调整器领域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