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电弧加热器的高压变电柜自动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336017B

    公开(公告)日:2011-02-02

    申请号:CN200810064276.0

    申请日:2008-04-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6 Y02P10/2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化高压变电柜工作状态自动控制装置。它包括DSP,DSP外围接定时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3个A/D转换器和外接电源回路,DSP输出的控制信号通过继电器放大后接入接触器控制端,接触器控制端输出开关量控制高压变电柜真空开关的通断。DSP输出的数字信号通过MAX芯片转换后按RS485准则与上位计算机进行通讯。本发明可以在强磁干扰环境中正常工作且整体外观尺寸仅为200×200×100mm,12VDC电源供电。经实验表明,本发明在10000VAC,12~60℃,2~70%RH,强电磁干扰,以最快1次/S的速度对高压变电柜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受电设备(电弧加热器)的冷却水流量、进气压力和漏电电流等参数进行监测,系统监测误差在2级左右。

    适用于电弧加热器的高压变电柜自动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336017A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810064276.0

    申请日:2008-04-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56 Y02P10/2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化高压变电柜工作状态自动控制装置。它包括DSP,DSP外围接定时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3个A/D转换器和外接电源回路,DSP输出的控制信号通过继电器放大后接入接触器控制端,接触器控制端输出开关量控制高压变电柜真空开关的通断。DSP输出的数字信号通过MAX芯片转换后按RS485准则与上位计算机进行通讯。本发明可以在强磁干扰环境中正常工作且整体外观尺寸仅为200×200×100mm,12VDC电源供电。经实验表明,本发明在10000VAC,12~60℃,2~70%RH,强电磁干扰,以最快1次/S的速度对高压变电柜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受电设备(电弧加热器)的冷却水流量、进气压力和漏电电流等参数进行监测,系统监测误差在2级左右。

    一种碳纤维表面原位制备硅硼碳氮陶瓷涂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32551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65741.9

    申请日:2014-12-12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表面原位制备硅硼碳氮陶瓷涂层的方法,涉及一种碳纤维表面原位制备陶瓷涂层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碳纤维表面惰性强、表面能低、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性差、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一、碳纤维的氧化处理;二、碳纤维的表面处理;三、碳纤维表面包覆硅硼碳氮陶瓷先驱体;四、高温裂解。本发明优点:本发明提高了碳纤维的界面性能,有效的保护碳纤维不受损伤,并且增加了碳纤维的包覆率以及与基体的结合性,有效的改善了界面性能,改善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

    一种碳纤维表面原位制备硅硼碳氮陶瓷涂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32551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765741.9

    申请日:2014-12-12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表面原位制备硅硼碳氮陶瓷涂层的方法,涉及一种碳纤维表面原位制备陶瓷涂层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碳纤维表面惰性强、表面能低、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性差、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一、碳纤维的氧化处理;二、碳纤维的表面处理;三、碳纤维表面包覆硅硼碳氮陶瓷先驱体;四、高温裂解。本发明优点:本发明提高了碳纤维的界面性能,有效的保护碳纤维不受损伤,并且增加了碳纤维的包覆率以及与基体的结合性,有效的改善了界面性能,改善了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99270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809082.4

    申请日:2014-12-22

    Abstract: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涉及一种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碳纤维的力学和热学性能较差的问题。方法:一、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卤化,得到产物;二、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叠氮化处理;三、碳纤维的氧化处理;四、碳纤维表面修饰炔基化处理;五、碳纤维表面接枝纳米二氧化硅。修饰二氧化硅之后,碳纤维表面的浸润性有显著提高,粗糙度明显增加,有利于增强复合材料中基体和界面之间的传递效应,可以有效的缓解应力集中,阻止材料的破坏,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经过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碳纤维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本发明用于改性碳纤维。

    一种硼化锆基复相陶瓷材料热电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84241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44115.1

    申请日:2012-02-24

    Abstract: 一种硼化锆基复相陶瓷材料热电偶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陶瓷材料热电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热电偶在高温氧化环境和其他恶劣环境中难以应用的问题。本发明的硼化锆基复相陶瓷材料热电偶是由正极和负极组成,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一、称取ZrB2、SiC和添加剂,通过热压烧结制备正极;二、称取ZrB2、SiC和添加剂,通过热压烧结制备负极;三、将正极和负极组装成热电偶。本发明的的电偶具有高的灵敏度,其灵敏度在1~100μV/℃范围内,可以在500~2000℃的温度进行测量,同时减少了稀有资源的使用,也降低了成本。本发明应用于高温测量的领域。

    利用电场强化金属管内有机冷却剂冷却效果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24385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011447211.1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一种利用电场强化金属管内有机冷却剂冷却效果的实验装置,属于强化传热传质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在冷却通道外部布置电场易发生静电屏蔽现象的问题。所述金属圆管沿轴向穿装在第二壳体上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部,所述电极丝沿轴向依次穿装在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内,且位于第二壳体内的电极丝外部套装有陶瓷圆管,陶瓷圆管与金属管之间填充有绝缘泥,电极丝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第二壳体的另一端部贯通连接有冷却液入口管道。本申请基于电流体动力学基础,将电极丝布置于冷却通道内,通过调节电极丝表面电压控制冷却通道内的电场强度分布,为冷却液提供稳定可控的电场环境,进而有效强化冷却效果。

    利用电场强化金属管内有机冷却剂冷却效果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2438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1447211.1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一种利用电场强化金属管内有机冷却剂冷却效果的实验装置,属于强化传热传质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在冷却通道外部布置电场易发生静电屏蔽现象的问题。所述金属圆管沿轴向穿装在第二壳体上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部,所述电极丝沿轴向依次穿装在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内,且位于第二壳体内的电极丝外部套装有陶瓷圆管,陶瓷圆管与金属管之间填充有绝缘泥,电极丝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第二壳体的另一端部贯通连接有冷却液入口管道。本申请基于电流体动力学基础,将电极丝布置于冷却通道内,通过调节电极丝表面电压控制冷却通道内的电场强度分布,为冷却液提供稳定可控的电场环境,进而有效强化冷却效果。

    钼-钨酸钪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09265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148317.X

    申请日:2014-04-14

    Abstract: 钼-钨酸钪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钼-钨酸钪复合材料由钨酸钪、铁和钼制成,制备方法:一、称取原料;二、将步骤一的原料分散在分散剂中,在真空条件下烘干,然后将烘干后的浆料球磨研碎,得到混合粉料;三、将混合粉料烧结,得到钼-钨酸钪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钼-钨酸钪复合材料的室温抗拉强度为300MPa~400MPa,600℃抗拉强度为120MPa~160MPa,25℃~600℃热膨胀系数为-1×10-6K-1~0.3×10-6K-1,弹性模量≤100GPa。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499270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809082.4

    申请日:2014-12-22

    Abstract: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涉及一种表面改性碳纤维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碳纤维的力学和热学性能较差的问题。方法:一、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卤化,得到产物;二、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叠氮化处理;三、碳纤维的氧化处理;四、碳纤维表面修饰炔基化处理;五、碳纤维表面接枝纳米二氧化硅。修饰二氧化硅之后,碳纤维表面的浸润性有显著提高,粗糙度明显增加,有利于增强复合材料中基体和界面之间的传递效应,可以有效的缓解应力集中,阻止材料的破坏,进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经过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碳纤维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本发明用于改性碳纤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