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增塑剂改性沥青最佳配比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24881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89418.1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一种改进的增塑剂改性沥青最佳配比的确定方法,涉及增塑剂改性沥青性能分析技术领域。制备不同掺量的增塑剂改性沥青同时保留沥青样本,制备长期老化后的沥青试样,进行弯曲蠕变试验,对蠕变时间和劲度模量取对数,得到蠕变时间与劲度模量曲线,采用时温等效原理对劲度模量曲线进行水平移动,采用Burgers模型拟合得到劲度模量主曲线,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并一阶求导得到dlogS‑dlogt曲线,对比沥青样本与不同掺量的增塑剂改性沥青的dlogS/dlogt曲线,确定增塑剂最佳配比。能够较精确的判断增塑剂掺量变化引起改性沥青低温性能质变的临界,有助于了解增塑剂对沥青的低温效益,实现增塑剂最佳含量的预测。

    一种基于综合数据优化准则的沥青黏弹模型参数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6143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252815.7

    申请日:2018-0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综合数据优化准则的沥青黏弹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属于沥青黏弹模型参数辨识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如下: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沥青进行动态频率扫描试验、静态蠕变试验和应力松弛试验,基于试验数据建立动态模量主曲线、相位角主曲线,并绘制蠕变柔量-时间曲线和松弛模量-时间曲线;建立沥青黏弹模型,推导出各黏弹参数表达式,即模型的拟合值;根据综合数据优化准则,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进而修改模型参数,将差值平方和最小时所对应的一组参数作为最终模型中的参数值。本发明综合考虑了沥青的动、静态黏弹特性,对于模型全面表征沥青材料的黏弹性能,以及对沥青路面的设计和维护有重要意义。

    一种湿致、温致变色道路交通警示标线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81819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11315.0

    申请日:2014-05-19

    Abstract: 一种湿致、温致变色道路交通警示标线及其施工方法,它涉及一种道路交通警示标线及其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湿致、温致变色道路交通警示标线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警示标线只能满足常规路况下的交通警示要求,没有区分常规路况和特殊路况功能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透明涂料层、感湿变色层和警示色层,透明涂料层、感湿变色层、警示色层由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本发明还包括透明涂料层和感温变色层,透明涂料层和感温变色层由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本发明用于道路交通领域。

    沥青多阶段蠕变损伤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44663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810047304.1

    申请日:2018-01-18

    Abstract: 沥青多阶段蠕变损伤测试方法,首先基于应力扫描试验确定多阶段蠕变试验中频率扫描试验的控制荷载;然后根据常规蠕变试验中蠕变柔量变化规律选定频率扫描测试节点,第一个测试节点为试验起始点即时间零点;在第一个测试节点进行频率扫描试验后继续进行蠕变试验,直至到达第二个测试节点时再次进行频率扫描试验,如此循环直到试验结束;基于每个测试节点的频率扫描试验结果建立黏弹参数主曲线;采用黏弹本构模型拟合每个测试节点的主曲线;最后基于黏弹本构模型参数分析沥青蠕变损伤变化规律。本发明有助于了解沥青的损伤特性和蠕变损伤演化机理,对于沥青性能评价指标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沥青多阶段蠕变损伤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44663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047304.1

    申请日:2018-01-18

    Abstract: 沥青多阶段蠕变损伤测试方法,首先基于应力扫描试验确定多阶段蠕变试验中频率扫描试验的控制荷载;然后根据常规蠕变试验中蠕变柔量变化规律选定频率扫描测试节点,第一个测试节点为试验起始点即时间零点;在第一个测试节点进行频率扫描试验后继续进行蠕变试验,直至到达第二个测试节点时再次进行频率扫描试验,如此循环直到试验结束;基于每个测试节点的频率扫描试验结果建立黏弹参数主曲线;采用黏弹本构模型拟合每个测试节点的主曲线;最后基于黏弹本构模型参数分析沥青蠕变损伤变化规律。本发明有助于了解沥青的损伤特性和蠕变损伤演化机理,对于沥青性能评价指标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基于断裂力学理论的沥青疲劳性能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91029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503348.1

    申请日:2016-06-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 G01N2203/0073

    Abstract: 一种基于断裂力学理论的沥青疲劳性能评价方法,方法如下: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沥青进行疲劳试验,基于其基础试验参数计算裂纹长度数据与累计耗散能数据并绘制累计耗散能?裂纹长度曲线,分析确定应力、应变控制模式下的裂纹发展缓慢扩展期进入失稳动态扩展期的转折点,即累计耗散能?裂纹长度曲线第三个转折点,将该转折点处裂纹长度对应的荷载作用次数作为沥青疲劳寿命,完成对沥青疲劳性能的评价。本发明对应力、应变控制模式下沥青疲劳性能进行了评价,从内部结构变化分析揭示了沥青疲劳性能损伤机理,对于沥青材料的抗疲劳性能的评价,乃至沥青材料生产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湿致、温致变色道路交通警示标线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81819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211315.0

    申请日:2014-05-19

    Abstract: 一种湿致、温致变色道路交通警示标线及其施工方法,它涉及一种道路交通警示标线及其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湿致、温致变色道路交通警示标线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警示标线只能满足常规路况下的交通警示要求,没有区分常规路况和特殊路况功能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透明涂料层、感湿变色层和警示色层,透明涂料层、感湿变色层、警示色层由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本发明还包括透明涂料层和感温变色层,透明涂料层和感温变色层由上至下依次叠加设置。本发明用于道路交通领域。

    一种基于流变性的沥青路用性能评价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04829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45022.7

    申请日:2024-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变性的沥青路用性能评价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所述实验系统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采用精细化3D建模、动画仿真和人机交互等技术进行三维场景的搭建,对沥青动态剪切流变实验以及弯曲梁流变实验的实验操作进行还原,包括实验场景模拟、实验器材模拟、实验参数设置、数据采集和监测、实验步骤模拟,其中实验步骤具体为系统开机、主机校准、试件处置、实验进行、实验结束,成绩展示。本发明借助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将沥青材料专业实验教学与虚拟现实技术深度融合,提出一种全新的实验方法和教学方式,通过灵活多样的交互环节,高度还原沥青性能评价实验的真实场景和实验操作,可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一种基于断裂力学理论的沥青疲劳性能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91029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610503348.1

    申请日:2016-06-30

    Abstract: 一种基于断裂力学理论的沥青疲劳性能评价方法,方法如下: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沥青进行疲劳试验,基于其基础试验参数计算裂纹长度数据与累计耗散能数据并绘制累计耗散能‑裂纹长度曲线,分析确定应力、应变控制模式下的裂纹发展缓慢扩展期进入失稳动态扩展期的转折点,即累计耗散能‑裂纹长度曲线第三个转折点,将该转折点处裂纹长度对应的荷载作用次数作为沥青疲劳寿命,完成对沥青疲劳性能的评价。本发明对应力、应变控制模式下沥青疲劳性能进行了评价,从内部结构变化分析揭示了沥青疲劳性能损伤机理,对于沥青材料的抗疲劳性能的评价,乃至沥青材料生产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