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生态处理系统及其工艺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80433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70773.3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生态处理系统及其工艺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生态处理系统,依次设置有进水管、生物处理单元、人工湿地单元、水生植物单元和出水管。本发明提供的水生态处理系统,结合了膜处理和生物膜处理的优点,提升了养殖尾水的有机物氧化降解和氨氧化效率、并减少了后续处理设施的占地面积;人工湿地单元中,潜流坝湿地使用了水平潜流坝而非单纯的过滤坝,表层种植挺水植物增强水平潜流坝的过滤拦截性能,为附着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提供氧气,提升了氮磷的吸附处理效果水生植物塘深度净化水产养殖水体尾水,提升处理效果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

    一种道路径流污染控制绿化系统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38518B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410152751.5

    申请日:2014-04-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径流污染控制绿化系统构建方法,对旁侧具有绿化截污区域的硬化道路进行绿化截污系统设计及构建,在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生态滤沟,形成截污绿带,然后在截污绿带内填充滤料,顶部设置有种植层,在人行道靠绿化带一侧设置植草沟,该植草沟内填充有填料,顶部设置种植层,在紧邻植草沟设置滞留塘,滞留塘周边还设有草皮斜坡,塘体中间为雨水滞留区,种植水生植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去除污染物达30%以上,还能够净化水体水质。

    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906066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435254.5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及其应用,包括一个或多个依次连通的透明的浮岛框体,浮岛框体内部设有用于将浮岛框体分为上层框体和下层框体的支撑网格板;上层框体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基体介质层及填料层,基体介质层设有通向填料层的种植孔,与填料层对应的上层框体侧壁上设有多个检查口,下层框体内的底部铺设有底质,下层框体侧壁上设有多个检查口,检查口设有可拆卸的网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采用轻质基体介质层、构筑易于安装更换及适宜微生物附着的填料层、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层等,缩短了制造时间、减少了占地,长久耐用及高效去污,模块化组合,兼具水质净化与景观功用,对受污染水体修复效果好。

    一种构建湿地型河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32706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10217698.2

    申请日:2014-05-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建湿地型河道的方法,应用土工材料在常水位线以上至护坡顶部陆向区域构建自然缓坡型护岸,并种植乔灌植被,然后在河道滩地区域和浅水区域分别种植挺水植物,在紧邻挺水植物区种植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每侧种植区域的横向宽度不超过整个河道水域宽度的1/4。本发明城市河道分别构建以新型土工材料为基地覆盖乔灌草植被的生态护坡、以挺水植物群落为主的河滩湿地和以浮叶、沉水植物群落为主的河岸带,形成一个结构功能完整的河道生态系统。该湿地型河道既能够显著改善河流水质,还能够营造良好的河道景观,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一种直立坡岸水体水生植物种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26393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359493.8

    申请日:2014-07-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立坡岸水体水生植物种植方法,该方法是在固定于直立坡岸的种植筐中,种植水生植物(3),所述的种植筐包括种植筐筐体(1)和支撑架(2),所述的种植筐筐体(1)设置在支撑架(2)上,所述的种植筐通过连接或组合,形成规模种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直立坡岸水体的水生植物种植难题,不仅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而且具有水体净化和提高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功能,可作为直立坡岸水体景观营造和生态修复的技术手段。

    一种再生水补给河道的组合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98181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07091.3

    申请日:2014-06-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水补给河道的组合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方法,该生态处理方法是将垂直流人工湿地(1)、表面流人工湿地(6)及水生植物塘(10)进行整合,构建成组合人工湿地,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湿地中填料、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进行深度处理,使河道水体主要水质指标从一级A排放标准提升到地表水V类标准,并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

    一种湿地植物根际厌氧环境模拟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76491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465161.9

    申请日:2012-11-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成水平 吴娟 钟非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地植物根际厌氧环境模拟方法与装置,所述的根际厌氧环境的模拟方法是在底泥的底部平铺一层含蔗糖的琼脂凝胶,再在其上注满底泥,通过蔗糖的逐渐降解消耗底泥中的氧气形成一定的底泥厌氧环境。所述的模拟装置是由植物种植柱、根际层和厌氧底泥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由PVC法兰、螺孔和螺栓固定连接,根际层的厚度为1-2mm,使用时将根际层中填充薄层底泥。当厌氧底泥柱加注蔗糖琼脂凝胶和种植植物后在根际层形成易获得的根际底泥。本发明所述装置制作和方法应用简单,试验模拟效果好。

    一种组合人工湿地及其处理工艺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87373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370789.4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人工湿地及其处理工艺及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人工湿地,包括第一人工湿地、第二人工湿地和虹吸装置;所述虹吸装置包括大气连通管和虹吸排水管;所述大气连通管通过接头跟虹吸排水管连接。本发明采用虹吸装置将第一人工湿地和第二人工湿地串联,通过水体液面升高形成压差而发生间歇自动虹吸排水,通过大气连通管与虹吸排水管上连接的接头调节停止虹吸的水位,进而调节人工湿地内部的溶解氧,调控氮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906066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610435254.5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介质强化修复受污染水体的模块化人工浮岛及其应用,包括一个或多个依次连通的透明的浮岛框体,浮岛框体内部设有用于将浮岛框体分为上层框体和下层框体的支撑网格板;上层框体内从上到下依次填充有基体介质层及填料层,基体介质层设有通向填料层的种植孔,与填料层对应的上层框体侧壁上设有多个检查口,下层框体内的底部铺设有底质,下层框体侧壁上设有多个检查口,检查口设有可拆卸的网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采用轻质基体介质层、构筑易于安装更换及适宜微生物附着的填料层、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层等,缩短了制造时间、减少了占地,长久耐用及高效去污,模块化组合,兼具水质净化与景观功用,对受污染水体修复效果好。

    一种水静力条件下模拟土壤地下水含氧量梯度分布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680466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710065078.5

    申请日:2017-02-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静力条件下模拟土壤地下水含氧量梯度分布的装置,能为研究地下水体因分层导致含氧量不同条件下污染物迁移、反应、控制的相关试验及工程提供模拟环境。包括降雨装置、试验土柱和无氧水供给装置。所述降雨装置包括水箱、进水泵、流量阀、莲蓬头以及连接管道,可以调节流量阀控制降雨强度;所述试验土柱包括若干同规格可拆卸拼装的组件,每个组件由两个半圆柱管材拼装组成,内部采用磨砂处理,侧边开有一系列孔连接取样装置;所述无氧水供给装置包括改进的马氏瓶,带阀门连接管以及带透水石内芯的连接盘。应用本装置,可以考虑在非饱和‑饱和带中水‑气体分布不均匀状况,研究由此产生的好氧、厌氧、缺氧环境中污染物迁移反应情况,同时通过对不同数量模型的组装和拆卸,适应不同长度的模拟试验,提高模型利用率,降低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