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32585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58565.5
申请日:2019-03-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5J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的被动解耦机构,为克服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耦合的问题,被动解耦机构包括基座系统、解耦模块、1号手臂系统、2号手臂、1号驱动绳与2号驱动绳;1号手臂系统通过其中的1号主动轮的小轴段的下端安装在基座系统中的基座板右端的光通孔中为间隙配合;1号手臂系统的1号手臂板左端的3号齿轮和基座系统中的5号齿轮啮合连接;2号手臂左端采过盈配合的方式套装在1号手臂系统中的9号销钉的上端;解耦模块安装在基座板上的矩形凹槽内,解耦模块中的齿条与基座系统中的2号齿轮啮合连接;1号驱动绳套装在1号驱动轮与1号主动轮的环形凹槽内;2号驱动绳和基座系统、解耦模块与1号手臂系统接触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8942900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1186672.0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9/0009 , B25J9/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的被动解耦机构,克服了存在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耦合的问题,其包括基座系统、解耦模块、1号解耦绳、1号手臂系统、2号手臂、2号解耦绳、2号驱动绳与1号驱动绳;基座系统包括2号驱动轮、1号驱动轮、基座板;1号手臂系统包括1号主动轮、2号主动轮、圆轴与1号手臂板;解耦模块通过其导轨安装在基座板的矩形凹槽内,1号手臂系统通过1号主动轮的小轴段下端安装在基座板上的右光通孔中,2号手臂采用键与圆轴安装在1号手臂板的右端;1号驱动绳套装在基座板上的1号驱动轮与1号主动轮上方的凹槽内,1号解耦绳、2号解耦绳与2号驱动绳分别将基座系统、解耦模块与1号手臂系统串联起来。
-
公开(公告)号:CN108942900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1811186672.0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的被动解耦机构,克服了存在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耦合的问题,其包括基座系统、解耦模块、1号解耦绳、1号手臂系统、2号手臂、2号解耦绳、2号驱动绳与1号驱动绳;基座系统包括2号驱动轮、1号驱动轮、基座板;1号手臂系统包括1号主动轮、2号主动轮、圆轴与1号手臂板;解耦模块通过其导轨安装在基座板的矩形凹槽内,1号手臂系统通过1号主动轮的小轴段下端安装在基座板上的右光通孔中,2号手臂采用键与圆轴安装在1号手臂板的右端;1号驱动绳套装在基座板上的1号驱动轮与1号主动轮上方的凹槽内,1号解耦绳、2号解耦绳与2号驱动绳分别将基座系统、解耦模块与1号手臂系统串联起来。
-
公开(公告)号:CN10973258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1910158565.5
申请日:2019-03-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5J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的被动解耦机构,为克服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耦合的问题,被动解耦机构包括基座系统、解耦模块、1号手臂系统、2号手臂、1号驱动绳与2号驱动绳;1号手臂系统通过其中的1号主动轮的小轴段的下端安装在基座系统中的基座板右端的光通孔中为间隙配合;1号手臂系统的1号手臂板左端的3号齿轮和基座系统中的5号齿轮啮合连接;2号手臂左端采过盈配合的方式套装在1号手臂系统中的9号销钉的上端;解耦模块安装在基座板上的矩形凹槽内,解耦模块中的齿条与基座系统中的2号齿轮啮合连接;1号驱动绳套装在1号驱动轮与1号主动轮的环形凹槽内;2号驱动绳和基座系统、解耦模块与1号手臂系统接触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16390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1811181752.7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载荷运动关节轴承疲劳极限试验机,克服目前试验条件与真实工作环境相差甚远、测试结果不反映真实性能的问题,其包括实验平台、动力系统、加载系统、夹具系统与测量系统;夹具系统以3号支撑板安装在试验平台左侧,1号动力系统以1号动力基板安装在夹具系统右侧,1号动力系统中动态扭矩传感器的一轴端与夹具系统中摆动轴连接;2号动力系统以2号动力基板安装在夹具系统后侧,2号动力系统的2号动态扭矩传感器的一轴端与夹具系统中旋转主轴连接;径向加载系统以1号支撑板安装在夹具系统左侧,径向加载系统中球面压头与夹具系统接触;轴向加载系统以2号支撑板安装在夹具系统前方,轴向加载系统中加载梁与夹具系统两侧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0595684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97770.0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L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线电机加载的扭矩标定装置,为克服制造与建筑成本增加、对地基要求高的问题,其包括实验平台、固定支撑系统、辅助支撑系统、加载系统和工件快速装夹系统;加载系统包括1号加载系统、2号加载系统与横梁,1号加载系统、2号加载系统竖直地安装在实验平台后壁两端,1号加载系统、2号加载系统顶端和横梁连接;固定支撑系统沿横向安装在实验平台上,其1号联轴器与横梁连接;工件快速装夹系统的回转工作台装置通过转轴安装在实验平台上,工件快速装夹系统的1号夹紧装置、2号夹紧装置分别安装在实验平台与其中的回转台上;辅助支撑系统通过其底板安装在实验平台的1号隔板上,其中的传感器底座从实验平台的一号矩形孔中伸出。
-
公开(公告)号:CN109163904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181752.7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载荷运动关节轴承疲劳极限试验机,克服目前试验条件与真实工作环境相差甚远、测试结果不反映真实性能的问题,其包括实验平台、动力系统、加载系统、夹具系统与测量系统;夹具系统以3号支撑板安装在试验平台左侧,1号动力系统以1号动力基板安装在夹具系统右侧,1号动力系统中动态扭矩传感器的一轴端与夹具系统中摆动轴连接;2号动力系统以2号动力基板安装在夹具系统后侧,2号动力系统的2号动态扭矩传感器的一轴端与夹具系统中旋转主轴连接;径向加载系统以1号支撑板安装在夹具系统左侧,径向加载系统中球面压头与夹具系统接触;轴向加载系统以2号支撑板安装在夹具系统前方,轴向加载系统中加载梁与夹具系统两侧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210689930U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921769656.4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L2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直线电机加载的扭矩标定装置,为克服制造与建筑成本增加、对地基要求高的问题,其包括实验平台、固定支撑系统、辅助支撑系统、加载系统和工件快速装夹系统;加载系统包括1号加载系统、2号加载系统与横梁,1号加载系统、2号加载系统竖直地安装在实验平台后壁两端,1号加载系统、2号加载系统顶端和横梁连接;固定支撑系统沿横向安装在实验平台上,其1号联轴器与横梁连接;工件快速装夹系统的回转工作台装置通过转轴安装在实验平台上,工件快速装夹系统的1号夹紧装置、2号夹紧装置分别安装在实验平台与其中的回转台上;辅助支撑系统通过其底板安装在实验平台的1号隔板上,其中的传感器底座从实验平台的一号矩形孔中伸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854628U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821652566.2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的被动解耦机构,克服了存在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耦合的问题,其包括基座系统、解耦模块、1号解耦绳、1号手臂系统、2号手臂、2号解耦绳、2号驱动绳与1号驱动绳;基座系统包括2号驱动轮、1号驱动轮、基座板;1号手臂系统包括1号主动轮、2号主动轮、圆轴与1号手臂板;解耦模块通过其导轨安装在基座板的矩形凹槽内,1号手臂系统通过1号主动轮的小轴段下端安装在基座板上的右光通孔中,2号手臂采用键与圆轴安装在1号手臂板的右端;1号驱动绳套装在基座板上的1号驱动轮与1号主动轮上方的凹槽内,1号解耦绳、2号解耦绳与2号驱动绳分别将基座系统、解耦模块与1号手臂系统串联起来。(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921434U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821645841.8
申请日:2018-10-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载荷运动关节轴承疲劳极限试验机,克服目前试验条件与真实工作环境相差甚远、测试结果不反映真实性能的问题,其包括实验平台、动力系统、加载系统、夹具系统与测量系统;夹具系统以3号支撑板安装在试验平台左侧,1号动力系统以1号动力基板安装在夹具系统右侧,1号动力系统中动态扭矩传感器的一轴端与夹具系统中摆动轴连接;2号动力系统以2号动力基板安装在夹具系统后侧,2号动力系统的2号动态扭矩传感器的一轴端与夹具系统中旋转主轴连接;径向加载系统以1号支撑板安装在夹具系统左侧,径向加载系统中球面压头与夹具系统接触;轴向加载系统以2号支撑板安装在夹具系统前方,轴向加载系统中加载梁与夹具系统两侧连接。(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