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0151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14615.6
申请日:2023-02-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吉林大学
IPC: B64G1/62 , B62D57/032 , F16F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缓冲吸能腿及着陆器,吸能腿包括主腿、副腿和设在主腿和副腿之间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自副腿的上端面向上不限次序依次顺序设置的第一缓冲结构、第二缓冲结构和第三缓冲结构,第一缓冲结构为仿生薄壁结构,第二缓冲结构为自圆柱形泡沫芯体结构的外侧周面向内设置切槽形成的仿生泡沫芯体结构,切槽从下向上深度逐渐增大,第三缓冲结构为仿生蜂窝结构,仿生蜂窝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蜂窝组件,每个蜂窝组件包括多个顺序设置的蜂窝单元,每个蜂窝单元均包括圆形晶胞和对称设置在圆形晶胞的相对两侧的正五边形晶胞,正五边形晶胞的一个顶点与圆形晶胞直接或间接连接。本发明的仿生缓冲吸能腿缓冲吸能效果好,且质量轻。
-
公开(公告)号:CN100569061C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申请号:CN200710055212.X
申请日:2007-01-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减阻起垄器铲面及其设计方法。目的在于解决降低能耗,减少起垄器铲面与土壤间的阻力,并使触土部件能够具有降阻的效果。具体技术方案是:该铲面为以y=-0.0148x2+0.86563x-1.51为脊线,y=-0.0054z2+30.49为素线,素线沿脊线所形成的曲面。本发明通过对野猪拱土觅食行为特性中的主要触土部位,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对野猪的面部曲面进行三维扫描,获取三维点群数据。对获取到的点群数据进行三维几何模型重建。提取特征参数,并对其进行各种参数与性能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201371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674681.5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仿生抗爆吸能板,包括沿所述吸能板的厚度方向顺序间隔设置的多层基板、设置在每相邻两层基板之间的多个吸能晶胞以及填充在吸能晶胞和相邻两层基板之间所形成的空腔内的填充物,每个吸能晶胞均包括第一轮廓线和第二轮廓线,每个吸能晶胞均具有中心平面,第一轮廓线相对中心平面对称设置,第二轮廓线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中心平面的相对两侧,吸能晶胞还包括分别连接在两侧的第二轮廓线和第一轮廓线的端部之间的过渡曲线,第一轮廓线满足曲线方程y=-0.021x2+0.113x+25.31,第二轮廓线满足曲线方程y=-2.315x2+3.722x+6.398。该耦合仿生抗爆吸能板结构简单,该吸能晶胞截面轮廓类似松塔的外形结构,具有良好的缓冲吸能作用,从而可确保被保护的车辆、车内设备以及乘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2826060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210352879.7
申请日:2012-09-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R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竹结构的仿生吸能管,是由筒状外管、数个约束圈、数个约束壁和数个约束梁构成,数个约束圈等间距设置在筒状外管,约束壁呈筒状,数个约束壁套在筒状外管内,筒状外管与约束壁之间以及相邻约束壁之间设置有数个约束梁,每个约束梁各以二个支撑板与相邻的二个约束壁连接,约束梁呈圆管状;所述约束梁的分布密度是:ρ=n/2πR,其中,ρ表示约束梁的密度,n表示每层约束梁的个数,R表示约束梁中心所在的圆的半径;本发明提高了吸能管轴向吸收能量的能力,即提高了吸能管的比吸能,在横向上还提高了吸能管的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0998275A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710055212.X
申请日:2007-01-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减阻起垄器铲面及其设计方法。目的在于解决降低能耗,减少起垄器铲面与土壤间的阻力,并使触土部件能够具有降阻的效果。具体技术方案是:该铲面为以y=-0.0148x2+0.86563x-1.51为脊线,y=-0.0054z2+30.49为素线,素线沿脊线所形成的曲面。本发明通过对野猪拱土觅食行为特性中的主要触土部位,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对野猪的面部曲面进行三维扫描,获取三维点群数据。对获取到的点群数据进行三维几何模型重建。提取特征参数,并对其进行各种参数与性能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201371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0674681.5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仿生抗爆吸能板,包括沿所述吸能板的厚度方向顺序间隔设置的多层基板、设置在每相邻两层基板之间的多个吸能晶胞以及填充在吸能晶胞和相邻两层基板之间所形成的空腔内的填充物,每个吸能晶胞均包括第一轮廓线和第二轮廓线,每个吸能晶胞均具有中心平面,第一轮廓线相对中心平面对称设置,第二轮廓线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中心平面的相对两侧,吸能晶胞还包括分别连接在两侧的第二轮廓线和第一轮廓线的端部之间的过渡曲线,第一轮廓线满足曲线方程y=‑0.021x2+0.113x+25.31,第二轮廓线满足曲线方程y=‑2.315x2+3.722x+6.398。该耦合仿生抗爆吸能板结构简单,该吸能晶胞截面轮廓类似松塔的外形结构,具有良好的缓冲吸能作用,从而可确保被保护的车辆、车内设备以及乘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2826060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352879.7
申请日:2012-09-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R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竹结构的仿生吸能管,是由筒状外管、数个约束圈、数个约束壁和数个约束梁构成,数个约束圈等间距设置在筒状外管,约束壁呈筒状,数个约束壁套在筒状外管内,筒状外管与约束壁之间以及相邻约束壁之间设置有数个约束梁,每个约束梁各以二个支撑板与相邻的二个约束壁连接,约束梁呈圆管状;所述约束梁的分布密度是:ρ=n/2πR,其中,ρ表示约束梁的密度,n表示每层约束梁的个数,R表示约束梁中心所在的圆的半径;本发明提高了吸能管轴向吸收能量的能力,即提高了吸能管的比吸能,在横向上还提高了吸能管的承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02764894U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220483671.4
申请日:2012-09-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R1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仿竹结构的仿生吸能管,是由筒状外管、数个约束圈、数个约束壁和数个约束梁构成,数个约束圈等间距设置在筒状外管,约束壁呈筒状,数个约束壁套在筒状外管内,筒状外管与约束壁之间以及相邻约束壁之间设置有数个约束梁,每个约束梁各以二个支撑板与相邻的二个约束壁连接,约束梁呈圆管状;所述约束梁的分布密度是:ρ=n/2πR,其中,ρ表示约束梁的密度,n表示每层约束梁的个数,R表示约束梁中心所在的圆的半径;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吸能管轴向吸收能量的能力,即提高了吸能管的比吸能,在横向上还提高了吸能管的承载能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