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7082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083271.6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拟南芥AtUBP6基因在提高植物抗性方面的应用属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拟南芥AtUBP6基因的应用,该基因可提高拟南芥对菌核病抗性。相比于野生型拟南芥,AtUBP6基因的T‑DNA插入缺失突变株,对菌核病表现出更弱的抗病性,且突变体体内主要防御基因的表达量在病原物侵染前后差异更加显著。拟南芥的AtUBP6与菌核病发病关系密切,可将该基因及其在其他十字花科植物中的同源基因,应用于十字花科植物育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947052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089887.X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玉米小斑病菌ChGCN4基因及其应用,所述ChGCN4基因的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提供的ChGCN4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并将ChGCN4基因应用于玉米小斑病防控领域中;通过控制玉米小斑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形成,以及对致病力的蛋白质ChGcn4进行缺失、突变或修饰,而使其分生孢子和子囊壳形成受限,致病力下降,可作为靶标在设计和筛选防治玉米小斑病药剂中应用。
-
-
公开(公告)号:CN110257402B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1910619172.X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玉米小斑病菌ChCDC10基因及其应用属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来自玉米小斑病菌的控制分生孢子形成和子囊孢子形成以及致病力的ChCDC10基因,其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提供的ChCDC10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ChCDC10基因可在植物抗玉米小斑病基因工程领域中应用;通过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控制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形成以及致病力的蛋白质ChCDC10进行缺失、突变或修饰,而使其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形成受限、致病力下降,可作为靶标在设计和筛选抗玉米小斑病药剂中应用,尤其是在植物中不存在该类蛋白质,对植物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0846328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910962268.6
申请日:2019-10-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燕麦叶枯病菌CvCAO1基因及其应用属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来自燕麦叶枯病菌的控制毒素形成的CvCAO1基因,其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提供的CvCAO1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CvCAO1基因可在植物抗燕麦叶枯病基因工程领域中应用;通过对燕麦叶枯病菌的控制毒素形成的蛋白质CvCAO1进行缺失、突变或修饰,而使其毒素形成受限,可作为靶标在设计和筛选抗燕麦叶枯病药剂中应用。
-
-
公开(公告)号:CN112626261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110065752.6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雄穗分枝数性状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包括序列1和序列2,与玉米雄穗分枝数性状极显著相关的SNP分子标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取玉米基因组DNA;简化基因组测序;使用软件GAPIT(3.1.0)中的CMLM模型对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检出显著位点不同基因型组间比较。本发明属于作物分子标记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三个与玉米雄穗分枝数性状极显著相关的SNP分子标记,以此作为玉米育种过程中雄穗分枝数性状的辅助选择标记,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加快育种进程的玉米雄穗分枝数性状相关的SNP分子标记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592107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950510.8
申请日:2019-10-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12N15/31 , C07K14/37 , C12Q1/6895 , G01N33/68 , C12R1/645
Abstract: 一种燕麦叶枯病菌CvDUF1基因及其应用属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来自燕麦叶枯病菌的控制毒素形成的CvDUF1基因,其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CvDUF1基因可在植物抗燕麦叶枯病基因工程领域中应用;通过对燕麦叶枯病菌的控制毒素形成的蛋白质CvDUF1进行缺失、突变或修饰,而使其毒素形成受限,可作为靶标在设计和筛选抗燕麦叶枯病药剂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257402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619172.X
申请日:2019-07-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玉米小斑病菌ChCDC10基因及其应用属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来自玉米小斑病菌的控制分生孢子形成和子囊孢子形成以及致病力的ChCDC10基因,其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提供的ChCDC10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ChCDC10基因可在植物抗玉米小斑病基因工程领域中应用;通过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控制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形成以及致病力的蛋白质ChCDC10进行缺失、突变或修饰,而使其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形成受限、致病力下降,可作为靶标在设计和筛选抗玉米小斑病药剂中应用,尤其是在植物中不存在该类蛋白质,对植物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6332921B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610702730.5
申请日:2016-08-2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352 , Y02A50/3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源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植物原料组分:见血封喉乳汁15~25份、竹醋液10~30份、除虫菊乙醇提取物5~15份、乌桕叶乙醇提取物15~25份。本发明的植物源杀虫剂,以植物作为原材料,原材料中包括大部分现有植物杀虫剂原材料,不但对农作物无药害,无残留,不污染环境,持效期长,并且通过个原料的合理配比之后,最终实现数据表明,本发明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并且各组分之间相辅相成、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得组合后获得的天然植物提取物比单独任一一种组合具有更好的杀虫防治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