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74035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618220.6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9C64/118 , B29C64/20 , B29C64/386 , B29C64/314 , B29C64/379 , B33Y10/00 , B33Y30/00 , B33Y40/10 , B33Y40/20 , B33Y50/00 , B33Y7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仿生多级螺旋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与装置,该装置包括数字化连续纤维编织系统、成型制造系统及控制系统,根据预定义的几何模型和内部多级螺旋缠绕纤维分布模式,建立相关三维模型,并进行离散化处理;利用纤维编织系统引导连续纤维增强的复合丝材编织成多级仿生螺旋缠绕结构,进一步用于3D打印成型系统;最后通过后处理固化成型,实现了强韧化仿生复合材料样件的制备,本发明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和风力发电等领域高端装备的关键部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925199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10189018.0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04B43/04 , F04B45/047 , F04B5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叠层式压电隔膜泵,包括泵体、阀片、中间件、腔体件、压电振子和上盖,其中上盖与泵体连接,阀片、中间件、腔体件和压电振子由下到上依次布置于泵体的圆柱形凹槽中,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的阀片和腔体件被压缩形成密封,构成连接有入口阀和出口阀的泵腔,所述泵腔通过入口阀与入口管连接,通过出口阀与出口管连接,工作时所述压电振子在交变电压作用下产生往复振动,泵腔体积随之增大或减小,与入口阀和出口阀结合后,流体从入口管流入,从出口管流出,该压电隔膜泵具有构成简单,零件加工精度要求低,便于大规模生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334907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87040.4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臂式压电隔膜泵是由激振单元、泵腔腔体和流道结构组成,所述的激振单元是由泵体、可调压紧机构、压电振子、传振活塞和PET隔膜构成,压电振子是由铜基板和压电陶瓷片构成;本发明采用矩形压电振子悬臂支撑方式,相较于传统圆形振子的周边固定或波结支撑有着挠度大,末端输出振幅大,简谐频率较低的优势。同时,实现矩形压电振子悬臂长度可调,使振动系统具有不同的振动特性,满足了不同输出性能的要求;采用的PET隔膜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尺寸稳定性和电绝缘性,以及无毒、防渗透、质量轻等优点,作为输送化学及医疗液体的泵腔振膜,具有安全可靠、无污染等优势;本发明的压电振子不直接与输送流体接触使得压电泵可以在较大的工作电压下工作,具有良好的输出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181805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474835.3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9C64/106 , B29C64/379 , B33Y10/00 , B33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力与润湿性可控的仿生智能表面3D打印方法,其方法如下:选用三种组分材料,疏水组分材料遇低pH( 7)溶液时组分材料发生质子化而膨胀,组分材料收缩回原形,亲水的组分材料凸显在智能表面上,整个表面呈亲水特性,组分材料为基体材料;然后结合材料属性及仿生减阻表面设计,利用多材料3D打印或梯度3D打印成型复杂材料分布的仿生智能表面,打印过程中使用斜式挤出头使得材料内部纤维随打印路径定向排列;最后,在一定条件下的交变磁场中进行后处理固化,使内部的定向磁性纤维在磁力的作用下,浮于材料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167403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010618220.6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9C64/118 , B29C64/20 , B29C64/386 , B29C64/314 , B29C64/379 , B33Y10/00 , B33Y30/00 , B33Y40/10 , B33Y40/20 , B33Y50/00 , B33Y7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仿生多级螺旋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3D打印方法与装置,该装置包括数字化连续纤维编织系统、成型制造系统及控制系统,根据预定义的几何模型和内部多级螺旋缠绕纤维分布模式,建立相关三维模型,并进行离散化处理;利用纤维编织系统引导连续纤维增强的复合丝材编织成多级仿生螺旋缠绕结构,进一步用于3D打印成型系统;最后通过后处理固化成型,实现了强韧化仿生复合材料样件的制备,本发明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和风力发电等领域高端装备的关键部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06039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289799.X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高温拉伸夹持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试验机与精密仪器技术领域。包含上夹具、下夹具和夹持组件组成,其中上夹具和下夹具分别通过万向节Ⅰ、万向节Ⅱ与高温拉伸测试装置(外部设备)连接,夹持组件分别通过上球铰Ⅰ、下球铰Ⅰ与上开槽夹头、下开槽夹头连接。夹持组件包括棒状试样夹持组件和板状试样夹持组件,能够实现各种不同材料、尺寸的板状及棒状试样夹持。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试样装夹方便、对中性良好,本装置能够保障多根试样并行测试,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为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国防军工等领域关键结构材料高温力学性能测试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3925199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89018.0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04B43/04 , F04B45/047 , F04B53/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叠层式压电隔膜泵,包括泵体、阀片、中间件、腔体件、压电振子和上盖,其中上盖与泵体连接,阀片、中间件、腔体件和压电振子由下到上依次布置于泵体的圆柱形凹槽中,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的阀片和腔体件被压缩形成密封,构成连接有入口阀和出口阀的泵腔,所述泵腔通过入口阀与入口管连接,通过出口阀与出口管连接,工作时所述压电振子在交变电压作用下产生往复振动,泵腔体积随之增大或减小,与入口阀和出口阀结合后,流体从入口管流入,从出口管流出,该压电隔膜泵具有构成简单,零件加工精度要求低,便于大规模生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95875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010925004.6
申请日:2020-09-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8B1/00 , B28B17/00 , B33Y10/00 , B33Y30/00 , B33Y50/02 , B33Y40/10 , B33Y70/10 , C04B35/80 , C04B35/584 , C04B35/565 , C04B3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轴螺旋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3D打印系统及加工方法,用于解决工程支撑部件的抗压稳定性及抗弯折的问题。具体该系统部分包括:三维成型制造模块用以按照两个不同的预设旋转方向输出基质材料和交联材料,以使所述基质材料和所述交联材料构造出具有同轴的、且一体成型的第一打印体和第二打印体;以及计算机控制模块和可控气压输出系统。方法部分包括:材料制备,在编程材料进给模块配置基质材料和交联材料,同轴螺旋结构增材制造以及后处理步骤。可实现复合材料内增强相不连续纤维的同轴螺旋排列,进而协同增强材料的抗压和抗弯特性,提升工程应用的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106039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1911289799.X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高温拉伸夹持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试验机与精密仪器技术领域。包含上夹具、下夹具和夹持组件组成,其中上夹具和下夹具分别通过万向节Ⅰ、万向节Ⅱ与高温拉伸测试装置(外部设备)连接,夹持组件分别通过上球铰Ⅰ、下球铰Ⅰ与上开槽夹头、下开槽夹头连接。夹持组件包括棒状试样夹持组件和板状试样夹持组件,能够实现各种不同材料、尺寸的板状及棒状试样夹持。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试样装夹方便、对中性良好,本装置能够保障多根试样并行测试,大大提高了试验效率,为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国防军工等领域关键结构材料高温力学性能测试提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181805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10474835.3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9C64/106 , B29C64/379 , B33Y10/00 , B33Y4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力与润湿性可控的仿生智能表面3D打印方法,其方法如下:选用三种组分材料,疏水组分材料遇低pH( 7)溶液时组分材料发生质子化而膨胀,组分材料收缩回原形,亲水的组分材料凸显在智能表面上,整个表面呈亲水特性,组分材料为基体材料;然后结合材料属性及仿生减阻表面设计,利用多材料3D打印或梯度3D打印成型复杂材料分布的仿生智能表面,打印过程中使用斜式挤出头使得材料内部纤维随打印路径定向排列;最后,在一定条件下的交变磁场中进行后处理固化,使内部的定向磁性纤维在磁力的作用下,浮于材料表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