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动车侧窗粘接强度的快速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6078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363318.5

    申请日:2016-05-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82 G06F17/5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动车侧窗粘接强度的快速分析方法,车体和粘接剂、玻璃、窗框在有限元建模的时候采用整体建模与局部建模相结合的方法,车体采用大尺寸单元建模,粘接剂、玻璃、窗框采用小尺寸单元建模,首先对车体进行强度分析获得车体变形的位移,然后采用三角形面积插值法实现车体变形位移到粘接剂位移的传递,最后将插值获得的位移加载到粘接剂、玻璃、窗框的有限元模型上,考虑侧窗的实际工况并提交计算,从而快速对粘接剂的粘接强度进行分析,为后期粘接结构的强度校核和轻量化设计奠定基础。本文提出一种高速动车侧窗粘接强度的快速计算方法,能够减少重复建模,降低工作量;减少有限元模型单元数量,提高计算效率。

    一种考虑剪切载荷影响的粘接剂剥离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06465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128383.X

    申请日:2016-03-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剪切载荷影响的粘接剂剥离试验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粘接基材,其上表面用于覆盖粘接剂;加载带,其前端连接剥离载荷加载机构,末端连接剪切载荷加载机构,所述剥离载荷加载机构沿着所述加载带法向对加载带施加剥离载荷,所述剪切载荷加载机构沿着所述加载带纵向拉伸加载带,从而对加载带施加剪切载荷;以及所述粘接剂粘贴在粘结基材和加载带之间;刻度尺,其用于测量加载带与粘接剂剥离长度,所述刻度尺与所述加载带平行设置。本发明的剥离试验装置和方法,通过公式计算剪切强度,实现剪应载荷对粘接剂失效形式研究及对粘接剂黏附性影响的量化评估。

    一种车身结构各局部模态贡献度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12748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195527.3

    申请日:2016-03-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95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身结构设计领域,发明一种车身结构各局部模态贡献度的评价方法。首先建立车身结构的整体仿真模型,并根据车身结构性能设计的需要,将车身结构整体分解成若干个局部模块。通过给各局部模块的刚度一个适当的改变量,考察对整车各阶模态的频率变化,从而获得各局部模块对整车各阶模态的贡献情况,并建立对应的局部模态贡献度矩阵,今儿比较直观地评价各局部模块对整车各阶模态贡献程度。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车身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可以使设计人员有针对性地对各局部模块的结构布置进行优化调整,在保证车身整体的各阶模态均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有效地优化材料的分布、降低结构的重量。

    一种半挂式全承载公路客车车身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3241299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177331.8

    申请日:2013-05-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一种新型的应用于半挂式大型公路客车的全承载式车身结构。一种半挂式全承载客车车身结构,车身左侧围的承载段(1)及右侧围的承载段(2)均保持贯通的带斜撑的框架结构;车身与牵引架连接处采用双断面支撑结构;车身后悬前部采用双断面支撑结构,后部为单断面支撑;车身前围开设前乘客门(3),前门踏步分为车内踏步(4)与车外踏步(5)两部分;车身右侧后段开设后乘客门(6),后门踏步分为龙骨内踏步(7)与龙骨外踏步(8)两部分,其中龙骨外踏步(8)与卫生间(9)分别布置在底架中央龙骨后悬段的左右两侧。该车身结构整体受力,整体刚度、强度性能得到了提高;车身轻量化效果明显;车内空间的利用率更高,载客容量、行李舱容量等相比传统客车明显增加。

    一种车身结构各局部模态贡献度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12748B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610195527.3

    申请日:2016-03-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身结构设计领域,发明一种车身结构各局部模态贡献度的评价方法。首先建立车身结构的整体仿真模型,并根据车身结构性能设计的需要,将车身结构整体分解成若干个局部模块。通过给各局部模块的刚度一个适当的改变量,考察对整车各阶模态的频率变化,从而获得各局部模块对整车各阶模态的贡献情况,并建立对应的局部模态贡献度矩阵,今儿比较直观地评价各局部模块对整车各阶模态贡献程度。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车身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可以使设计人员有针对性地对各局部模块的结构布置进行优化调整,在保证车身整体的各阶模态均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有效地优化材料的分布、降低结构的重量。

    一种复合材料车身预埋件强度试验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05004609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510523716.4

    申请日:2015-08-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车身预埋件强度试验夹具,其特征在于:由顶部的传力杆(1)、销轴(2)、上压盘(3)、下压盘(4)、垫块(5)、支撑平台(6)、U型底座(7)、导轨(10)以及螺栓若干组成。所述的传力杆件(1)顶端固定在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上钳口,传力杆件(1)底端与预埋件(8)通过销轴(2)连接;复合材料板(9)夹在上压盘(3)和下压盘(4)之间,上压盘(3)、下压盘(4)和复合材料板(9)作为整体平放在支撑平台(6)上,并与支撑平台(6)固定在一起,支撑平台(6)的两侧与U型底座(7)固定;U型底座(7)的底端为倒T型,能够在导轨(10)中滑动,U型底座(7)与导轨(10)固定在一起,导轨(10)的底端固定在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下钳口。

    一种复合材料车身预埋件强度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8059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510579493.3

    申请日:2015-09-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车身预埋件强度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对复合材料材料板中的预埋件进行强度试验,通过不同纤维铺层角度α、不同受力角度β、不同预埋件高度h进行调整,获得不同参数下的剪、拉、压强度以及组合连接强度,对有限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插值,即可获得在任意角度α、角度β、高度h的连接强度。该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铺层特性、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角度α、角度β、高度h进行试验,调整测试次数,该实验方法对复合材料车身预埋件的设计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种长途卧铺客车结构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118480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395002.5

    申请日:2014-08-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新型长途卧铺客车结构,包括前围1,后围2,左侧围3,右侧围4,顶盖5和底架6,在客车的纵向对称面上增加了桁架结构的中间隔墙(7),中间隔墙(7)上部与顶盖中部相连,下部与底架中部相连;在铺位布置上采用三层两排的布置方式,左右侧铺位以中间隔墙(7)相隔并紧贴中间隔墙(7)布置,铺位的内侧纵向铺架与中间隔墙(7)的横梁紧密贴合,铺位的外侧也配有到上层铺位的支撑立柱,中间隔墙(7)上层铺位连接处配以左右连接横梁与侧围相连,同时在该横梁的上部配以斜撑连到侧围顶部上,本发明采用三层两排的布置方式,避免了铺位间的干扰,提高了铺位的舒适性。左右两侧留有较大的通道空间,当汽车受到碰撞变形的时候,有效保护了乘客的安全。

    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773219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209393.1

    申请日:2015-04-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新型动车式纯电动BRT公路列车结构,由导向车头(1)和一组或多组动力车厢对组(2)构成,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均由两段单体车厢构成;导向车头(1)为双桥结构,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有两个车桥,分别布置在两段单体车厢的正中位置,导向车头前桥(4)为转向桥,导向车头后桥(5)为驱动桥,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的两个车桥中,至少有一个为驱动桥;导向车头(1)与动力车厢对组(2)之间、两组相邻动力车厢对组(2)之间通过单个普通牵引铰盘(9)连接,每组动力车厢对组(2)中间通过上铰盘(10)、下铰盘(11)连接;动力车厢对组结构成中心对称可双向行驶。该结构长度可根据不同运输量的需求进行调整,转弯通道圆宽度大幅减小,且转弯时车轮行驶轨迹一致。

    一种新型长途卧铺客车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118480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95002.5

    申请日:2014-08-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新型长途卧铺客车结构,包括前围1,后围2,左侧围3,右侧围4,顶盖5和底架6,在客车的纵向对称面上增加了桁架结构的中间隔墙(7),中间隔墙(7)上部与顶盖中部相连,下部与底架中部相连;在铺位布置上采用三层两排的布置方式,左右侧铺位以中间隔墙(7)相隔并紧贴中间隔墙(7)布置,铺位的内侧纵向铺架与中间隔墙(7)的横梁紧密贴合,铺位的外侧也配有到上层铺位的支撑立柱,中间隔墙(7)上层铺位连接处配以左右连接横梁与侧围相连,同时在该横梁的上部配以斜撑连到侧围顶部上,本发明采用三层两排的布置方式,避免了铺位间的干扰,提高了铺位的舒适性。左右两侧留有较大的通道空间,当汽车受到碰撞变形的时候,有效保护了乘客的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