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控和抛光技术的量子点色转换层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67726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86628.9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流控和抛光技术的量子点色转换层制备方法,其于透明衬底表面形成具有凹槽阵列的遮蔽层,通过微流控技术构建不同的微通道,将不同颜色的可固化量子点溶液通入不同微通道中,使量子点溶液充满微通道和对应的凹槽,量子点溶液固化形成量子点层,再通过抛光技术去除凹槽之外的量子点层,得到位于凹槽阵列内的量子点阵列。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在Micro‑LED全彩化显示器件的应用。本发明可以一次性制备足够厚度的多色量子点色转换层,且量子点的厚度可以通过抛光除去的量子点膜厚度来进行精确调控,无需多次沉积量子点,极大地简化了工艺流程。

    一种交变电场制备图案化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49735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19425.5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变电场下制备图案化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方法。首先在基底表面覆盖图案化掩盖层,针对基底裸露区域上的含铜表面,采至用电化学方法,以含铜基底为工作电极,惰性电极为对电极,水基电解质溶液为导电液,通过滴加液态金属到裸露表面后施加交变电场,多次循环液态金属完全填充覆盖基底裸露的图案化区域,形成图案化液态金属层。本发明利用交变电场控制液态金属氧化‑还原的交替变化实现液态金属在基底材料上快速、充分、均匀的铺展和覆盖,形成的液态金属图案有强附着力,液态金属图案化方法可控性和重复性强。

    一种面向类脑计算的仿生动态纳流离子器件及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475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311200765.5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类脑计算的仿生动态纳流离子器件及调控方法,所述的仿生动态纳流离子器件包括纳米尺度的纳流通道和柔性支撑层;所述的纳流通道可以动态弯曲并通道内表面具有分布动态可调的电荷。所述的仿生动态纳流离子器件可以通过施加应力、脉冲电压强度、脉冲电压数量、正负脉冲电压对仿生纳流离子器件电流、电容及电导调控,实现对信息的调控、记忆及存储。所述的仿生纳流离子器件在电压脉冲作用下具有正电压电导的读写与负电压电导擦除能力。本发明所述的仿生纳流离子器件在类脑计算过程中具有高度可塑性、高度并行处理、自适应学习、超低能耗等优点。

    一种集多通道孔径检测及纳米孔制备于一体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6451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1135546.9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多通道孔径检测及纳米孔制备于一体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的装置,含有夹持器、直线轴承、导电探头、载盘、滚珠轴承、电机、支撑架、主机外壳、人机交互界面和电路。其中,夹持器、直线轴承、载盘、滚珠轴承和电机构成打磨部分;导电探头、人机交互界面和电路构成检测控制部分;将夹持器、直线轴承、导电探头、载盘、滚珠轴承、电机、人机交互界面和电路同时置入主机外壳构成集纳米孔制备及纳米孔孔径检测于一体的装置。本发明实现了多通道孔径实时检测及纳米孔的可控制备,对于在纳米尺度下通道中的科学问题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血液中病毒的清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7780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626091.4

    申请日:2022-06-02

    Abstract: 一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血液中病毒的清除方法,涉及血液领域。应用SARS‑CoV‑2病毒包膜E蛋白之脂膜外端作为靶点,采用偶联于凝胶微球表面的小鼠血清来源抗E多肽抗体作为捕获网(trap),将新冠活病毒或新冠疫苗中的灭活病毒捕获、粘附于凝胶微球固相介质上,将病毒从液相成分中分离出来,从而降低病毒载量。为临床上针对新冠病毒E蛋白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以降低血液中病毒载量、减轻病毒血症奠定基础。这为应用抗病毒抗体或适配体捕获并移除病毒、达到迅速降低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减轻病毒血症危害的目的提供理论基础。

    一种界面化学反应的原位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01546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61190.0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界面化学反应的原位监测系统,其包括反应腔室和监测通道,反应腔室和监测通道密封连接并被孔道材料隔开;反应腔室用于容纳发生界面反应的液体反应系统,且液体填充孔道材料的孔道形成监测信号单元;监测通道设有流体供给系统和数据监测系统,流体供给系统用于向监测通道提供流体并使流体跨孔道传输,数据监测系统通过监测监测通道内的流体的流量或压力信息来反馈监测信号单元内的流体跨孔道传输行为。基于上述系统的界面化学反应的监测方法将成为原位示踪反应动力学过程的新技术。

    一种纳流离子隧道二极管及其测试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4704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311200763.6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流离子隧道二极管及其测试装置和方法,所述的纳流离子隧道二极管在线性增长的电压下得到负线性增加的离子电流。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异质结构化处理的纳米管垂直阵列;(2)用柔性高分子聚合物填充纳米管垂直阵列的间隙;(3)通过压力形变装置使垂直纳米管阵列发生不对称形变;(4)通过外置静态离子传输测试系统进行纳流离子传输测试。本发明为柔性结构,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可以与任意界面相适配,在含生理溶液的生命体系中也可应用。

    一种集多通道孔径检测及纳米孔制备于一体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64511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35546.9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多通道孔径检测及纳米孔制备于一体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的装置,含有夹持器、直线轴承、导电探头、载盘、滚珠轴承、电机、支撑架、主机外壳、人机交互界面和电路。其中,夹持器、直线轴承、载盘、滚珠轴承和电机构成打磨部分;导电探头、人机交互界面和电路构成检测控制部分;将夹持器、直线轴承、导电探头、载盘、滚珠轴承、电机、人机交互界面和电路同时置入主机外壳构成集纳米孔制备及纳米孔孔径检测于一体的装置。本发明实现了多通道孔径实时检测及纳米孔的可控制备,对于在纳米尺度下通道中的科学问题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