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84684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1911238741.2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调控交互式复合生态隔网系统,包括基座箱、设备箱和设备框架,基座箱和设备箱一同嵌入式安装在设备框架的外侧下部;设备箱正面设有太阳能光伏板和传感器,基座箱前侧设有雨水回收装置;设备框架前侧设有立式绿植隔网,且顶部设有雾化喷头,基座箱内安装有智能电子装置和喷雾设备;设备框架中部设有伸缩薄板,伸缩薄板与立式绿植隔网之间形成空气夹层;伸缩薄板与设备框架后侧之间安装有吸声薄膜。本发明具有隔声降噪模式、通风采光模式和喷雾除尘模式三种工作模式,采用立式绿植隔网,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满足实时监测、城市荧幕、智能遥控的功能,实现发电、智能调控、雨水回收、采光通风、照明、除尘降噪等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8586322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68190.0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13 , G01N33/00 , F24F11/72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室内空气新风量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房间换气次数的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基于待换气房间的房间体积、第一初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和第二初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计算燃气灶的二氧化碳散发源强和用户的二氧化碳散发源强,并基于房间体积、第三初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燃气灶的二氧化碳散发源强和用户的二氧化碳散发源强,计算待换气房间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时的理论值,对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时的实测值进行非线性拟合,并将拟合优度值最大时对应的换气次数作为待换气房间的房间目标换气次数。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的测试方法难度大、操作繁琐等问题,降低了测量成本,提高了房间较高换气次数的测试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350451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330685.1
申请日:2020-04-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E06B9/264 , E06B9/28 , E06B9/38 , E05F15/616 , E05F15/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区智能百叶外遮阳采光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采光系统包括照度传感器、控制模块、遮阳采光模组、电源模块、总线和导线。该采光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设定的目标照度值和室内照度值;根据用户设定的目标照度值和室内照度值对遮阳采光模组中的N个采光模块进行启停控制。所述N个采光模块、照度传感器和控制模块分别连接在总线上,通过1-wire结构的总线进行数据传递,数据传输速度快,同时避免数据冲突碰撞;本发明公开的采光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可根据不同建筑的形体设计和采光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提高自然采光和建筑节能效果,满足用户智能化、灵活化、个性化和自主化的建筑遮阳采光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360701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751679.0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效蓄能式双层呼吸幕墙,包括外层高透玻璃幕墙、外层通风口、空气夹层、可调控蓄能百叶、内层玻璃幕墙、室内送风口、室内送风风机、室内回风口;外层高透玻璃幕墙和内层玻璃幕墙之间设有空气夹层,可调控蓄能百叶安装于该空气夹层中;外层高透玻璃幕墙设有若干个可开闭的外层通风口,外层通风口与空气夹层相连通;内层玻璃幕墙上设有与空气夹层连通的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室内送风风机位于室内送风口的室内一侧;室内送风风机的开关与室内送风口的开闭联动。本发明既能在冬季吸收、存储太阳热能,又能在夏季和过渡季节实现全天被动冷却、蓄冷,从而降低建筑物全年空调采暖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98948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93357.7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中热致变色玻璃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办公建筑的热致变色玻璃最佳转变温度计算方法。其包括以下具体步骤:采集中国地理和气候区数据、典型办公室参数、玻璃类型和物理性能参数;建立典型办公室的热致变色玻璃建筑性能仿真模型,用实测数据验证仿真模型准确性;计算热致变色玻璃不同转变温度下的单位面积建筑能耗;比较不同转变温度下的热致变色玻璃的单位面积建筑能耗,根据最小单位面积建筑能耗确定热致变色玻璃的最佳转变温度。本发明的最佳转变温度计算方法具有易于实施、适用性广的特点,有助于解决建筑设计师在办公建筑设计过程中缺乏热致变色玻璃转变温度设计方法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4237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439952.3
申请日:2024-10-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用户偏好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当前状态数据和用户所处环境的当前空气数据;将当前状态数据输入至预设的空气质量偏好模型,得到用户对应的需求空气数据,并判断当前空气数据是否达到需求空气数据,其中,预设的空气质量偏好模型基于多个历史数据,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和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学习得到;若当前空气数据中任一参数未达到需求空气数据,则根据未达到需求空气数据的参数确定目标控制设备和及其控制参数,并根据控制参数对目标设备进行控制。由此,通过集成硬件和多种算法实现用户偏好空气质量决策控制,实现了真正的智能化和个性化管理,满足了用户对舒适、健康、节能的多重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341595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856165.9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4B1/401 , H04B17/336
Abstract: 一种用于信号采集的处理电路,包括:天线、射频前端模块、模拟数字转换器、信号检测模块、控制模块、第一信号调理电路、第一射频开关、第二信号调理电路和第二射频开关,所述天线接收无线信号并输出到所述射频前端模块,所述射频前端模块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所述模拟数字转换器的输入端口,所述模拟数字转换器连接所述信号检测模块,所述信号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第一射频开关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调理电路,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第二射频开关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调理电路。根据信噪比及输出摆幅的需求可切换两种信号调理电路,并设置反相器的尺寸,使得在低电源电压下,实现对信号调理电路的灵活控制并获得较大的输出摆幅。
-
公开(公告)号:CN118586322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68190.0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13 , G01N33/00 , F24F11/72 , G06F113/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室内空气新风量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房间换气次数的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基于待换气房间的房间体积、第一初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和第二初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计算燃气灶的二氧化碳散发源强和用户的二氧化碳散发源强,并基于房间体积、第三初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燃气灶的二氧化碳散发源强和用户的二氧化碳散发源强,计算待换气房间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时的理论值,对室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时的实测值进行非线性拟合,并将拟合优度值最大时对应的换气次数作为待换气房间的房间目标换气次数。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的测试方法难度大、操作繁琐等问题,降低了测量成本,提高了房间较高换气次数的测试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838584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111602.0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社区智能中医诊疗系统,涉及诊疗系统领域。包括智能远程诊疗模块、智能诊疗车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健康管理模块、智能煎药模块以及精准送药模块;由线上线下系统结合,包括智能云端、医生端、用户端、远程诊疗设备端、智能制药端、智能配送端;诊疗车包括车载诊疗装置、车载急救装置、车载无线通讯装置和车载音视频装置以及社区集中充电中心,健康管理模块包括智能手环与实时健康监测平台;智能煎药模块包括智能中药储存柜、煎药机器人和智能化电炉;智能送药模块包括诊疗车配送和无人机配送模式。可实现小区内中医诊疗,线上中医问诊,实时健康管理,智能煎药,远程配送,推动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0847384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86317.8
申请日:2019-11-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E04B1/348 , E04F11/02 , E04F11/022 , E04D13/18
Abstract: 插入式共享盒子,涉及建筑领域,包括盒子单体、钢结构框架、交通构件和附属设施;所述盒子单体插入钢结构框架中,所述交通构件固定于钢结构框架上,所述附属设施固定于钢结构框架的顶部或底部,所述钢结构框架以螺栓连接的方式在三维空间进行框架数量的增减。为装配式生产,可实现从设计到施工的多线程作业,大大缩短项目周期,同时可随时拆卸、分解、运输,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可根据需求随时更换承载不同功能的盒子。盒子单体采用标准集装箱,可利用集装箱规整协调、高度模块化的特点,可方便快捷地进行组装和拆卸,同时可以整体移动运输,满足了通用标准化、环保节能化、快捷高效化的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