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钒锂/碳纤维复合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360954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139987.X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磷酸钒锂/碳纤维复合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利用离子液体前驱体同时作为磷源和碳源,以静电纺丝与热处理工艺制备柔性自支撑的磷酸钒锂/碳纤维复合材料;该正极材料的形貌为复合形貌,类似于柳树枝,由Li3V2(PO4)3纳米颗粒均匀生长在碳纤维基体上,且碳纤维为氮掺杂的多孔碳纤维。所制备的磷酸钒锂/碳纤维复合材料柔韧性良好,含碳量在25~45%,可直接作为自支撑的电极圆片,避免了粘结剂、导电添加剂和金属集流体的使用,从而提升了锂离子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

    基于同步时钟双DDS的自动平衡桥及测量DUT阻抗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4465B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510404212.0

    申请日:2015-07-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同步时钟双DDS的自动平衡桥,以及一种测量被测元件阻抗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自动平衡电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模块控制高频性能的高频DDS模块的输出信号的频率、相位及幅度特征,使电桥的不平衡电位点能够维持在零电位,保证电桥在高频条件下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从而解决系统的局限性,并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基于同步时钟双DDS的自动平衡桥及测量DUT阻抗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446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04212.0

    申请日:2015-07-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同步时钟双DDS的自动平衡桥,以及一种测量被测元件阻抗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自动平衡电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模块控制高频性能的高频DDS模块的输出信号的频率、相位及幅度特征,使电桥的不平衡电位点能够维持在零电位,保证电桥在高频条件下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从而解决系统的局限性,并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静电纺丝用条带状喷头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14036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410849109.2

    申请日:2014-12-3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D5/0069

    Abstract: 静电纺丝用条带状喷头,涉及一种静电纺丝喷头。提供可提高静电纺丝设备产率和纺出纤维薄膜厚度均一性,无喷头堵塞的一种静电纺丝用条带状喷头。设有溶液进给机构、条带状导电片和导电片支架;条带状导电片与导电片支架固连,溶液进给机构用于将纺丝溶液均匀涂覆在条带状导电片长边单侧边缘表面。纺丝时,条带状导电片接高压直流电源正极,纺丝收集板接高压直流电源负极,溶液由溶液进给机构均匀涂覆在导电片长边单侧边缘表面,条带状导电片上的溶液在静电作用力下形成电纺丝,同时溶液进给机构持续在条带状导电片上涂覆溶液。结构简单,产率较传统针尖电纺喷头有极大的提高,无喷头堵塞问题,纺出的纳米纤维薄膜厚度一致性较高。

    混合物纳米纤维纺丝喷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66404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38106.8

    申请日:2014-04-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混合物纳米纤维纺丝喷头装置,涉及静电纺丝喷头。包括喷头支座、空心锥喷头、喷头腔体、喷头联接轴、传动齿轮、轴承、内针头、内针头套、外针头、外针头座、电极、电机和驱动齿轮;喷头腔体与喷头支座固连,空心锥喷头后部穿过喷头支座前端,空心锥喷头后部与喷头腔体转动配合,空心锥喷头后端与喷头联接轴前端连接,内针头套套设于内针头后部,内针头套与喷头联接轴后端中心通孔转动配合,内针头穿过喷头联轴器,内针头位于空心锥喷头内,传动齿轮设于喷头联接轴后端外壁,外针头座与喷头腔体固连,外针头面对空心锥喷头外壁,电极与空心锥喷头触接,电机安装在喷头支座上,电机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内外针头和电极外接电源。

    一种室温氢气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58261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87206.4

    申请日:2013-11-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室温氢气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涉及氢气传感器。对金属氧化物进行退火处理;将氯化物、聚乙烯吡咯烷酮、NaI·2H2O和去离子水加入盛有二甲基甲酰胺的烧杯中,所述氯化物为氯化钯或氯化铂,得棕黑色溶液,再转移至反应釜中,然后将退火处理后的金属氧化物加入到反应釜中并进行超声分散,分散完全后将反应釜密封并在设定的生长温度下放置,反应完毕冷却至室温后,离心,洗涤,最后将产物分散在溶剂中,得到在表面沉积有钯或铂纳米颗粒的金属氧化物室温氢气敏感材料,再超声分散到无水乙醇中,然后将分散后的悬浊液滴在清洁过的金叉指电极上,待乙醇挥发完全后得到气敏芯片,然后将气敏芯片与外围电路连接,得到室温氢气传感器。

    一种动力锂电池组电压动态均衡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761165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272662.5

    申请日:2012-08-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动力锂电池组电压动态均衡管理系统,涉及串联动力电池组的充放电均衡电路。设有微处理器、霍尔传感器模块、通道选择模块、开关驱动电路模块和DC/DC变压器,微处理器通过第一通道选择模块选通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DC/DC变压器输入端与电池组两端连接,输出端依次通过开关驱动电路模块和开关驱动电路模块与单体电池两端连接;第一霍尔传感器模块输入端与充放电开关的充电电流输入端和放电电流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微处理器连接;第二霍尔传感器模块的输入端与开关驱动电路模块的均衡充电电流输出端连接,输出端接微处理器输入端口,开关驱动电路模块输入端接第二通道选择模块输出端,开关驱动电路模块输出端接电池组的单体电池两端。

    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96747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710053505.8

    申请日:2017-01-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从车辆泊车入位开始监测,到车辆充电完成后断开充电连接复位装置并生成用户账单,包括充电插头对接和充电过程实时监控,软件系统部分全程监控充电过程涉及到的各项数据,控制硬件机械部分运行完成下一步动作,硬件部分完成指令后将新的信号量传回软件部分参与新指令运算,软硬结合,提高整个充电系统的系统性和智能性;使用基于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充电接口对接方案,保证对接的可行性和准确度;使用三维度长行程的丝杆导轨机构,增加充电接头的可活动范围,适应多种车型;为自动充电系统配备支付扫码器,通过手机端支付工具的支付条形码扫码功能即可完成相关费用的支付,使支付更智能。

    一种脑电波控制的便携式人体运动损伤监护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25445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08629.1

    申请日:2017-02-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王太宏 苏瑞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脑电波控制的便携式人体运动损伤监护系统与方法。该系统包括:脑电波检测装置、运动损伤监护装置、防护装置、云服务器。运动损伤监护装置,采集并加工使用者运动相关信息,与模板库对比以预判使用者是否存在运动损伤,在存在运动损伤时,将脑电波与指令库对比以判断是否发出防护指令至防护装置或者发出急救指令至云服务器。本发明采用多传感器动态互补滤波算法,获取使用者精确的加速度、速度、角度、位置、高度信息;采用时域转频域的方式,并结合图像匹配的方法,融合使用者生理信息、环境信息、运动信息、位置信息,判断当前使用者所处的运动状态;采用脑电波控制的方式,实现对人体运动损伤的快速防护与急救。

    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96747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053505.8

    申请日:2017-01-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自动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从车辆泊车入位开始监测,到车辆充电完成后断开充电连接复位装置并生成用户账单,包括充电插头对接和充电过程实时监控,软件系统部分全程监控充电过程涉及到的各项数据,控制硬件机械部分运行完成下一步动作,硬件部分完成指令后将新的信号量传回软件部分参与新指令运算,软硬结合,提高整个充电系统的系统性和智能性;使用基于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充电接口对接方案,保证对接的可行性和准确度;使用三维度长行程的丝杆导轨机构,增加充电接头的可活动范围,适应多种车型;为自动充电系统配备支付扫码器,通过手机端支付工具的支付条形码扫码功能即可完成相关费用的支付,使支付更智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