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酶-无机杂化纳米花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降解食用油中真菌毒素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480365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210057297.X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子‑酶‑无机杂化纳米花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降解食用油中真菌毒素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该高分子‑酶‑无机杂化纳米花是利用酶为模板通过共沉淀的方法诱导无机晶体自组装复合成花状固定化酶催化剂,最后通过表面修饰双亲性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经过双亲性高分子化合物修饰的酶‑无机杂化纳米花,大大增加了其在油‑水两相反应介质中的分散性,具有良好的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其在食用油中通过界面催化高效降解真菌毒素,并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本发明提供的高分子‑酶‑无机杂化纳米花适用性广,制备方法简便,易于工业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双酶催化的纳米PET塑料比色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29367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318155.3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酶催化的纳米PET塑料比色检测方法,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待测样品,调节pH值为5.2‑6.2,得待测样品溶液;(2)待测样品溶液中加入角质酶和脂肪酶,孵育,得孵育液;(3)将孵育液离心,得上清液;(4)将上清液与溴甲酚紫溶液混合,反应,得反应液;(5)测定反应液在430nm和590nm处的吸光光度值,计算OD430/OD590的比值;(6)将比值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中纳米PET塑料浓度。本发明的检测方法能够简单、快速地测定出纳米PET含量,准确性高,测定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一种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比率荧光探针的ELISA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78825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210244161.X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比率荧光探针的ELISA检测方法,比率荧光探针包括红色和绿色的AIE荧光微球。将红色AIE微球偶联抗原,绿色荧光微球偶联生物素或地高辛抗体,ELISA包被抗体和链霉亲和素或地高辛全抗原。在ELISA反应体系中,红色AIE荧光微球偶联的抗原与ELISA上的抗体结合,在610nm处发出红色荧光,读值记为R;绿色AIE荧光微球偶联的生物素与ELISA板上的链霉亲和素结合或地高辛抗体与地高辛全抗原结合,在501nm处发出绿色荧光,读值记为G。通过计算R/G的值可以定量检测目标物浓度。本发明通过自校准将外部干扰降至最低,同时省去使用酶标二抗催化显色不稳定以及ELISA自身繁琐的步骤,为解决传统ELISA方法操作繁琐且易出现背景干扰等问题提供新技术和新思路。

    一种高分子-酶-无机杂化纳米花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降解食用油中真菌毒素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48036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57297.X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子‑酶‑无机杂化纳米花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降解食用油中真菌毒素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该高分子‑酶‑无机杂化纳米花是利用酶为模板通过共沉淀的方法诱导无机晶体自组装复合成花状固定化酶催化剂,最后通过表面修饰双亲性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经过双亲性高分子化合物修饰的酶‑无机杂化纳米花,大大增加了其在油‑水两相反应介质中的分散性,具有良好的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其在食用油中通过界面催化高效降解真菌毒素,并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本发明提供的高分子‑酶‑无机杂化纳米花适用性广,制备方法简便,易于工业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单宁酸作为介体提高漆酶降解真菌毒素能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1152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0881000.1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单宁酸作为介体提高漆酶降解真菌毒素能力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在漆酶与真菌毒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单宁酸介体溶液进行反应。利用单宁酸作为氧化还原介体,一方面显著提高漆酶对真菌毒素的降解效率,有效降低了漆酶的投入,从而降低降解成本;另一方面克服了传统介体存在潜在毒性的二次污染,可被广泛用于食品和饲料真菌毒素脱毒领域。本发明提供真菌毒素降解方法操作简单,高效,易于工业化,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一种酶-金属-介孔共价有机框架复合催化剂及其在真菌毒素去除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772515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681159.5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金属‑介孔共价有机框架复合催化剂及其在真菌毒素去除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该复合催化剂利用纳米花状介孔共价有机框架为载体,通过原位还原法在载体内部合成金属颗粒,通过物理吸附在载体表面固定酶,在介孔共价有机框架上分区域共固定化酶和金属纳米颗粒。该酶‑金属‑介孔共价有机框架复合催化剂对真菌毒素有强吸附作用,且同时具有高的酶和金属催化活性,通过强吸附作用和酶与金属协同催化作用,应用于高效去除真菌毒素。该复合催化剂具有磁响应,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本发明提供的酶‑金属‑介孔共价有机框架复合催化剂适用性广,制备方法简便,易于工业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核壳异质型磁性聚集诱导发光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34813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244162.4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壳异质型磁性聚集诱导发光荧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微乳液法将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双亲聚合物和磁性纳米粒子进行一步自组装,并对其表面进行羧基功能化,制得磁性聚集诱导发光荧光微球。本发明提供的磁性聚集诱导发光荧光微球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所制备的聚集诱导发光荧光微球呈现核壳异质结构,磁壳层均匀且稀疏分布在外部,能同时大幅度保留荧光和磁性性能,具有荧光信号强、磁性强、形貌完整、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粒径可控、表面易修饰等优点,适用于复杂基质中的痕量目标分析物的超灵敏检测,在临床和突发事件的现场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传染病的早期筛查等。

    一种核壳异质型磁性聚集诱导发光荧光微球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3481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210244162.4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壳异质型磁性聚集诱导发光荧光微球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微乳液法将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双亲聚合物和磁性纳米粒子进行一步自组装,并对其表面进行羧基功能化,制得磁性聚集诱导发光荧光微球。本发明提供的磁性聚集诱导发光荧光微球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所制备的聚集诱导发光荧光微球呈现核壳异质结构,磁壳层均匀且稀疏分布在外部,能同时大幅度保留荧光和磁性性能,具有荧光信号强、磁性强、形貌完整、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粒径可控、表面易修饰等优点,适用于复杂基质中的痕量目标分析物的超灵敏检测,在临床和突发事件的现场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传染病的早期筛查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