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吸附处理氨氮废水培养微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12136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367599.5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利用吸附处理氨氮废水培养微藻的方法,采用吸附剂作为吸附废水中氨氮的介质,然后将吸附后的废水培养微藻,并以吸附氨氮后的吸附剂作为氮源缓释剂,为微藻的生长提供氮素,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耐受氨氮藻种的筛选、吸附预处理氨氮废水、微藻的培养。本发明对氨氮废水处理效果好,特别是高氨氮废水的处理,同时还能获得的高附加值微藻生物质,从而产生额外经济价值,能降低废水治理成本,是一种经济、环保的氨氮废水处理工艺。

    一种微藻培养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3953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470268.6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藻培养装置,包括封闭式反应器组件、两个负压储液罐、控制电柜、简易空气净化装置、以及辅助水泵。本发明要点在于通过两个负压储液罐轮换储液达到负压高效驱动目的的微藻培养装置,该装置不仅克服了传统开放式培养无法无菌培养的缺陷,相比于其他方式驱动的封闭式培养装置更具有培养过程剪切力小而培养液扰动效果更佳,对藻细胞伤害小,能获得更高密度藻液,且能耗低等优点。

    一种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2841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1066819.X

    申请日:2020-10-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及装置,所述工艺具体包括水热水相废水稀释、接种真菌培养、微藻采收、藻菌生物质水热产能、净化水回用和循环产能步骤,形成半封闭循环模式的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所述装置由真菌和微藻生物反应器、过滤器、水热反应釜、储气瓶、储碳瓶、储油瓶、混合气室、光源和CO2气罐等构成。本发明首次提出丝状真菌与微藻联合回收水热水相废水营养元素并回用水资源的方法,建立一种基于水热工艺的生物质半封闭循环产能装置,集生物质转化、水热水相废水处理、水资源回收、微藻培养、藻菌采收为一体,减少了整个产能工艺成本,特别减少了微藻培养和藻菌采收的投入,为生物质精炼系统工业化应用提出了新思路。

    一种微藻生物空气净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969442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339454.5

    申请日:2017-05-1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密闭空间(如汽车、高铁、潜艇和航天器等)的微藻生物空气净化装置。该装置由过滤网、光源、氧化吸附层和微藻生物内芯构成;气体经过滤网去除灰尘、毛发等大颗粒污染物后,再经光源作用于氧化吸附层杀菌去除甲醛,最后经微藻生物内芯将CO2固定并释放纯净负离子氧气,同时吸附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污染物(PM2.5)并增加空气湿度。所述装置安装于空间内具有空气循环更新功能的空调或新风系统上,不仅满足空间内空气净化,同时可以提供纯净负离子氧气。在更新空气的同时因借助空间内已有通风系统作为动力,实现绿色环保、空气循环彻底,结构稍加改进后可用于汽车、公交车、高铁、写字楼等空间内的空调中,应用前景广泛。

    一种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28414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011066819.X

    申请日:2020-10-03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及装置,所述工艺具体包括水热水相废水稀释、接种真菌培养、微藻采收、藻菌生物质水热产能、净化水回用和循环产能步骤,形成半封闭循环模式的生物质水热产能工艺。所述装置由真菌和微藻生物反应器、过滤器、水热反应釜、储气瓶、储碳瓶、储油瓶、混合气室、光源和CO2气罐等构成。本发明首次提出丝状真菌与微藻联合回收水热水相废水营养元素并回用水资源的方法,建立一种基于水热工艺的生物质半封闭循环产能装置,集生物质转化、水热水相废水处理、水资源回收、微藻培养、藻菌采收为一体,减少了整个产能工艺成本,特别减少了微藻培养和藻菌采收的投入,为生物质精炼系统工业化应用提出了新思路。

    一种基于燃煤电厂的小球藻高效养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1174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93956.5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燃煤电厂的小球藻高效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小球藻在实际烟气条件下培养到特定浓度,接种至柱状反应器中;(2)经过优化的特定烟气培养条件;(3)经过优化的反应器装置与微纳米曝气系统。所述的烟气由燃煤电厂净烟气管道供给,主要成分为mg/m733SO‑x79%N、重金属2、13‑16%COCu2‑42μ、g/L4‑7%O以及2、40.Pb0.0‑150.‑0.0 3μmg/mg/L等3NO。x烟气的湿、1.5‑4.5 度、溶解度、流量等因素对微藻养殖有显著影响,通过加设烟气预处理系统,优化曝气气液比,优化光配方,添加微纳米曝气技术等手段,大幅提高烟气的利用率。对比实验室培养基及模拟烟气培养,显著提高小球藻的生长速率和固碳速率。

    一种氮丰度转换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58894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095104.4

    申请日:2016-02-1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C02F3/32 C02F3/34 C12N1/12 C12N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兼养微生物氮丰度转换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方法,使用预培养获得或从培养体系中收获的微生物细胞如微藻、光细菌和其他化能细菌等,在丰氮培养基中进行快速培养积累兼养微生物细胞,接着收获该兼养微生物并转入限氮培养基中进行限氮培养2?4天,最后转入高氨氮废水中并在光照条件下进行自养生长,由于兼养微生物在限氮过程中需要合成脂质体用于保存能量,同时降解叶绿体等细胞器,因此在光照条件下转丰氮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氨氮营养源用于合成叶绿素和其他光合作用需要的组件,从而能高效去除废水中的高浓度氨氮,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一种兼养微生物营养转化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12490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91638.X

    申请日:2016-02-1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4 C12N1/12 C12N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养微生物营养转化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方法。本发明所设计的兼养微生物营养转化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兼养微生物的转接与培养;2)在富含有机碳培养基或富含机碳废水中高密度培养;3)兼养微生物异养细胞的收获;4)转接到高氨氮废水进行自养培养,吸收高浓度氨氮并净化废水。本发明引入了改变兼养非生物营养代谢途径的方法,用来处理高氨氮废水,处理完的废水又可以回收利用,满足了微藻工业化处理废水应用的要求,是一条经济、高效地制微藻污水处理的新途径。收获的微藻细胞可以进一步处理用于生物能源和动物饲料等的制备。

    一种微藻培养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39535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1811470268.6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藻培养装置,包括封闭式反应器组件、两个负压储液罐、控制电柜、简易空气净化装置、以及辅助水泵。本发明要点在于通过两个负压储液罐轮换储液达到负压高效驱动目的的微藻培养装置,该装置不仅克服了传统开放式培养无法无菌培养的缺陷,相比于其他方式驱动的封闭式培养装置更具有培养过程剪切力小而培养液扰动效果更佳,对藻细胞伤害小,能获得更高密度藻液,且能耗低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