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构建C(sp3)-C(sp3)键的方法及其制备的化合物

    公开(公告)号:CN11818641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58399.X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nventor: 仇友爱 李鹏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化学构建C(sp3)‑C(sp3)键的方法及其制备的化合物。本发明电化学构建C(sp3)‑C(sp3)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保护性气氛中,催化剂的作用下,未活化的卤化物、配体、支持电解质在溶剂中进行电化学反应,实现C(sp3)‑C(sp3)键的偶联。本发明采用电化学催化方法,可通过不同配体去调控不同烷基卤化物的交叉偶联,适用于一级、二级、三级卤化物。同时该反应具有广泛的底物耐受性和官能团兼容性,并且适用于广泛的后修饰天然产物分子。

    一种海水淡化浓海水的集成膜过程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3662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598704.3

    申请日:2021-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水淡化浓海水的集成膜过程处理系统及其方法,提出了浓海水趋零排放及资源化的技术路线;包括多段式排列的纳滤膜分盐单元以及分别与纳滤膜分盐单元连接的电渗析浓缩单元和电膜反应器拆盐单元。兼具压力膜分盐、电膜拆盐以及盐高效浓缩的特征,能够实现浓海水中一价盐的高效浓缩以及二价盐的分质回收,克服了常规工艺应用于浓海水资源化处理过程中的易结垢、资源化程度低等典型问题。该方法所得一价盐浓缩液浓度达到150g/L以上,纯度达到95%以上,对高含盐易结垢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均适用,过程操作更安全、更稳定,实用性强,在海水淡化浓海水等典型高硬度、高盐水的趋零排放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藤黄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613602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82918.4

    申请日:2013-12-1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9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藤黄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结构的衍生物以对藤黄酸C-12、C-29位和C-30位进行改造为主,首次得到多个C-30位羧基还原及胺化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经生物试验证明具有抗肿瘤活性,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并可以将该类衍生物作为先导化合物,为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开辟途径。式中,R1为氢、烷基或者苄基;R2为无取代、氢或者烷基,此时C-12与氧可形成单键或者双键;R3、R4分别为甲基、酯基、亚甲基醇、醛基、取代氨基。

    藤黄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613602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310682918.4

    申请日:2013-12-1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藤黄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结构的衍生物以对藤黄酸C-12、C-29位和C-30位进行改造为主,首次得到多个C-30位羧基还原及胺化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经生物试验证明具有抗肿瘤活性,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并可以将该类衍生物作为先导化合物,为寻找新的抗肿瘤药物开辟途径。式中,R1为氢、烷基或者苄基;R2为无取代、氢或者烷基,此时C-12与氧可形成单键或者双键;R3、R4分别为甲基、酯基、亚甲基醇、醛基、取代氨基。

    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四连杆轮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0701222U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22291108.8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机器人的四连杆轮腿结构,当需要快速移动时,四连杆机构极限折叠,可让整体重心下降以提升稳定性,并利用驱动轮组件实现快速移动,当四连杆机构极限折叠后,各连杆之间的相对稳定性高,能减轻驱杆转动关节组件的平衡调节压力、降低能耗。本申请的主要结构包括驱杆转动关节组件、四连杆机构及驱动轮组件;驱杆转动关节组件用于驱动四连杆机构伸展或折叠,四连杆机构包括与转动关节本体连接的第一连杆、与转动输出轴连接的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中部铰接,所述第四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驱动轮组件设置在第四连杆的另一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