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质量参数的封装引线键合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1234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210312686.2

    申请日:2022-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质量参数的封装引线键合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先获取与引线键合质量参数相关的工艺参数和每个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随机组合工艺参数,通过实验和仿真收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引线键合的质量参数,生成数据集,基于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结合质量参数预测模型生成目标函数,设置初始参数集合并导入质量参数预测模型,得到相应的质量参数的实时预测值;将新的工艺参数集合导入质量参数预测模型,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参数。本发明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自动简单地优化引线键合的工艺参数,使得最终优化过后的工艺参数的质量参数能够达到目标值,从而降低人力、物力耗费,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精度高等优势。

    一种基于多质量参数的封装引线键合工艺参数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1234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312686.2

    申请日:2022-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质量参数的封装引线键合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先获取与引线键合质量参数相关的工艺参数和每个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随机组合工艺参数,通过实验和仿真收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引线键合的质量参数,生成数据集,基于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结合质量参数预测模型生成目标函数,设置初始参数集合并导入质量参数预测模型,得到相应的质量参数的实时预测值;将新的工艺参数集合导入质量参数预测模型,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参数。本发明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自动简单地优化引线键合的工艺参数,使得最终优化过后的工艺参数的质量参数能够达到目标值,从而降低人力、物力耗费,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精度高等优势。

    一种高功率密度IGZO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32848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0672734.9

    申请日:2022-06-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功率密度IGZO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基板上形成支撑层,在支撑上形成栅电极层,在栅电极层上形成栅绝缘层,在栅绝缘层上形成低阻有源层,在低阻有源层上形成IGZO有源层,在IGZO有源层上形成源区电极层、漏区电极层,其中源区电极层位于IGZO有源层上方一侧,与栅电极层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交叠,漏区电极层位于IGZO有源层上方的另一侧,与栅电极在水平方向上存在非交叠区域,形成漏极偏移区,并分别在低阻有源层和IGZO有源层中形成低阻漂移区和IGZO漂移区,钝化层覆盖于IGZO有源层、源区电极层和漏区电极层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效降低漂移区电阻,优化电流密度,取得了对IGZO薄膜晶体管功率密度的显著提升。

    一种非晶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84276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0672743.8

    申请日:2022-06-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非晶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衬底层、支撑层、栅电极层、栅绝缘层、IGZO有源层、刻蚀阻挡层、源区电极、漏区电极以及漏极场板;栅电极层在水平方向上与源区电极存在交叠区,与漏区电极之间存在非交叠区域,该非交叠区域形成漏极偏移区,刻蚀阻挡层位于IGZO有源层上方,左侧末端与源区电极层右侧末端相切,右侧末端与漏区电极左侧末端相切,漏极场板设于刻蚀阻挡层上方,与漏区电极层左侧末端相连,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至栅电极层上方,漏极场板结构通过覆盖于漏极偏移区上方,实现了对该区域处IGZO有源层中载流子浓度的调控,减小电阻,以及降低该处电场分布,改善器件的耐压特性,提升了IGZO薄膜晶体管的功率密度。

    一种非晶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8427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72743.8

    申请日:2022-06-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非晶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衬底层、支撑层、栅电极层、栅绝缘层、IGZO有源层、刻蚀阻挡层、源区电极、漏区电极以及漏极场板;栅电极层在水平方向上与源区电极存在交叠区,与漏区电极之间存在非交叠区域,该非交叠区域形成漏极偏移区,刻蚀阻挡层位于IGZO有源层上方,左侧末端与源区电极层右侧末端相切,右侧末端与漏区电极左侧末端相切,漏极场板设于刻蚀阻挡层上方,与漏区电极层左侧末端相连,在水平方向上延伸至栅电极层上方,漏极场板结构通过覆盖于漏极偏移区上方,实现了对该区域处IGZO有源层中载流子浓度的调控,减小电阻,以及降低该处电场分布,改善器件的耐压特性,提升了IGZO薄膜晶体管的功率密度。

    一种高功率密度IGZO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32848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672734.9

    申请日:2022-06-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功率密度IGZO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基板上形成支撑层,在支撑上形成栅电极层,在栅电极层上形成栅绝缘层,在栅绝缘层上形成低阻有源层,在低阻有源层上形成IGZO有源层,在IGZO有源层上形成源区电极层、漏区电极层,其中源区电极层位于IGZO有源层上方一侧,与栅电极层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交叠,漏区电极层位于IGZO有源层上方的另一侧,与栅电极在水平方向上存在非交叠区域,形成漏极偏移区,并分别在低阻有源层和IGZO有源层中形成低阻漂移区和IGZO漂移区,钝化层覆盖于IGZO有源层、源区电极层和漏区电极层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效降低漂移区电阻,优化电流密度,取得了对IGZO薄膜晶体管功率密度的显著提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