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气型扩容式真空发生与吸取集成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05734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910812675.9

    申请日:2019-08-30

    Inventor: 李小宁 杨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气型扩容式真空发生与吸取集成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装置上部为真空发生和维持结构,中部为抽放气结构,底部为真空吸取结构;真空发生和维持结构包括压力弹簧结构和圆柱体真空容腔结构,圆柱体真空容腔结构包括接近开关、上端盖、下端盖、真空筒、活塞杆、活塞,上端盖上设有接近开关安装口、过滤口和活塞杆安装口,接近开关固定安装于接近开关安装口上并伸入真空筒内,活塞杆的下端与活塞固定连接,压力弹簧结构套设于活塞杆位于真空筒的外部的外侧,抽放气结构包括连接套、真空解除单向阀和辅助真空发生单向阀,真空吸取结构设置于抽放气结构的下方。发明具有真空产生、吸取、维持和解除功能,功能全面,结构简洁,耗气量小。

    一种应用于软体机器人的真空吸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588815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777946.1

    申请日:2019-0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软体机器人的真空吸附装置,包括硅胶弹性主体、硅胶密封圈和硬质滑片。硅胶弹性主体上部与软体机器人连为一体,所述真空吸附装置作为软体机器人的行走足,硅胶弹性主体自底面向上开有一个呈渐缩形喇叭状的吸附腔。硅胶弹性主体底面围绕硅胶密封圈开有一圈环形的二阶阶梯状凹槽,当吸盘吸附于地面时,硅胶密封圈向上翻折入二阶阶梯状凹槽内。本发明与软体机器人的驱动装置固联在一起,通过吸附装置与地面之间产生的吸附力,有效解决了机器人在爬行过程中的“后溜”问题,实现了机器人“爬坡”的技术要求。

    一种具有吸附能力的气动软体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0587577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777949.5

    申请日:2019-0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吸附能力的气动软体机器人,包括纵向驱动机构和环向吸附机构;纵向驱动机构包括内层驱动机构和外层驱动机构,外层驱动机构包裹内层驱动机构,内层驱动机构包括内层硅胶主体、橡胶片和硅胶片以及若干个金属约束环。所述环向吸附机构,包括外层硅胶主体、硬质滑片和硅胶密封圈。外层硅胶主体与外层驱动机构连为一体,环向吸附机构同时作为机器人的行走足。本发明通过纵向驱动机构和环向吸附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软体机器人爬行更为稳定,不会产生“后溜”现象,同时大幅增加了机器人爬坡的坡度。

    O型密封圈倾斜式自动供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132442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898878.X

    申请日:2018-08-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5G47/1492 B65G47/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O型密封圈倾斜式自动供料装置,包括固定架、输送带、料斗、底挡板、两个侧挡板、吹料装置、落料槽、第一激光传感器、第二激光传感器;输送带固定在固定架上;料斗设置在输送带下侧上端,下端与底挡板固连;底挡板位于输送带下侧上端,且与输送带之间设有小于一个密封圈线径的间隙;输送带上等间距的设有多个牵引钩,底挡板下端设有避位槽口;底挡板两侧分布设有侧挡板,两个侧挡板分别固定在输送带的两侧;吹料装置固定在两个侧挡板之间,且位于输送带中间;落料槽位于输送带末端,且低于输送带顶部;第一激光传感器固定在落料槽上;所述第二激光传感器固定在输送带末端;本装置可按节拍控制输料带的启停,实现间歇、持续供料。

    高压先导式气动电磁阀阀芯位移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38807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72632.6

    申请日:2013-08-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先导式气动电磁阀阀芯位移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阀芯位移传递装置、激光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仪;激光位移传感器设置在阀芯位移传递装置的中心轴线上,激光位移传感器与数据采集仪连接;阀芯位移传递装置包括橡胶管、密封盖、导杆、测量挡板、压紧弹簧、固定套筒和调节螺母;密封盖沿中心设置通孔,导杆穿过通孔,在导杆一端外侧设置橡胶管,橡胶管固定在密封盖上,测量挡板固定在导杆的另一端,压紧弹簧一端固定在测量挡板上,另一端固定在调节螺母上;固定套筒一端固定调节螺母,另一端固定在密封盖上。本发明巧妙的将密封在阀体内的阀芯位移传递出来,提高电磁阀性能测试精度;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非接触式手指变形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88126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10213061.2

    申请日:2011-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手指变形测量装置及其方法,包括水平移动平台部分、高度调节部分和压力控制部分。所述的水平移动平台部分包括X、Y向步进电机、X、Y向移动平台、传感器支架和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的高度调节部分包括基座、标尺、滑块、锁紧螺母、透明有机玻璃板和螺钉;所述的压力控制部分,包括压力表、两位电磁阀、比例压力阀。本发明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方法测量手指变形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手指变形的轮廓,并且可以方便的调节手指与喷嘴之间的距离和喷嘴内的压力,改变手指的变形量。

    流量自调式射流真空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101113744A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610040832.1

    申请日:2006-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量自调式射流真空发生器。它包括流量自调节部分和真空发生部分,在真空发生部分的喷嘴喉部的前端设置了用于调节的针阀,同时将真空发生器的真空压力反馈到流量自调节部分中的主动缸右腔,使该腔与始终通大气的主动缸左腔产生压力差推动主动活塞运动,并通过磁性驱动推动从动活塞运动,最终推动与从动活塞固连在一起的针阀运动。本发明不仅达到了真空响应速度快和节约能源的双重目的,而且针阀的位置可根据真空度值的大小实时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了对供气流量的自动调节。同时,如果真空度值发生变化,针阀可以自动寻求新的平衡点。所以真空发生器具有对供气流量自动调节的功能而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工况。

    一种具有吸附能力的气动软体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0587577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1910777949.5

    申请日:2019-0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吸附能力的气动软体机器人,包括纵向驱动机构和环向吸附机构;纵向驱动机构包括内层驱动机构和外层驱动机构,外层驱动机构包裹内层驱动机构,内层驱动机构包括内层硅胶主体、橡胶片和硅胶片以及若干个金属约束环。所述环向吸附机构,包括外层硅胶主体、硬质滑片和硅胶密封圈。外层硅胶主体与外层驱动机构连为一体,环向吸附机构同时作为机器人的行走足。本发明通过纵向驱动机构和环向吸附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软体机器人爬行更为稳定,不会产生“后溜”现象,同时大幅增加了机器人爬坡的坡度。

    一种同心双涡旋非接触式真空吸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26842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911417251.9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心双涡旋非接触式真空吸取装置,包括上端盖、中端盖与下端盖;上端盖、中端盖与下端盖相互固定连接;中端盖外圆与上端盖内圆之间设有第一环形间隙;下端盖外圆与中端盖内圆之间设有第二环形间隙;中端盖上设有第一圆柱结构和第二圆柱结构;第一圆柱结构和第二圆柱结构内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中端盖底部设有一圈第一旋流腔;第一环形间隙与第一旋流腔之间等间隔地设有多个第一切向喷嘴;下端盖底面设有一圈第二旋流腔;第二环形间隙与第二旋流腔之间等间隔地设有多个第二切向喷嘴;第一切向喷嘴的旋向与第二切向喷嘴的旋向相反。本发明可以在减小该装置尺寸的同时抑制吸取过程中工件的旋转。

    一种基于颗粒物塑形的真空吸盘

    公开(公告)号:CN108483037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810261236.9

    申请日:2018-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颗粒物塑形的真空吸盘,包括与物体表面进行贴合的薄膜,薄膜内部填充有颗粒材料,其颈部嵌有内部连接板,内部连接板上部拥有两个盲孔,上部端盖通过内部连接板的两个盲孔实现定位连接,上部端盖的下表面连接有防止薄膜过度变形的固定罩,其上表面嵌有两个限位螺栓,限位螺栓通过定位板与上部端盖之间的连接实现固定,定位板的中心通过一根软管,软管底部与顶板连接,顶板与薄膜底部贴合,软管通过软管固定件实现升降同时带动顶板形成薄膜底部凹陷深度的改变,薄膜由于底部凹陷从而形成边缘为环状的吸盘形状,可以很好的实现贴合和塑形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