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半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生态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6341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12842.4

    申请日:2024-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半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生态修复方法,包括:S1、划定多个生态修复区;S2、植物种植;每个所述生态修复区中,在所述生态修复区的边缘一圈种植高层植株、并向生态修复区内部依次种植一圈中层植株、一圈低层植株;S3、生态修复区设置;本发明可形成多层次植株分布的生态修复区,有助于恢复和提升生物多样性,通过第一沟槽、沙障以及其间距的设置,可以在后续年间,实现各个层次植株的种子随风停留在第一沟槽中或附近达到播种生长的目的,形成沿着第一沟槽的多层植株,加强上述的生态修复效果,便于后续利用风力进行播种,无需再进行人工密植。

    针对高寒脆弱区低矮灌丛样地调查的TLS测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13185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010660812.4

    申请日:2020-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针对高寒脆弱区低矮灌丛样地调查的TLS测度方法,属于森林资源和生态效益评估领域。通过地基激光雷达对样地分不同扫描点进行扫描,对不同扫描点组合配准的数据集进行参数提取,以所有扫描点配准的数据集为参照,比较各扫描点的重要性,为样地扫描点的选取提供选择依据。本发明基于单扫描和多扫描模式下的TLS架站方式,对高寒脆弱区低矮灌丛进行植被结构数据采集,以坡度和地形起伏因子作为环境条件,分析架站方式的不同对于高寒脆弱区低矮灌丛数量、高度和冠幅三个直观植被生长参数提取的影响。本发明可为生态脆弱、环境恶劣的高原地区的植被样地调查降低风险和成本,同时提高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

    针对高寒脆弱区低矮灌丛样地调查的TLS测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1318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660812.4

    申请日:2020-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针对高寒脆弱区低矮灌丛样地调查的TLS测度方法,属于森林资源和生态效益评估领域。通过地基激光雷达对样地分不同扫描点进行扫描,对不同扫描点组合配准的数据集进行参数提取,以所有扫描点配准的数据集为参照,比较各扫描点的重要性,为样地扫描点的选取提供选择依据。本发明基于单扫描和多扫描模式下的TLS架站方式,对高寒脆弱区低矮灌丛进行植被结构数据采集,以坡度和地形起伏因子作为环境条件,分析架站方式的不同对于高寒脆弱区低矮灌丛数量、高度和冠幅三个直观植被生长参数提取的影响。本发明可为生态脆弱、环境恶劣的高原地区的植被样地调查降低风险和成本,同时提高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

    一种矿区水土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协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5494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92811.1

    申请日:2022-07-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区水土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协同控制方法,属于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步骤1:水土污染治理;步骤2:铺设底土层;步骤3:在底土层上铺设心土层;步骤4:在心土层上铺设表土层并夯实;步骤5:在表土层上开挖若干条倒梯形沟;步骤6:在每条倒梯形沟内铺设防护网;步骤7:在每条梯形垄上开挖一条纵向沟,然后在每条纵向沟内均铺设若干条首尾相接的U形槽;步骤8:在每条U形槽内均填充有机土层,然后在有机土层上种植植物。本发明将矿区水土污染治理产生的炉渣,淤泥及净化水等用于区域的生态修复,就地取材,恢复矿区有机土层和地表植被,有利于矿区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有效降低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

    一种基于耦合协调度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估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4253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29574.X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耦合协调度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获取待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参数与夜间灯光数据;基于生态环境参数确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根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并根据夜间灯光数据构建综合夜间灯光指数;基于遥感生态指数和综合夜间灯光指数的耦合协调度评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本发明采用遥感技术手段,从空间布局入手,结合生态环境指数和综合夜间灯光指数分析自然本底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以二者耦合协调度为指标评估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提供科学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