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08110A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580057749.2
申请日:2015-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9/21 , A61K39/12 , A61K2039/53 , A61K2039/575 , C12N2740/16034 , C12N2740/162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用免疫技术和医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DNA基序疫苗设计、糖‑DNA基序疫苗设计和免疫原设计,用于产生针对任意序列的表位或多糖表位,特别是否则很难诱导抗体的那些表位,例如HIV‑1的表位的抗体。本发明还涉及免疫原设计以诱导稳健的细胞和体液免疫。
-
公开(公告)号:CN102160870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10065559.9
申请日:2011-03-18
Applicant: 南京欧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大学
IPC: A61K31/795 , A61P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7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的用途及其药物组合物,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具有很强的抗CD4依赖性HIV-1感染的能力,并且对一些临床分离株也表现为很好的活性,这其中包括B’、B’C和CRF01-AE重组亚型。另外,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对CD4非依赖性的HIV-1感染也具有很好的抗感染能力。对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的体外毒性实验发现,该化合物具有很低的毒性。最后,细胞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具有抑制HIV-1病毒包膜蛋白gp120介导的融合过程的作用。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来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具有作为一种新型抗HIV-1药物及杀微生物剂的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784398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110125216.7
申请日:2011-05-1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江苏省基因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公开了内皮抑素作为递送系统和化学合成的RNA干扰分子组成的组合物及应用。该组合物包含携带+5至+15电荷的内皮抑素重组蛋白和携带-15至-55电荷的化学合成的RNA干扰分子,二者通过正负电荷结合形成电荷值在-20到+20之间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大大降低了内皮抑素和化学合成的RNA干扰分子的使用剂量和电荷值,并且由于起递送作用的内皮抑素具有靶向病灶血管内皮细胞特殊性质,该组合物在静脉注射后1小时内或24小时内能靶向目标组织并稳定分布,使治疗效果更好,活性更稳定,有效作用时间更长,毒副作用更小。
-
公开(公告)号:CN114292329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591517.9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7K16/28 , C12N15/13 , G01N33/574 , A61K39/395 , A61K39/00 , A61K48/00 , A61P35/00 , B82Y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CD19纳米抗体,包括3个互补决定区CDR1‑3,序列分别如SEQ ID NO:1‑3所示本发明针对B细胞恶性肿瘤进行纳米抗体药物开发,通过制备人CD19蛋白、免疫羊驼、利用噬菌体库展示纳米单抗的平台技术等,筛选到特异性结合CD19的纳米抗体VHH,鉴定了其CDR序列,并构建了人源化的纳米抗体;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结合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能力。本发明为B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潜在的纳米抗体新药。
-
公开(公告)号:CN104138373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310164880.1
申请日:2013-05-0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A61K31/4412 , A61P31/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涉及羟基吡啶硫酮盐在制备抗人单纯疱疹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发现羟基吡啶硫酮盐在体外实验中具有很强的抗人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II型的功能,能够抑制病毒晚期胞膜蛋白gD的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对羟基吡啶硫酮盐的体外毒性实验发现,该化合物对人和非洲绿猴的细胞具有较低的毒性,可以获得较高的治疗指数。因此,羟基吡啶硫酮盐具有作为一种新型抗HSV药物的潜在价值,可在制备抗人单纯疱疹病毒的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784398B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110125216.7
申请日:2011-05-1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江苏省基因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IPC: A61K48/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公开了内皮抑素作为递送系统和化学合成的RNA干扰分子组成的组合物及应用。该组合物包含携带+5至+15电荷的内皮抑素重组蛋白和携带-15至-55电荷的化学合成的RNA干扰分子,二者通过正负电荷结合形成电荷值在-20到+20之间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大大降低了内皮抑素和化学合成的RNA干扰分子的使用剂量和电荷值,并且由于起递送作用的内皮抑素具有靶向病灶血管内皮细胞特殊性质,该组合物在静脉注射后1小时内或24小时内能靶向目标组织并稳定分布,使治疗效果更好,活性更稳定,有效作用时间更长,毒副作用更小。
-
公开(公告)号:CN102719432B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110076226.6
申请日:2011-03-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12N15/113 , A61K48/0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公开了特异性抑制肿瘤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双链不对称小核酸干扰分子asiRNA及其应用。所述的asiRNA是通过如下方法设计,并经化学合成得到的:从Bcl2基因对称性小核酸干扰分子siRNA出发,通过将siRNA正义链或反义链5’或3’端裁减1-5nt碱基,并于每条链3’端用两个脱氧核糖核酸dTdT突出的核苷酸,形成两条链碱基长度不一致,每条链3’端有两个脱氧核糖核酸dTdT呈单链悬挂,能诱发RNA干扰的双链不对称小核酸干扰分子asiRNA。本发明asiRNA较之常规的siRNA更加稳定,抑制Bcl2表达的活性更强,可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719432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110076226.6
申请日:2011-03-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12N15/113 , A61K48/0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公开了特异性抑制肿瘤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双链不对称小核酸干扰分子asiRNA及其应用。所述的asiRNA是通过如下方法设计,并经化学合成得到的:从Bcl2基因对称性小核酸干扰分子siRNA出发,通过将siRNA正义链或反义链5’或3’端裁减1-5nt碱基,并于每条链3’端用两个脱氧核糖核酸dTdT突出的核苷酸,形成两条链碱基长度不一致,每条链3’端有两个脱氧核糖核酸dTdT呈单链悬挂,能诱发RNA干扰的双链不对称小核酸干扰分子asiRNA。本发明asiRNA较之常规的siRNA更加稳定,抑制Bcl2表达的活性更强,可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160870A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1110065559.9
申请日:2011-03-18
Applicant: 苏州维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南京大学
IPC: A61K31/795 , A61P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7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的用途及其药物组合物,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具有很强的抗CD4依赖性HIV-1感染的能力,并且对一些临床分离株也表现为很好的活性,这其中包括B’、B’C和CRF01-AE重组亚型。另外,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对CD4非依赖性的HIV-1感染也具有很好的抗感染能力。对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的体外毒性实验发现,该化合物具有很低的毒性。最后,细胞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具有抑制HIV-1病毒包膜蛋白gp120介导的融合过程的作用。聚(4-苯乙烯磺酸-共聚-马来酸)钠盐来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具有作为一种新型抗HIV-1药物及杀微生物剂的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290589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84187.8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更长血浆半衰期的抗CD4纳米抗体,包括CD4靶向结构域和HSA靶向结构域;所述CD4靶向结构域包括3个互补决定区CDR1‑3,序列依次为SEQ ID NO:1‑3所示;所述HSA靶向结构域包括3个互补决定区CDR1‑3,序列依次为SEQ ID NO:4‑6所示。本发明针对HIV攻击靶点CD4进行纳米抗体药物开发,并通过引入抗HSA的VHH,构建了NbCD4‑NbHSA‑NbCD4的“乌纱帽”型纳米抗体,可以有效提高纳米抗体的半衰期;同时利用假病毒中和实验评估单个纳米抗体和“乌纱帽”型纳米抗体在治疗HIV感染的疗效。本发明为HIV的临床治疗提供潜在有效的纳米抗体新药。
-
-
-
-
-
-
-
-
-